中国与日本近代化道路的比较研究
(姓名:徐晨皓)
(专业:电子信息班级:11047812 学号:11047854)对于中国近代发展情况和日本近代发展情况,我发现它们初始情况十分相似,但不同的是过程与结果。
但是是什么导致了中国与日本近代发展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我们可以从中国的近代史与日本的近代史慢慢比较,你会发现时间越往后,差别就越大,当然,其中的各种缘由我们也可以一一的体会出来。
中国的近代史发展可谓是艰苦卓绝,直到现在才慢慢崛起,日本的近代史发展则是另一番景象,从崛起到妄想称霸到如今的经济强国。
那从中我们该反思些什么呢?
一、两国的近代开端。
从国家体制来看,中国是封建帝国主义,日本则是德川幕府统治,总体来看,都是统治阶级至上的国家。
而且,两个国家都是以农耕为主,都没有大型的机械工具,与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的先进技术相比,都远远落后。
中日两国都过着封闭的日子,与外界的交流甚少,但不同之处是,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日本小小岛国,人口少,总体中国远远富裕与日本。
20世纪70年代,中国沿海地区人民深受鸦片的毒害,同时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但这恰恰引起了英国商人的愤怒,也给英国政府进攻中国提供了一个借口。
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由于清朝后期的政治制度已腐朽不堪。
皇帝骄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军事废弛,清军虽然人数众多,但缺额甚多,武器落后,其装备水平与清朝早期相比反而有所退步,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已经到了腐朽的地步;清朝后期思想界处在很麻木、压抑和沉闷的氛围中;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的经济落后······最终,英国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清政府显得不堪一击,不得不在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39年, 日本德川幕府颁布”锁国令”实行闭关主义。
但是马修·培里的两次造访让日本不得不打开国门。
尤其是1854年,培里再次率领舰队来到日本,这次一共有七艘军舰,而且舰队一直深入江户湾内,到达横滨附近才停船,面对培里的强硬姿势,幕府只好接受开国的要求了。
于是双方在横滨签定了《日美亲善条约》,也是日本与西方列强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同意美国船只在下田、箱馆两港停泊和购买物品;日本有义务援救遭遇海难的美国船只及人员;日本保证向途经开放口岸的美国船舰提供煤炭、淡水、粮食及其他所需物资;日本同意在18 个月内美国外交官进驻下田,设置领事等,同时规定日本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
6月20日在下田签署《亲善条约》的附件,规定了下田开港的细则,其中包括在下田划出方圆7 日里、在箱馆划出方圆5 日里的驻日使馆人员的散步区。
1857年6月17日又签订了《下田条约》,规定日美两国货币的同类同量交换以及领事裁判权、领事旅行权等。
中国与日本的近代开始是极其的相似,同样是在列强的逼迫下,同样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二、两国的不同改变。
先来看看日本的发展,从被美国敲开国门,其他西方列强跟随著美国,纷纷向日本提出通商的要求,于是英国、俄国、荷兰等西方列强都与日本签定了亲善条约,日本被迫结束锁国时代。
“黑船事件”后的日本政局一天比一天混乱,也暗示了幕府灭亡的灭亡。
但是日本并
未消沉,1868年, 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明治政府成立,定都东京,实行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颁布宪法;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兴办工业企业。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技术;社会上:采取“改历”,“易服”,“剪发”等措施;军事上: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日本军人进行武士道明治维新背景教育。
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军队。
明治维新背景;文化上: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向学生灌输忠君爱国思想;思想上:大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努力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风气。
确立了国民皆学的方针。
打破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在政府“求知识于世界”的开放政策下,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同年福泽渝吉为首提出“脱亚入欧”理论,促进,推动了1871年, 日本通过“废藩置县”奉还版籍“,成为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从此,日本慢慢走向了富强的道路。
而中国,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这两个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94年7月25日,甲午中日海战。
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而《马关条约》又是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也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中国人然在被外国的列强的侵略,特别是被日本。
但是,清政府依旧存在,依旧腐败。
中国的封建体制依旧没有改变,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也因此,中国一天天的衰落下去。
三、总结
虽然中国后来也有戊戌变法,封建制度一天不消除,中国永无出头之日,最后,戊戌变法也以失败告终。
1900年,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匈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等到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为时过晚。
所以,我认为,中国近代史开团与日本并无多大区别,但不同的是,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推翻了幕府,而中国没有推翻清政府,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中国迟迟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甚至是退步。
再从时间上来看,日本的明治维新时间是1868年,而中国推翻辛亥革命的时间是1911年武昌起义,中间的时间间隔过于巨大,这整整40多年的发展差距,是中国的经济远远落后于日本,况且在此期间中国不断受到列强的侵略,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可谓是雪上加霜。
日本由于明治维新,军事力量也的飞速提升,在中日甲午战争的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由此可见,中国与日本近代化道路不同的原因在于:
中国没能看清自己的与西方的差距,还妄自菲薄,不及时推翻清政府,错过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从而一步步走向衰落。
由此可见,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时刻以史为鉴,吸取教训,看清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的形式,绝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