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向课堂要效益

向课堂要效益

向课堂要效益
我是一名教学生涯刚满两年的年轻教师。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对工作有着满腔的热情。

然而,只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最缺乏的是教学实践经验。

我时常思考:如何提高课堂40分钟的质量,使学生能够在这短短的40分钟内学到最多的知识呢?如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经过两年的探索,我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下面结合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具体想法:
一、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

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激趣导入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的导入,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

有谈话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实物引趣、设疑引趣……..
刚毕业的那年,记得我在教学《荷花》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同学不约而同地说“喜欢”。

“那你看见过荷花是什么样的?”大家迫不及待地说起来:有的说是粉红色的;有的说是白色的;有的说我家的荷花开花的时候特别美,荷花全开了,里面还有一个小莲蓬;有的说那天看到的荷花来没开,只是花骨朵,有几颗露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

于是一个男生抢着说:每年过年妈妈都会用荷叶蒸荷包肉,又香又软,太好吃了。

因为荷花是学生非常熟识的,因此交流起来兴趣特别浓。

我于是自然导入到:今天我们跟作者一起去欣赏公园里的荷花,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美
的荷花它写出来的。

因为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缩短了课文与生活的距离,学生有感受,自然学得有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那一堂课,我教得很轻松,学生也学得津津有味。

所以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二、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没有目标的鸟是飞不高也飞不远的。

”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标准,也是在一堂课中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规限着课堂教学的运作。

教学目标明确,就可避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了针对性。

教学要求越明确,越具体,学生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比如在语文期末复习时,我更倾向于归类复习,每复习一个知识点之前,我都要使学生有个清楚的认识:这个知识点我到底要掌握些什么,又该掌握到何种程度。

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的方向感就明确了,他们知道这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自然而然地就知道知道老师要讲的重点是什么了;更知道要专心听讲了。

我最喜欢看到的就是孩子们挺直身子,睁大眼睛盯着我看的时候,因为每当我看到这派景象的时候就是他们最认真的时候,也是我讲得最有劲的时候。

三、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如果我们在课堂中多设置情景,让孩子自然地走入文本,理解文本,营造温馨和谐、清新活跃的学习氛围,语文课将会由机械传授、盲目灌输变为积极地、正确地、有效地引导,学生将会由被动地接受改为主动地探索、积极地配合、热情地参与,成为真正生动有效的课堂。

我常在网上看一些名师的教学视频。

印象最深的就是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长相思》时,就是在他那充满激情、如诗如画的导语描述中开始的:“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

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

注意,仔仔细细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学生在充满诗意的语言和音乐中,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兴趣盎然。

四、拥有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上。

知识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惟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

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

”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点滴体会。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最后,我想用这么一句话来勉励自己,让自己的教学之路能走得更长、更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