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结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结一、课程界定:
校本课程具有服务学校、依靠学校、植根于学校的特性。
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以适应学校和学生的特别需要为主旨,以学校的办学宗旨为依据,办出特色;它又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别需要为依据,满足本校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未能得到满足的种种合理需要。
校本课程不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复,而是对它们的有力补充;校本课程须依靠学校而生成,深深植根于学校。
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由师生对它的感情和智慧、本校的优良传统、校园文化资源以及经过师生加工处理了的网络信息资源有机构成的内容。
二、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将带动学校的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促进教师观念的不断改进,不断深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规范课程开发技术,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和课程开发能力,使教师对课程改革有正确的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和技术,能推进学校管理的改革。
针对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兴趣爱好不一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可自主选择的校本课程,以改变其学习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一种
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生活,最终达到一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为我校校本课程的全面开发打下永久性的良好基础,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开设校本课的意图:
校本课程除了不同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外,首先是它的多样性。
多样性具有满足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可能性,学生要想充分发展自已的个性,必然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而校本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一要求。
校本课程它能较充分地反映学生的种种特别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课程门类,让学生自由选择。
其次是它的实践性。
有的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充分发展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
所以,它强调学生应在活动中学,注重直接体验和经验积累,反对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
其三是它的综合性。
各门校本课程的内容是围绕一个一个主题收集组织的。
这种综合性内容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因而有助于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多种能力的均衡发展。
其四是以学生为主体。
各门校本课程都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地位。
首先,以学生的特别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学生潜能的开
发和学生情感的提升。
其次,各门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学习活动的安排都给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一些空间,创造了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提出问题、收集材料、操作思考、作出结论或提交作品。
四、开设的课程:
《安全教育》《记忆之谜》《台湾:中国的一部分》《解读中东阿以冲突》《化学与饮食》《化学专题》《中学生礼仪》《承担其自我成长的责任》《心理健康》《成功心理的培养》《法制与人身安全》《救护常识》《中国外交系列》《走进发达国家》《三大宗教》《西藏问题》《佛教》《高中生素质拓展》《形体与心理协调发展》《围棋》等。
(其中《走进发达国家》《三大宗教》《心理健康》已编辑成教材)
五、实施过程:
(一)、培训师资过程
经过学校的组织、安排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培训。
进行一段的理论培训之后让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开发符合自己的校本教材。
(二)、调查问卷过程
在教师们确立了自己的校本课程之后,将所有的校本课程列进表格里下发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选出自己喜
欢的校本课程,如果学生没有喜欢的校本课程,学生可以在表格中写出自己希望开设的校本课程,学校再布置给教师实施学生所希望的校本课的开发。
(三)、授课时间、地点
1、时间:为了不影响学校的整体教学,校本课的授课时间定于每周三的7、8节和每周六的下午的自习课。
2、地点:阶梯教室、五楼多媒体教室、班级
(四)、授课方式
集中授课与走班授课相结合。
(五)、收获与不足
1、收获:促进了教师的学习与思考,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拓宽了教师的知识视野,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能力,丰富了校园生活。
2、不足:教师参与的人员少,课时少,未纳入日常课时之中。
未能完全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未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个性发展。
拉海尔三中教科研室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结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校本课程开发总结,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校本课程开发总结
校本课程之一:信息技术
XX小学自XX年9月开始在2、3、4年级中开设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现将教学情况汇报如下。
一、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1.覆盖范围:
我校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使用的范围是年级其中四年级校本暂时使用《儿童学flash》,将在今后调整到使用《易语言》教学中。
2.教学内容简介:
二年级:主要学习画图软件认识画图软件。
认识画图软件的界面、菜单、填色工具、画直线、曲线的方法。
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构图方法,认识色彩的对比,彩度等基本概念。
三年级:(1)系统学习windowsXX的操作如桌面的设置,背景的修改主题的使用。
(2)IE浏览器的使用学习登陆校园
网。
(3)文件的建立和修改方法。
四年级:主要学习flash软件的操作,向学生介绍基本的动画如逐帧动画、渐变动画、遮罩动画的制作方法。
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可以独立制作喜爱的动画。
三. 教学效果: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XX小学的信息技术校本的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学生通过学习信息技术,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打字、绘画上网查找资料,下载图片,音乐等操作。
中年级的学生可以绘画、书写文章、上网查找资料,制作动画片等。
2.为其他学科的信息整合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课程整合已经成为了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而学生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整合教师上课的质量,由于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不少教师可以不费力地开展网络整合课程的尝试。
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依然在实验阶段,还会有许多不足,这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区体验和感受,探索和研究新的方法、新思想、及时总结经验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思路,完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之二:砂纸画
本学期,是我们历时近四年的砂纸画展示的一个学期。
偶然一节美术课,启发了我们要对砂纸画进行一系列的尝试的想法。
因此,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与探究。
一、初步尝试
1.课外小组内进行少数人的兴趣性的学习,如何才能用油画棒在砂纸上画出能吸引人的画面:(1)题材新颖;(2)构图饱满;(3)设色大胆,进行了不断的尝试,最终便达到了我们所希望的结果。
2.走进课堂
将课本上适合的内容表现在砂纸上,就这样砂纸画在课堂上也受到了同学们的喜欢。
1.发展探究。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有趣的题目,如《金色的童年》、《五彩的烟花》、《我的朋友》等,为他们的创作打开了无限的空间。
2.材料、方法的拓展。
在已有经验有的基础上,利用水粉颜料、纸、石子、干树叶、蜗牛壳、干树枝等材料进行绘制。
我校的美术老师将部分砂画作品送出参赛,尤其在全国
少儿美术画展中获一、二、三等奖。
同时在教研室及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整理成册,形成极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材料。
它是师生在校学习与实践的结晶,今后我们将吸取各方的宝贵意见,将砂纸画在形式与内容上进一步填充,使其更加完善。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