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材料学》期末习题答案新2剖析

《工程材料学》期末习题答案新2剖析

第一章材料的性能一、解释名词疲劳强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冲击韧性延伸率断面收缩率疲劳强度:当材料承受的交变应力低于某一值时,虽经无数次循环,材料都不会产生疲劳断裂,这个应力值,即材料的疲劳强度(疲劳极限)。

二、判断正误1、×2、×3、√4、×5、×第二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一、解释名词组织晶格晶体结构晶体空位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属内部的微观形貌,如组成相及晶粒的种类、大小、形态和分布。

晶格:为了便于研究,常把原子抽象为几何点,并用许多假象的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的三维空间的几何格架。

晶体:原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按照一定的规则作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二、判断正误1、×2、×3、×4、×5、×三、选择题1、c2、d四、填空1、__点___、__线____、___面___,__线_ 、__面_2、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__刃(型)___3、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

{110}、{111}、{0001}第三章金属的结晶一、解释名词过冷度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

二、判断正误1、×2、×3、√4、√三、选择题1、c 4、b四、填空1、____α-Fe_____、___γ-Fe_____和δ-Fe2、_大__,细(小),__高__,__好__。

3、晶核的形成(形核)和晶体的长大(长大)4、增大过冷度、变质(孕育)处理和振动或搅拌第四章合金结构与相图一、解释名词固溶强化弥散强化合金金属化合物固溶体间隙相相枝晶偏析固溶强化:通过溶入某种溶质元素来形成固熔体而使金属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弥散强化:金属化合物硬而脆,当其以极小的粒子均匀分布在固溶体基体上时,能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而其塑性和韧性下降不多的现象。

金属化合物:合金组元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晶格类型及性能均不同于任一组元的合金固相。

固溶体:各组元相互溶解形成的与某一组元晶格相同,并包含有其它组元的合金固相。

相:在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晶体结构相同,并与其它部分有明显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二、判断正误1、×2、√3、√4、×5、√三、选择题1、b2、a3、a四、填空1、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两者的晶体结构不同(固溶体与溶剂晶格类型相同,而金属化合物与任一组元晶格类型都不相同)。

第五章铁碳合金一、解释名词珠光体奥氏体低温莱氏体珠光体:铁碳合金共析转变的产物,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均匀机械混合物。

奥氏体:碳溶解在面心立方的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二、判断正误1、×2、×3、×4、×5、√6、×7、×三、选择题1、a2、a3、b4、c四、填空1、___P___,F+Fe3C2、___P___和Fe3C五、P %=218.00-7.70218.00-5.40= 57.2% F %=1-P%=1-57.2%=42.8% 六、T12钢平衡结晶时,该合金在1点以上的温度为液相,缓冷至1点开始结晶出奥氏体(A ),缓冷至2点温度,液相全部结晶为奥氏体。

2-3点为单相奥氏体组织。

继续冷至3点,将从奥氏体中沿晶界开始析出二次渗碳体,随着温度的降低,奥氏体的含碳量沿ES 线逐渐减少,同时奥氏体沿晶界不断析出渗碳体。

冷至A1线(即4点),奥氏体成分为共析成分,发生共析转变转变为珠光体。

最终室温平衡组织为P +Fe 3C Ⅱ。

F%=008.00-9.66.21-9.66=82.1% Fe 3C %=1-F%=1-82.1%=17.9% 七、硬度:随含碳量增加,高硬度的渗碳体逐渐增多,硬度逐渐提高。

强度:随含碳量增加,珠光体增多,强度逐渐提高,含碳量达到0.9%,强度达到最大,继续增加含碳量,网状二次渗碳体,割裂了基体,强度逐渐下降。

塑性、韧性:随含碳量增加,脆性的渗碳体增多,塑性好的铁素体减少,塑性、韧性变差。

八、ECF 线:共晶反应线,凡是成分位于E 点和F 点之间的铁碳合金,冷却时经过该线对应温度均要发生三相平衡共晶反应:PSK 线:共析反应线,凡是成分位于P 点和K 点之间的铁碳合金,冷却时经过该线对应温度均要发生三相平衡共析反应:F%=.00080-9.66077-9.66=88.5% Fe 3C %=1-F%=1-88.5%=11.5% 九、45钢的合金在4点以前通过匀晶—包晶—匀晶反应全部转变为A 。

到4点,由A 中析出F 。

到5点, A 成分沿GS 线变到S 点,A 发生共析反应转变为珠光体。

温度继续下降,F 中析出Fe3C Ⅲ,由于与共析Fe3C 结合,且量少,忽略不计。

45钢室温下的组织为F+P 。

45钢平衡冷却至室温时的组织示意图十、 F%=.00080-9.66077-9.66=88.5% Fe 3C %=1-F%=1-88.5%=11.5% 十一、剩下液体成分:4.3%重量:10×1.12-.341.12-.53=6.35Kg 十二、 ∵P%=%218.00-%7.70%218.00-C%≈%7.70C% ∴C%≈P%×0.77%=56%×0.77%=0.43%十三、P %=218.00-7.70218.00-6.0= 77.3% F %=1-P%=1-77.3%=22.7% 0.0218~0.77为亚共析钢,组织为F+P ,随含碳量增加,F 减少,珠光体增加,到含碳量0.77%的共析钢组织全部是P ,超过0.77%共析成分,为过共析钢,组织为P+Fe 3C Ⅱ,随含碳量增高,P 减少,P+Fe 3C Ⅱ增加。

第六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温度 ℃一、解释名词再结晶加工硬化冷加工热加工滑移再结晶: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通过晶核的形成及随后的生长,最终形成与变形前的晶粒形状、大小大致相同的无畸变的新晶粒的过程。

加工硬化:在塑性变形中随着变形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下降的现象。

热加工: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加工。

滑移: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相邻两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和一定的晶向发生相对滑动的过程。

二、判断正误1、×2、×3、×4、×5、×6、×7、√8、×三、选择题1、b2、a3、b4、a5、b6、c四、填空1、___晶界__和晶粒位向(取向)2、__提高__,硬度___提高__,塑性__降低__,__降低;加工硬化(形变强化)3、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和弥散强化、加工硬化(形变强化)4、去应力再结晶5、__冷__ _热__6、切原子排列最紧密(密排)、原子排列最紧密(密排)第七章钢的热处理一、解释名词马氏体淬硬性淬透性回火脆性二次硬化调质处理马氏体: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淬透性: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是钢本身的属性。

淬硬性:钢在正常淬火条件下,形成的马氏体组织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回火脆性:在250~350℃和450~650℃温度区间回火,冲击韧性明显下降的脆化现象。

调质:淬火加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二、判断正误1、×2、√3 、√4、√5、√6、×7、×8、×9、×10、×11、√12、√13、×三、选择题1、d2、c3、c4、c5、d6、c7、b8、a9、c四、填空1、__细片__,__粒__,__低于__2、A形核、A长大、残余渗碳体溶解和A成分的均匀化3、__加热__、___保温__、冷却,形状,组织(结构)4、__靠右__,__小__5、__水__ __差__6、形态不同(一般S是细片状,回火S是粒状),回火7、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和回火索氏体8、球状(粒状),共析、过共析9、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马氏体的含碳量10、低于、前者仍为退火组织(P),后者为淬火组织(M+A′)五、1——M+A’2——T+M+A’3——B下4——P低温回火后:1——M回+A’2——T+M回3——B下4——P六、1——过冷A 2——M+A’3——过冷A 4——M+A’5——过冷A’+B下6——M+A’+B下7——B下8——T+过冷A 9——T+过冷A 10——T+M+A’11——P+过冷A 12——P七、八、1、900℃2、900℃3、900℃4、780℃5、780℃更合适。

因为在正常Ac3+30~50℃淬火加热,限制了奥氏体的含碳量,获得细小均匀的奥氏体,淬火后,减少了残余奥氏体量,可获得均匀细小的马氏体和未溶粒状渗碳体,有利于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九、700℃组织为F+P,原因:加热温度<Ac1,组织未变化,为原始组织760℃组织M+F+A’,原因:Ac1<加热温度<Ac3,加热得到A+F,冷却后A→M850℃组织M+A’,原因:加热温度>Ac3,加热得到全部A,冷却A→M十、700℃组织: P+Fe3CⅡ;原因:加热温度<Ac1,组织未变化,为原始组织。

760℃组织:M+A’+Fe3CⅡ,原因:Ac1<加热温度<Accm,加热得到A+Fe3CⅡ,冷却后A →M+A’850℃组织: M+A’,原因:加热温度>Accm,加热得到全部A,冷却A→M+A’十一、1、再结晶退火2、完全退火3、完全退火4、球化退火十二、1、正火2、球化退火3、调质4、完全退火5、再结晶退火6、去应力退火7、调质8、正火9、退火10、等温淬火十三、1——M+A'2——T+M+A'3——B下4——M回5——P+S十四、不能。

W18Cr4V钢为高速钢,工作时切削速度快,要求高的硬度和热硬性,故加入了大量的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大量的合金碳化物。

只有在极高的加热温度下,才能使大量的合金碳化物分解,合金元素与碳溶入奥氏体,以保证淬火、回火后的二次硬化和高的热硬性。

故以一般工具钢的方法确定其淬火加热温度显然不行。

十五、(1)有三种热处理工序:球化退火:使钢中的碳化物球状化,提高钢的塑性、韧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并为随后的淬火作好组织准备,减小最终热处理时的变形开裂倾向。

淬火:获得马氏体组织,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低温回火:降低钢的淬火应力及脆性,保持淬火得到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2)1点:A+未溶粒状碳化物,2点:球状P,3点:A+未溶粒状碳化物,4点:M+未溶粒状碳化物+A′,5点:回火M+未溶粒状碳化物+A′第八章工业用钢一、解释名词热硬性热硬性:材料在高温时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二、判断正误1、×2、×3、×4、√5、√6、√7、√8、×9、×三、选择题1、a2、d3、b四、填空1、__0.25(0.3)~0.5%__,提高淬透性,细化晶粒2、_ P_和__S_3、预热、淬火温度高(1270~1280℃),油冷或分级淬火,560℃三次(多次)回火五、1、载重汽车传动齿轮;要求齿表面高硬度、高耐磨和良好的抗疲劳强度,齿芯部高强韧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