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树木生长量的测定
第二节 树木生长量的概念
一、树木生长量的定义 • 一定间隔期内树木各种调查因子所发生的变化称为生 长(growth),变化的量称为生长量(increment)。 • 生长量是时间(t)的函数 ,以年为时间的单位。 如: 红松在150年和160年时测定树高(h)分别为:20.9m 和22.0m,则10年间树高生长量为1.1m。 • 影响树木生长的因子: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树木的年 龄、环境条件和人为经营措施等。 • 生长量可以作为评定立地条件好坏及经营措施效果的 指标,正确地分析研究并掌握林木的生长规律,采用 相应的经营管理措施,可以改善树木的生长状况,提 高生长量,从而达到速生、优质、高产的目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年轮的变异 :
(2) 断轮 圆盘从4个方向测定时,年轮数不相同的现 象 。林分中被压木的断轮现象十分普遍 。 (3) 年轮消失 在树干基部,某些年份的年轮肉眼完全 分辨不出来,这种现象称为年轮消失。 (4) 年轮界线模糊不清
二、确定树木年龄的方法
• • • • • 年轮法 生长锥测定法 查数轮生枝法 查阅造林枝术档案或访问的方法 目测法
1 dy r r y y dt A
式中:r—内禀增长率(最大生长速率); r y —拥挤效应系数。 A
(1)
树木生长阻滞方程假设
1)逻辑斯蒂(Logistic)方程
(2)方程推导 • 阻滞方程(1)式为变量可分离型的一阶 常微分方程。 • 代入初始条件t=0,y=y0(y0≠0)得到上 述一阶常微分方程的特解,即Logistic 方 程。
A y rt 1 me
A, m, r 0
式中:A—树木生长的最大值参数,A=ymax; m—与初始值有关的参数; r—内禀增长率(最大生长速率)参数。
1)逻辑斯蒂(Logistic)方程
(1)方程假设 由于林分中林木生长的营养空间有限,树木 生长过程必然受到林木竞争的限制,而随着林 木大小(y)的增加竞争加剧,使得树木生长率 dy (1 )是关于y(t)的线性递减函数。 y dt 假设树木生长过程满足阻滞方程 :
• 树木年轮(tree annual ring)—树干横断面上由早 (春)材和晚(秋)材形成的同心“环带”。 • 早材(春材) :在温带和寒温带,大多数树木的形 成层在生长季节(春、夏季)向内侧分化的次生本 质部细胞,具有生长迅速、细胞大而壁薄、颜色 浅等特点 。 • 晚材(秋材) :在秋季,形成层的增生现象逐渐缓 慢或趋于停止,使在生长层外侧部分的细胞小、 壁厚而分布密集,木质颜色比内侧显著加深 。 • 根颈处的树木年轮数就是树木的年龄(tree age)。
第一节 树木年龄的测定
• 树木各调查因子的生长量都是时间的函 数,要确定和比较生长量的大小,首先 必须确定树木的年龄。 • 常用的年龄符号为“A”或“t”。 • 生长量的间隔期通常以年为单位。 • 在科研工作中,生长间隔期也有以月或 以天为单位,特别是我国南方的一些速 生树种,如泡桐、桉树等。
一、树木年轮的概念
二、树木生长量的种类
(1)总生长量: 树木自种植开始至调查时整个 期间累积生长的总量。它是树木的最基本生长 量,其它种类的生长量均可由它派生而来。 (2)定期生长量(Zn):树木在定期n年间的生 长量为定期生长量 。Zn Vt Vt n (3)总平均生长量(θ) : Vt t Vt Vt n (4)定期平均生长量( θn ): n n (5)连年生长量(Z) : Z V V
a y (1 bt d ) c
,d=1,2 或常数
三、树木生长经验方程
(5)修正Weibull(杨容启等人,1978)方程: y a(1 e
a (6)吉田正男(Yoshida,1928)方程: y (1 bt c ) d
bt c
)
(7)斯洛波达(Sloboda,1971)方程: y ae (8)其他经验方程: b y a t 1)幂函数型: y a b lg(t ) 2)对数型: b y a 3)双曲线型: tc
2) 单分子 (Mitscherlich) 式
(3)方程性质 (1) 单分子式满足生长方程的初始条件,即t=0 时,y0=0。它有一条渐近线y=A,A为树木 生长的极限值ymax。 (2) y是关于t的单调递增函数,由(2)式可得到树 木生长速率为:
dy d A(1 e rt ) rAe rt 0 dt dt
(1)方程假设 单分子 (Mitscherlich) 式是树木生长 速度(dy/dt)与其极限值ymax(=A) 和林木大小y之差成比例:
dy r ( ymax y ) dt
(2)
2) 单分子 (Mitscherlich) 式
(2)方程推导 在t=0,y0=0条件下,求解微分方程(1) 式的一个特解,即可得到(2)式。
t t 1
第三节 树木生长方程
一、树木生长方程的基本概念 • 树木的生长方程(growth equation)是指描述某树 种(组)各调查因子总生长量y(t)随年龄(t) 生长 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 由于树木生长受立地条件、气候条件、人为经 营措施等多种因子的影响,因而同一树种的单 株树木生长过程往往不尽相同。 • 生长方程是用来描述树木某调查因子变化规律 的数学模型,所以它是该树种某调查因子的平 均生长过程,也就是在均值意义上的生长方程。
第8章 树木生长量测定
内容提要
• 树木年龄的测定 • 树木生长量的概念 • 树木生长方程 • 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关系 •树木生长率 •树木生长量的测定 • 树干解析
概述
测树学中所研究的生长: • 按研究对象分为树木生长和林分生长; • 按调查因子分为直径生长、树高生长、断面积 生长、形数生长、材积(或蓄积)生长和重量 生长等。 • 树木的生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其生长特点 比较明显。树木生长量的大小及生长速率,一 方面受树木本身遗传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 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 兴安落叶松树高生长 Schumacher方程拟 合结果:
yn=10,SSE=1.177,R (t ) 34.8135 e 2=0.9978
20.6992 / t
红松和兴安落叶松树高生长拟合曲线
四、树木生长理论方程
• 概念:在生长模型研究中,根据生物学特性做出 某种假设,建立关于y(t)的微分方程,求解后并代 入其初始条件或边界条件,从而获得该微分方程 的特解,这类生长方程称为理论方程。 • 特点是:1) 逻辑性强;2) 适用性较大;3) 参数可 由独立的试验加以验证,即参数可作出生物学解 释;4) • 从理论上对尚未观察的事实进行预测。 •
y A(1 e a1x1 )(1 e a2 x2 )
若把时间看成是一个影响植物生长的最重要因子,则 上式变为我们所熟知的Mitscherlich方程:
y A(1 e )
式中:A—树木生长的最大值参数,A=ymax; r—生长速率参数。r>0
rt
(1)
2) 单分子 (Mitscherlich) 式
( r 0,A 0)
(3) 方程不存在拐点,因为:
d2y 2 rt r Ae 0 2 dt
2) 单分子 (Mitscherlich) 式
(4)方程适用性 • 单分子式比较简单,它无拐点,相当于 理想的生长曲线,曲线形状类似于“肩 形”,是一种近似的“S”形。 • 因此,单分子式不能很好地描述典型的 “S”型生长曲线,比较适合于描述一开 始生长较快、无拐点的阔叶树或针叶树 的生长过程。
Logistic 方程拟合的紫果云杉树高生长曲线
43.9055 y (t ) 1+47.1800 e 0.0397 t
2) 单分子 (Mitscherlich) 式
• Mitscherlich(1919)提出了一个方程用来描述植物生 长对环境因子的反应,也就是在农业和经济学中为人 们所熟知的“收益递减率”和化学中的“浓度作用定 律”。最初Mitscherlich所提出的方程形式为:
1)逻辑斯蒂(Logistic)方程
(3)方程性质 (1) 曲线有两条渐近线y=A和y=y0,其中A是树 木生长的极限值。 (2) y是关于t的单调递增函数,由阻滞方程(1)式, 得树木生长速度为: (3) 曲线存在一个拐点,令:
解得其拐点坐标:
ln m A tI , yI r 2
dy 1 yr (1 y ) 0 dt A
d2y y 2 y r 2 y 1 1 0 2 A dt A
Ar dy dt max 4
1)逻辑斯蒂(Logistic)方程
(3)方程适用性 • 逻辑斯蒂曲线是具有初始值的典型的对称型 “S”形生长曲线。 • 但是,该方程拐点在y最大值的一半(A/2)处, 方程的生长率随其大小呈线性下降,这些性质 比较适合于生物种群增长,但对树木生长却不 合适。 • 一些研究均表明,用Logistic方程比较适合于 描述慢生树种的树木生长,而对生长较快的其 他树种其精度较低。
4) 混合型: ln( y ) a
a1 t a2
be ct
d
b y a t
c
1 y a bt c
三、树木生长经验方程
• 红松树高生长柯列尔方程的参数和拟合 统计量 :
y(t ) 0.02547 t1.50755 e0.004984 t
n=27,SSE=2.093,R2=0.9991
四、树木生长理论方程
(1)逻辑斯蒂(Logistic)方程 (2)单分子 (Mitscherlich) 式 (3)坎派兹(Gompertz,1825)方程 (4)考尔夫(Korf,1939)方程 (5)理查德(Richards, 1959)方程
1)逻辑斯蒂(Logistic)方程
• Logistic 方程是在Marthus(1798)模型基础上发展而来。 • 最早由Verhulst(1838,1845)用于描述人口增长,之后 Pearl and Reed (1920,1926)利用该模型描述了美国 人口动态和世界人口增长趋势。Logistic 方程是生态学 中模拟种群动态的最常用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