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硫化氢中毒专项应急预案

硫化氢中毒专项应急预案

硫化氢中毒专项应急预案加氢裂化车间加氢裂化车间硫化氢中毒专项应急预案在工业生产中可能接触不同的化学物质,许多化学物质在超剂量接触及没有很好的防护条件下可以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要工作,还要健康的工作,这就要求每个劳动者和劳动组织者必须了解职业危害的基本知识,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可能的职业危害。

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并不可怕,因为职业危害都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这就要求你掌握一些相关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急救知识,以预防职业危害的产生;同时,一旦产生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正确的进行现场自救或抢救。

一、事故风险分析、及预防1、硫化氢特性;硫化氢是一种急性比较剧烈的窒息性毒物,为无色带有腐蛋臭气的有毒气体,由含硫化物腐败生成,相对密度为1.192,凝点为-82.9℃,沸点为-61.8℃,燃点为29.2℃,能溶于水和醇,如通风不良可在空气中浓度极高,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这种环境,可能发生中毒。

空气中浓度达43%~45.5%容量范围,即可发生爆炸,吸入空气中含量超过30~40mg/m3即可引起中毒化工企业硫化氢中毒多由于生产设备损坏,输送管道和阀门漏气,违反操作规程,生产事故等致使硫化氢大量逸出。

或由于含硫化氢的废气、废液排放不当及疏地沟、地井意外接触所致。

2、硫化氢具体危害;硫化氢属剧毒类窒息性气体,主要通过呼吸道吸收中毒。

误服硫化物盐类与胃酸中和产生硫化氢、经皮肤吸收甚少。

经呼吸道吸入的硫化氢与呼吸道内水份接触后很快溶解,并与钠离子结合成硫化钠,对眼和呼吸道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

硫化氢吸收后主要与呼吸链中细胞色素氧化酶及二硫键(-S-S-)起作用,影响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缺氧。

吸入极高浓度时,强烈刺激颈动脉窦,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停止;也可直接麻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产生“电击样”死亡。

按吸入硫化氢浓度及时间不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一、轻者主要是刺激症状,表现为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或伴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

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可有干罗音,脱离接触后短期内可恢复;二、中度中毒者粘膜刺激症状加重,出现咳嗽、胸闷、视物模糊、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有明显头痛、头晕等症状,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肺部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

三、重度中毒出现昏迷、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吸入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出现“闪电型死亡”。

严重中毒可留有神经、精神后遗症。

3、车间状况;本车间反应、分馏、脱硫、压缩机等各岗位,正常生产过程中工艺介质中含有大量硫化氢。

反应、分馏、压缩机等硫化氢浓度在5000—30000PPM,脱硫岗位酸性气等硫化氢浓度可在90%以上。

4、具体危害因素;通过对硫化氢中毒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可看出,引起硫化氢中毒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违章及误操作:①违章指挥,②误操作,③密闭系统置换不合格,④置换完的设备出入口法兰未加盲板,造成串气,⑤进入密闭空间未进行气体含量分析。

⑥现场报警器报警后未检查处理或处置不当。

2)对硫化氢认识不足,安全意识差:①对物料中的硫化氢及其危害没有预见性,②作业时不佩戴空气呼吸器,③防护器材采用不当,④作业时无人监护,⑤作业现场未设置警示标识,⑥安全教育不到位,⑦现场人员缺乏自救互救知识。

3)废水、废渣无组织排放。

4)设计或工艺不合理:①通风不良或通风设施不完善,②工艺流程缺陷,含硫化氢气体倒串。

5)设备、管道故障:①工艺设备阀门、密封泄漏,②报警器故障。

对中毒事故按不同作业类型进行统计,在所有统计事故中采样作业、进入下水道、地沟作业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的死亡率最高;而设备、容器、管线的吹扫、堵漏、拆卸或安装作业发生事故的比例最高,占总数的24.2%。

5、应对措施;进入可疑作业场所前,必须使用检测仪器和防毒面具硫化氢检测仪监测硫化氢浓度,或用浸有2%醋酸铅的湿试纸暴露于作业场所30秒钟,如试纸变为棕色至黑色,则严禁入场作业。

进入高浓度硫化氢场所,应有人在危险区外监护,作业工人应佩戴隔绝式防护面具。

发现有人晕倒在现场,切忌无防护入场救护,应佩戴防正压空气呼吸器。

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生产场所,应当安装自动报警仪。

接触硫化氢工人应加强中毒预防及急救培训。

6、硫化氢中毒防护措施;生产装置和罐区内凡有可能泄漏硫化氢气体的场所应按《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设置固定式硫化氢气体检报警器,有硫化氢危害的单位要根据生产岗位和工作环境的不同,为生产管理和操作人员配备防硫化氢过滤式防毒器材或隔离式防毒器材,配备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报警器及适当的防毒器材。

在生产装置和罐区内,对含硫化氢浓度较高的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为密闭方式,从本质上减少硫化氢的危害。

加工高含硫原料的装置,应按规范做好缓蚀剂加注等防腐措施。

装置的含硫冷凝污水必须经污水汽提塔装置处理。

7、防硫化氢中毒安全教育规定所有需在含硫化氢环境中作业和管理人员都必须接受防止硫化氢中毒知识教育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教育和培训内容包括:1)、掌握硫化氢的理化性质及中毒特性;2)、掌握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规定;3)、掌握过滤式、隔离式防毒器材的使用、维护及保管要求;4)、掌握作业区内硫化氢的分布情况;5)、掌握硫化氢中毒时的自救和互救技能。

8、防硫化氢中毒安全作业规定所有的含硫污水应经汽提装置处理,酸性气必须100%回收,严禁装置无组织排放物料,防止硫化氢泄漏对人员的伤害。

禁止任何人员在未配戴合适的防硫化氢防毒器材的情况下进入空气中硫化氢含量已知或被怀疑高于10mg/m3的任何区域,并禁止在有毒区域内脱掉防毒器材。

9、防毒器材的使用原则硫化氢含量<10000ppm(即<1%体积浓度)时可佩戴有4号滤毒罐的防毒面具(滤毒罐必须有效,面罩及导气管密封性良好);硫化氢浓度≥10000ppm时必须戴隔离式防毒面具。

作业时应有两人同时到现场,并站在上风向,一人作业,一人监护。

从事下列作业时,应根据不同场所硫化氢含量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防毒器材。

1)、包括:脱水作业;酸性气、瓦斯、液态烃等有毒介质的采样及其系统管线、容器等设备的脱水排凝;对含有酸性气、瓦斯、液态烃的系统管线、容器、机泵等的堵漏、检修作业;各塔器的拆检、更换安全附件等作业;在污水井井口作业。

2)、凡进入含有硫化氢介质的设备、容器作业时,必须按规定进行彻底的冲洗、吹扫、置换,加好盲板,与系统彻底隔离,经化验分析合格后,按《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办理作业票,落实好安全措施,必须有人监护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3)、禁止在无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入工业下水道(井)、污油井、密闭容器等危险场所作业。

进入作业时,生产单位和施工单位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并按《进入设备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办理作业票,由厂专业部门和主管领导批准后,在安全措施落实及有监护人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作业;进设备作业人员一般不超过两人,每人次不得超过一小时。

4)、在接触硫化氢气体的作业场所中,作业人员一旦发生硫化氢中毒,监护人员应立即使中毒人员脱离毒区,在空气新鲜的毒区上风口现场对中毒人员进行抢救。

5)、在对硫化氢中毒人员进行抢救时,进入有毒区域的人员必须配戴适用的防毒器材。

6)、在空气中硫化氢含量超过10mg/m3的区域,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作业人员在没有佩戴防护器材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7)、采样作业安全,按公司《分析取样规定(暂行)》有关规定执行。

必须保证两人、佩戴防毒面具、位于上风向。

8)、防硫化氢中毒的安全措施不落实,或作业场所空气中硫化氢含量不明的作业项目,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并可直接向上级安全主管部门汇报。

9)、进入有硫化氢存在的环境中,必须正确佩戴呼吸器!10)、在硫化氢的防护方面,工程控制是最重要的措施,它主要是解决硫化氢的泄露,并消除因泄露而在作业环境中聚集与停留的问题。

11)、可能发生硫化氢泄露的单位要制定相应的作业过程管理规定,并建立定期的隐患检查整改制度。

进入硫化氢环境的人员应接受硫化氢防护教育培训,内容包括硫化氢基本毒性及防护知识、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管理规定、硫化氢检测仪及防护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规定、工作区域硫化氢分布、急性硫化氢中毒急救措施等。

12)、摸清硫化氢的分布情况,做出分布图。

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场所应设置固定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及醒目的图文警示标志、操作岗位应配置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进入装置须随身携带硫化氢报警仪。

在生产波动、有异味产生、有不明原因的人员晕倒(包括酸性水、气体逸出部位、排液口、采样口、储罐计量等)时,均应及时检测现场硫化氢浓度。

13)、配备适用的防护器材,并熟练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

严禁不佩戴合适的防护器材进入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的区域,禁止在有毒区内脱卸防毒用具。

14)、在含有硫化氢的塔器、污水罐及含酸性气介质等设备上作业时,必须佩戴适用的防护器具,作业时必须有人监护。

15)、防护器具知识硫化氢呼吸防护器具的种类及选用,常用的硫化氢防毒面具有三种:过滤式呼吸器:使用时作业场所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不得超过50mg/m3。

注意选用的过滤罐型号功能、气密性和吸气时阻力是否合适。

需要强调的是:过滤式呼吸器在缺氧的环境中无效。

空气呼吸器:属于隔绝式呼吸器。

使用前一定要进行系统的安全性能检查并打开呼吸器的气瓶阀两圈以上。

长管式呼吸器。

属于隔绝式呼吸器。

长短根据使用者不感到气量不足为宜,一般5~6米。

如何正确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1.空气呼吸器的构造2.工作原理使用时,打开气瓶阀,压力表指示出气瓶内的压缩空气压力,空气进入减压器,减至0.65Mpa,减压后的压缩空气经中压导管进入需求阀。

吸气时,需求阀开启,呼气阀关闭,需求阀依佩戴者的吸气量自动调节供气量,空气被吸入人体肺部。

呼气时需求阀关闭,呼气阀开启,同时呼出的浊气经面罩上的微正压呼气阀直接排到大气中。

3.空气呼吸器使用前安全检查(1)面罩的检查:①目视检查:面罩清洁,无划痕,无裂纹,橡胶收紧带无松动断裂,锁簧安全好用。

②面罩气密检查:将面罩与需求阀连接好(不打开空气瓶),将面罩与面部完全吻合,深吸气,面罩贴向面部为气密良好。

(2)气瓶压力的检查打开气瓶阀,系统中的压力上升,能听到警报器发出的短暂声响,(气瓶开足两圈以上),读取压力表,气瓶工作压力为30MPa,使用压力不低于21MPa。

(3)整体气密性的检查打开气瓶阀,观察压力表,待压力表指针稳定后关闭气瓶阀,1分钟内压力下降应小于10巴或1格(约1Mpa德尔格数据) 。

(4)检查报警器用左手捂住需求阀出气口,用右手打开需求阀开关,然后慢慢松开左手掌放气,观察压力表,当压力降到5MPa时(压力表的红色区域)报警器报警,声音为90分贝。

(5)背具的检查检查背板、肩带、腰带,接头有无断裂和损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