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学困生的研究报告

关于学困生的研究报告

关于学困生的研究
报告
《怎样怎样提高语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开题报
南沿村完小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因地少人多,不少的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有了不少的留守学生,近年来又有不少单亲家庭,还有部分学生为外地搬迁学生,她们中相当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适应能力不强,学业水平差异性大。

如学校不加以重视,将会影响南沿村完小整体教学水平,也将制约当地经济、社会、教育的协调和谐发展。

因此,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探寻语文学困生的成因,采取切实有效的转化策略,以激发语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我校深化教育改革、求得更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不容回避又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理论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期望能够补充前人激发语文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理论,试图为激发语文学困生学习兴趣找到一些新的思路,使语文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现实意义:
为广大小学教师在提高语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提供一些能够借鉴的方法,帮助广大小学教师更加有效地提高语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学困生的存在牵动着每一位老师的心。

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帮
助她们从学习困境中走出来,是每一位老师的共同心愿。

但如何帮助她们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许多老师却不知从哪些方面入手。

教师要想有针对性地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就要调查了解每一个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据调查,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学习方法不恰当,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自身的自信心、进取心不强,以及教师不恰当的评价方式,等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在国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

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人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

钟启泉从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揭示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略。

有很多一线教师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如南阳市二十一小学的任丽洁老师设计出一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学困生的兴趣:激发兴趣,喧染氛围,直观教学,自练操作,反馈评价,巩固练习。

苏元兴老师则提出从教师的自我形象做起来感染学困生。

更有诸多教师提出要关爱学困生,尊重理解学困生。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语文学困生的现状及形成原因
学生方面原因:
1、语文基础差或接受能力差。

造成她们听不懂、学不会而成绩差。

2、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4、自觉性和自制力差。

难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克服自己的习惯。

教师方面原因:
1、教师疏于感情投入,忽视学生感情需要,使学生个人情感方面出现障碍。

2、强大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感觉学习枯燥无味。

3、教师有形或无形的歧视。

家庭方面原因:
1、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包括对孩子无原则地溺爱;或者只顾自己的生活而忽视对孩子的管教。

2、家庭变故因素,单亲、父母离异、父母双亡、隔代抚养等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

3、父母管教方式不一致。

这种矛盾的家庭、矛盾的管教,会使孩子产生矛盾的心理,以致影响到她们的学习成绩。

(二)根据语文学困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方法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地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困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教学的激趣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