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乡规划法与旧法区别

城乡规划法与旧法区别


城乡规划法中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 城乡规划法中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明确把 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村庄纳入规划,在国家层面的立法上,是第一次。 村庄纳入规划,在国家层面的立法上,是第一次。 这就意味着,原来城乡二元的法律体系被打破, 这就意味着,原来城乡二元的法律体系被打破, 城乡规划步入一体化的新时代。城乡一体化是一 城乡规划步入一体化的新时代。 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空间、人口、经济、市 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空间、人口、经济、 场、制度等多个层面的一体化,城乡规划法的实 制度等多个层面的一体化, 施必将加速中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施必将加速中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意味着城乡 统筹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统筹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第八,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 第八,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省域城 镇体系规划、 镇体系规划、城市和县城关镇总体规划由本级人 大常委会审议,镇总体规划由人大审议。 大常委会审议,镇总体规划由人大审议。城市控 制性详细规划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县城关镇 制性详细规划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县人大常委会备案。省域城镇 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县人大常委会备案。 体系规划、 体系规划、城市和镇总体规划定期评估须向人大 报告。 报告。

明确了政府对城乡规划的职能为规划管理职
能。新法11条与旧法9条的不同之处在于“城 新法11条与旧法9条的不同之处在于“ 11条与旧法 市规划工作”变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市规划工作”变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加上 两个字意义重大。 两个字意义重大。 4 法律清晰规定了各种规划的编制程序和各类
建设申请的行政管理程序,增强了法律的指导性, 建设申请的行政管理程序,增强了法律的指导性, 也明确表述了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权力,避免了执 也明确表述了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权力, 法混乱情况的出现。 法混乱情况的出现。
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 第三章 城乡规划的实施 第四章 城乡规划的修改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城乡规划法》的重要内容可概括为十个方面: 城乡规划法》的重要内容可概括为十个方面: 第一,突出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城乡规划 第一,突出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法》明确提出: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 明确提出: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 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 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续发展,制定本法。从内容上看,重视资源节约、环境保 续发展,制定本法。从内容上看,重视资源节约、 护、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促进公共财政首先投到基础设 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 施、公共设施项目;强调城乡规划制定、实施全过程的公 公共设施项目;强调城乡规划制定、 众参与;保证公平,明确了有关赔偿或补偿责任。 众参与;保证公平,明确了有关赔偿或补偿责任。

增加了对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的强制要求,从 增加了对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的强制要求,
源头上增加了规划的科学性。 源头上增加了规划的科学性。 8 新法体现了对公众意志的尊重。18条与2 新法体现了对公众意志的尊重。18条与 条与2 8条。 9 将原来的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一章改为一条 并入城市规划的制定一章,同时加入地下空间开 并入城市规划的制定一章, 发、近期建设、临时建设等平行层次的条款,结 近期建设、临时建设等平行层次的条款, 构内容更加合理。 构内容更加合理。 10 将旧法中监督检查条款列为一章,体现了 将旧法中监督检查条款列为一章, 对城市规划监督检查的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 第三章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 第四章 城乡规划的实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其次是新法对城乡规划工作的 具体影响,也是新旧法具体问题处 具体影响, 理上的改变。 理上的改变。
1 城市总体规划的层次有微小变动:旧法规定 城市总体规划的层次有微小变动: 总规与国土规划、江河流域建设规划、区域规划、 总规与国土规划、江河流域建设规划、区域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协调;新法规定总规编制应依据国 土地利用规划协调; 民经济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言 民经济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 下之意是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层 次高于总规。 次高于总规。
第六,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明确了上 第六,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 级行政部门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级行政部门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以及全社会的公众监督。 以及全社会的公众监督。 第七,对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提出了新的要 第七, 求。对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管理,对 对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管理, 规划师职业的管理,都有明确规定。 规划师职业的管理,都有明确规定。

其次, 其次,在法律形式上明确了城乡规划面向规
划管理的核心属性。总则第一条第一句即有描述, 划管理的核心属性。总则第一条第一句即有描述, 第十条也加上了“ 第十条也加上了“提高城乡规划实施及监督管理 的效能”字样, 的效能”字样,相比过去城市规划只是综合部署 和全面安排, 和全面安排,这次法律规定城乡规划管理面向实 施,增强了规划的指导意义。 增强了规划的指导意义。

法律责任更加公正:旧法中法律责任一章3 法律责任更加公正:旧法中法律责任一章3
9-43条中,除41条和43条外,都是规定 43条中, 41条和43条外, 条中 条和43条外 建设方责任的条款,41条是单位组织内部处理 建设方责任的条款,41条是单位组织内部处理 方式,43条规定太宽泛: 滥用职权、 方式,43条规定太宽泛:“滥用职权、玩忽职 条规定太宽泛 守、徇私舞弊”不够精细,操作性不强;新法更 徇私舞弊”不够精细,操作性不强; 加关注主管部门和相关权力机关的法律责任,也 加关注主管部门和相关权力机关的法律责任, 将规划编制单位违规的责任加入法律条款,体现 将规划编制单位违规的责任加入法律条款, 了法律公平公正的思想。 了法律公平公正的思想。
第三,新的城乡规划体系的建立。体现了 第三,新的城乡规划体系的建立。 一级政府、一级规划、 一级政府、一级规划、一级事权的规划编 制要求;明确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突出近 制要求;明确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期建设规划的地位;强调规划编制责任。 期建设规划的地位;强调规划编制责任。
第四,严格城乡规划修改程序。对城乡规划评 第四,严格城乡规划修改程序。 估,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 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修改详细规划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规 总体规划,修改详细规划等, 定。 第五,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制度的完善。建立完善 第五,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制度的完善。 了针对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投资体制改革的建设 用地规划管理制度;规定了各项城乡规划的行政 用地规划管理制度; 许可。 许可。
首先说新法在思想上与旧法相比有了 很大变化:
1 新法加上了城乡协调的精神和乡、村庄规划 新法加上了城乡协调的精神和乡、 的相关规划管理等内容, 的相关规划管理等内容,这是名称变了必然会有 的改变,人人都知道的改变,体现了对农村地区 的改变,人人都知道的改变, 和农村建设中问题的关心。 和农村建设中问题的关心。
第九,强化法律责任。追究政府和行政人员的 第九,强化法律责任。 责任;追究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的责任; 责任;追究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的责任;追究违法 建设行为的责任; 建设行为的责任;明确对违法行为给予罚款的范 围和数额;授予市政府强制拆除权。 围和数额;授予市政府强制拆除权。 第十,法律授权,建立完善的城乡规划法律体系。 第十,法律授权,建立完善的城乡规划法律体系。
规划师视角看城乡规划法
城乡规划法已经有很多新闻网站在解读了,可是 因为他们隔行和不了解老版城市规划法的原因, 所谓解读只是拎出4 所谓解读只是拎出4-6个条文或某领导讲话而已, 感觉大大的有问题,很多是加上了农村之类的废 话,没有领会到新法体现的新的思想精神和对城 市规划、城市建设乃至社会的影响。因此,从规 划师视角对新法进行全面解读。
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孙安军表示, 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孙安军表示,原来的 《城市规划法》只有市没有乡,《城乡规划法》 城市规划法》只有市没有乡, 城乡规划法》 则把城乡综合一体进行考虑,将原来的城乡二元 则把城乡综合一体进行考虑, 法律体系转变为城乡统筹的法律体系,必将谱写 法律体系转变为城乡统筹的法律体系,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篇章。 城乡统筹、章, 新增加了城乡规划修改一章,通过对修改规
划条件的限制增强了规划的法律效应,并且增加 划条件的限制增强了规划的法律效应, 了控规、修规、建设工程方案总平面的法律地位。 了控规、修规、建设工程方案总平面的法律地位。 6 与旧法制谈规划编制相比, 与旧法制谈规划编制相比,新法增加了审批 前公告、审议、审批和批后公示的内容, 前公告、审议、审批和批后公示的内容,城镇体 系规划在审批前要求组织审核也列入法律条文, 系规划在审批前要求组织审核也列入法律条文, 完善了行政程序,新的程序加强了公共参与程度, 完善了行政程序,新的程序加强了公共参与程度, 体现了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精神,也增加 体现了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精神, 了规划的科学性。 了规划的科学性。
第二,强调城乡规划综合调控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强调城乡规划综合调控的地位和作用。 《城乡规划法》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 城乡规划法》指出: 遵守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 遵守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 理”。这就从法律上明确,城乡规划是政府引导 这就从法律上明确, 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是 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 具有法定地位的发展蓝图。同时, 具有法定地位的发展蓝图。同时,法律适用范围 扩大,强调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确立先规划后 扩大,强调城乡统筹、区域统筹; 建设的原则; 三规合一” 建设的原则;“三规合一”是规划未来发展的必 然趋势。 然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