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河环保设计编号:LH20140728永定县牲畜定点屠宰有限公司600吨/天废水治理技改项目设计方案龙岩市绿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14.7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4)1.1项目概述 (4)1.2自然环境状况 (4)1.3设计原则 (4)1.4设计依据 (5)第二章设计概要 (5)2.1设计废水水量 (5)2.2设计进水废水水质 (6)2.3设计排水水质 (6)2.3工程内容 (6)第三章工艺设计 (6)3.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 (6)3.2工艺流程的确定 (10)3.3设计技术参数 (11)第四章其余配套设施设计 (15)4.1建筑设计 (15)4.2结构设计 (15)4.3电气仪表设计 (15)4.4机械设计 (16)4.5环境保护设计 (16)第五章治理项目建设地点、占地及平面布置 (17)5.1建设地点、占地 (17)6.2平面布置 (17)第七章交通运输及水电等设施配套情况 (17)7.1交通运输 (17)7.2供水 (17)7.3供电 (17)第八章消防安全和劳动定员与劳动保护 (17)8.1消防安全 (17)8.2管理机构及定员编制 (18)8.3劳动保护 (18)第九章对于阶段设计安装要求 (18)9.1对于阶段设计安装要求 (18)9.2交通运输 (18)第十章投资估算表 (19)10.1编制说明 (19)10.2土建部分 (19)10.3设备部分 (19)10.4项目总投资 (20)第十一章运行费用估算 (21)11.1人工费E1(略) (21)11.2电耗费E2 (21)11.3药剂费E3 (21)第十二章服务承诺 (22)第一章项目概况1.1 项目概述永定县牲畜定点屠宰有限公司主要屠宰生猪,宰猪经过放血、开膛分解、内脏清洗处理等工序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废水。
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血污、油脂、毛、内脏杂物、未消化的食物及粪便等污染物,并带有令人不适的血红色及血腥味,而且还含有大肠菌。
粪便链球菌等危害人体健康的致病菌。
这些废水具有浓度变化大,有机物含量高等特点,直接排入环境将严重污染水体。
为了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生产废水必须强化治理,使污染物达标排放。
根据永定县牲畜定点屠宰有限公司所提供的数据:该厂扩产后总排水量为600吨/天,并结合该厂原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对其进行改造,使得改造后的污水按要求排入永定县污水处理厂内即要求能够达到《肉类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1992)中的标准。
1.2 自然环境状况永定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西南界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总面积2216.3平方千米。
人口36.2658 万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夏长而不酷热,冬短而无严寒,雨量相对集中,干湿季节分明。
但因受地形地势的制约,境内气候垂直差异较大,对大风、暴雨、雷电、冰雹和霜雪等局部气象要素的形成、移动也有较大的影响。
全县20个乡镇均通公路,有72%的行政村可通机动车。
1.3 设计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进行设计;(2)根据设计进水水质和排放标准的要求,污水处理选用工艺实用有效,处理效果好,操作管理简单,运行稳定可靠,占地面积少,工程投资节省以及运行成本低的方案;(3)选用性能可靠、效果好、能耗低、维修简单的国内先进设备;(4)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布置充分考虑用地状况,各处理单元相协调;(5)在工程设计中优先考虑下列三项因素:运行成本、工程投资、占地面积;(6)妥善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排渣、污泥、噪声,避免二次污染;(7)污水处理站排放标准执行《肉类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1992)。
1.4 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1989年7月);(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5)《肉类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1992);(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7)《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9)《工业与民用供电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0-92);(10)《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11)永定县牲畜定点屠宰有限公司所提供的资料。
第二章设计概要2.1 设计废水水量根据永定县牲畜定点屠宰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水量:600m3/d,废水24h不均匀排放。
每天按24小时处理,安全系数按1.2计算,每小时水量:600/24*1.2≈30m3/h。
其中经过预处理采用该厂原理污水处理站设施,后期深度处理采用新建污水处理池及相应增加设备处理。
生化处理设计水量:600/24*1.2≈30m 3/h 。
2.2 设计进水废水水质根据永定县牲畜定点屠宰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及参考同行业生产废水水质情况,确定废水进水水质如表2-1所示: 水质指标 pH SS CODcr NH 3-N动植物油 浓度 6~9 750~1000 1500~2000 300~500 50~2002.3 设计排水水质按照环保部门要求,厂区出水要求达到《肉类加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中的标准。
具体排水水质如表2-2所示:表2-2: 废水排水水质预测值 2.3 工程内容本工程通过厌氧+水解酸化+接触氧化+膜处理技术,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三级标准。
工程内容为:格栅、隔油池、沼气池、调节沉淀池、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沉淀池、污泥浓缩池、MBR 膜池、风机房、脱水机房及附属建筑。
第三章 工艺设计3.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水质指标pH SS CODcr BOD 5 总P NH3-N 浓度 6~9 ≦450 ≦500 ≦250 ≦40 ≦303.1.1 废水来源及污染组分的分析屠宰厂污水主要来源为屠宰污水主要来自生猪屠宰和加工环节,水量大、颜色深、有机物浓度高。
废水中含有大量血液、油脂、碎肉、粪便和毛发,并带有难闻的臭味,含有高浓度的有机质而不易降解,处理难度较大,环境污染严重。
屠宰车间废水来源主要包括:①屠宰前冲洗的废水;②烫毛、剖解的废水;③清洗内脏的废水;④冲洗车间地板、设备的废水;⑤冲洗圈栏的废水。
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血污、油脂、毛、肉屑、内脏杂物、未消化的食料及粪便等,有机物浓度较高。
该类污水污水中BOD:COD远大于0.35,可生化性好,核心工艺为:物理方法与生物化学处理组合方法去除。
3.1.2 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废水含COD较高的屠宰企业,格栅等物理方法只能去除难溶性大块体COD及大颗粒物质,处理后的废水中仍然含有较高浓度的COD,出水无法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因此,在原水SS和COD浓度较高时,应在一级物化处理之后接生化方法处理,使处理出水最终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
(1)物理方法本方案预处理采用格栅加隔油池等方法对废水中SS的去除率一般但对动植物油的去除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的减小后续单元的处理负荷,保证出水达标。
粗格栅主要去除污水中的大块的漂浮物,细格栅主要去除水中细小的漂浮物,去除这些漂浮物一是为了防止漂浮物进入后继设备而影响处理效果。
另外漂浮物不但对曝气设备带来不利也容易使传感器失效。
而影响处理。
隔油池是一种采用物理方法处理含油废水的构筑物。
它根据油和水的密度不同,油粒密度小,浮在水面上的原理,使油水分离,不需要加入化学药剂或用微生物处理,一般用于含油废水的初步处理。
目前研制的油水分离器也基本上是物理法。
用隔油池处理含油废水,不仅工艺流程简单,而且对废渣也较易处理(因未加入化学药剂)。
(2)生化方法的比较生化段的处理方法较常用的有A/O(缺氧—好氧)法、间歇式活性污及生物接触氧化污泥法。
A/O(缺氧—好氧)处理工艺的主体部分是厌氧水解池和好氧反应池。
它利用在缺氧条件下的水解池代替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的初沉池。
污水中的有机物首先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水解,使有机污染物部分降解,接着再进入好氧池,经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而达标排放。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工艺特点是将曝气池和沉淀池合而为一,生化反应呈分批进行,基本工作周期可由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五个阶段组成。
目前较常见的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有SBR工艺、CASS工艺、CAST工艺等。
该种工艺能抑制污泥膨胀、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较少,有一定的脱氮作用。
在实际中被较多应用,但对排水设备和控制系统的要求较高。
生物接触氧化池结构包括池体,填料,布水装置,曝气装置。
工作原理为:在曝气池中设置填料,将其作为生物膜的载体。
待处理的废水经充氧后以一定流速流经填料,与生物膜接触,生物膜与悬浮的活性污泥共同作用,达到净化废水的作用。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主要特征是:采用浸没在水中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的填料,在其表面为微生物附着生长提供好氧生物膜。
因其表面积大,可附着的生物量大,同时因其孔隙率大,基质的进入和代谢产物的移出,以及生物膜自身更新脱落,均较为通畅,使得生物膜能保持高的活性和较高的生化反应速率。
由于接触氧化法需要像活性污泥法那样不断向水中曝气供氧,以及在高负荷时丝状菌密集,形成垂丝状,如同活性污泥一样,在水中呈立体结构,处于漂浮状态,并且,在氧化池的流态及反应动力学方面,接触氧化法与完全混合的活性污泥法相同,因而它兼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生物接触氧化法优点:处理效率高;工艺使用范围广泛;没有污泥膨胀和污泥回流,管理简便;耐冲击,适应性较强;挂膜简单,启动快;节能效果明显;污泥产量少,等等。
比较以上三种工艺的优缺点,结合本工程废水特点,从性能及投资考虑,本设计确定生化处理段采用A/O 法与生物接触氧化法相结合的方法,将A/O 法的好氧段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替代。
(3) MBR 膜分离技术膜是两相之间的选择性屏障。
通俗地讲,它是一种高分子材料,通过压差的作用能将料液进行选择性分离的一种薄膜。
通过它进行的分离过程称作膜分离。
它与传统过滤器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
膜的厚度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形状的不同,可分为管式膜、卷式膜和平板膜等。
下面是四种常见的膜分离过程:对于微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膜的孔径来表征,通常孔径范围在0.1-1微米,故微滤膜能对大直径的菌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
可作为一般料液的澄清、保安过滤、空气除菌及膜生物反应器。
对于超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对标准有机物的截留分子量来表征,通常截留分子量范围在1000-300000,故超滤膜能对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细菌)、胶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广泛应用于料液的澄清、大分子有机物的分蛋白质、胶质、多肽等大分子有机物悬浮颗粒、细菌一价离子微滤:孔径0.1~10μM 超滤:截留分子量1000-300000Da 纳滤:截留分子量150-1000Da 反渗透:NaCl 截留率≥99.5% 维生素、小分子有机物、多价离子水离纯化、除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