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土工程勘察编录培训讲义

岩土工程勘察编录培训讲义

目录1 勘探分类和钻探技术要求 01.1勘探分类 (5)1.2钻探技术和要求 (6)1.2.1 工程地质钻探的基本方法 (6)1.2.2 钻探方法的选用 (6)1.2.3 钻孔口径和钻具规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6)1.2.4 钻探点位测设 (7)1.2.5 深孔和特殊孔钻进要求 (7)1.2.6 钻进过程深度丈量 (8)1.2.7钻进回次的控制 (8)1.2.8岩芯采取率的相关规定 (8)1.2.9坍塌地层钻孔护壁措施 (8)1.2.10钻进时防止管涌措施 (8)1.2.11 钻探和取样及原位测试关系 (8)1.2.12 钻孔记录和编录2 勘探取样和钻孔取样技术要求 (9)2.1勘探取样分类 (9)2.2钻孔取土样技术要求 (9)2.2.1 钻孔取土样质量等级,可按表2.2.1划分为四个等级 (9)2.2.2 获取各级质量土试样,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可按表2.2.2选择 (9)2.2.3 钻孔取土器分类和技术标准 (10)2.2.4 取Ⅰ、Ⅱ级土试样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1)2.2.5 取Ⅲ、Ⅳ级土试样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2)2.2.6 土试样封装、保存和运输 (12)2.2.7 土试样标识记录 (12)2.3钻孔取岩样技术要求 (13)2.3.1 岩石室内试验试样(料)标准规格及数量 (13)2.3.2 岩芯采取率不高的处理 (13)2.3.3对于干缩湿胀易于风化和破损的岩石 (13)2.3.4用于直剪试验的包含软弱夹层、裂隙面的试样 (14)2.3.5 岩样的标识和记录 (14)2.3.6 岩样封装、保存和运输 (14)2.4.1 所取水样应能代表天然条件下的水质 (14)2.4.2 采取水样的数量 (15)2.4.3 水样存放时间 (15)2.4.4 水样标签格式可参考表2.4.4 ,在取水同时,应在野外作详细的记录,记录内容包括: (15)3 原位测试和圆锥动力触探与标准贯入试验 (16)3.1原位测试类型和应用 (16)3.1.1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用的原位测试 (16)3.1.2 各种原位测试适用的土类和能提供的岩土参数 (16)3.1.3 原位测试的其他作用 (17)3.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17)3.2.1圆锥动力触探类型、设备和适用岩土 (17)3.2.2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7)3.2.3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注意事项 (17)3.2.4 圆锥动力触探记录内容 (18)3.3标准贯入试验 (18)3.3.1 标准贯入试验适用范围 (18)3.3.2标准贯入试验的设备应符合的规定 (18)3.3.3 标准贯入试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8)3.3.4 标准贯入试验应注意事项 (19)3.3.5 标准贯入试验记录内容 (19)4 勘察编录和钻孔现场记录 (20)4.1勘察编录概念和分类 (20)4.1.1 勘察编录的概念 (20)4.1.2 按勘察方法勘察编录可分 (20)4.1.3 按编录的对象勘察编录可分 (20)4.1.4 按编录的表达方式勘察编录分类 (20)4.2钻孔现场记录表式 (20)4.3钻孔野外记录内容 (25)4.3.1 第一大类记录内容 (25)4.3.2 第二大类记录内容 (25)4.4钻孔野外记录的基本要求 (26)4.5钻孔野外记录和钻孔综合编录 (26)4.5.1 钻孔钻探的具体工作 (26)4.5.2 对钻孔野外记录人员的要求 (26)5 岩石分类和鉴定及钻孔野外记录 (27)5.1岩石地质分类 (27)5.1.3 变质岩 (28)5.1.4 主要岩石特征及其野外鉴定描述 (28)5.1.5 主要造岩矿物特征及其野外鉴定描述 (28)5.2岩石工程分类 (39)5.2.1 岩石坚硬程度分类 (39)5.2.2 岩石风化程度划分 (40)5.2.3 岩体完整程度分类 (40)5.2.4 岩体基本等级分类 (41)5.2.5 其它岩石分类 (42)5.2.6 岩石和岩体及结构面和结构体 (42)5.2.7 结构面的成因分类和它们的特征 (42)5.2.8 结构面要素及其力学性能 (44)5.2.9 岩体结构类型和类型的划分 (45)5.3岩石鉴定描述和钻孔野外记录 (47)5.3.1 岩石鉴定描述的分类 (47)5.3.2 岩石综合鉴定描述的要求 (47)5.3.3 岩石鉴定描述在钻孔野外记录 (48)6 土分类和鉴定与钻孔野外记录 (50)6.1GB50021-2001土地质成因分类 (50)6.1.1 残积土 (50)6.1.1 坡积土 (50)6.1.3 洪积土 (51)6.1.4 冲积土 (51)6.1.5 淤积土 (52)6.1.6 冰积土 (52)6.1.7 风积土 (53)6.2本讲义土的分类 (53)6.2.1 土的成因分类原则 (53)6.2.2 海水堆积土 (54)6.2.3 岩溶堆积土 (54)6.2.4 人工堆积土 (55)6.3GB50021-2001土的工程分类 (55)6.3.1 GB50021-2001粒组划分和分类系统 (55)6.3.2 GB50021-2001碎石土的分类 (56)6.3.3 GB50021-2001砂土分类 (57)6.3.4 粉土定义和密度湿度分类 (58)6.3.7 红粘土定义 (60)6.3.9 混合土定义和分类 (60)6.3.10 填土分类 (61)6.3.11 多年冻土 (61)6.3.12 膨胀岩土 (61)6.3.13 盐渍岩土 (61)6.3.14 风化岩和残积土 (62)6.3.15 污染土 (62)6.4JTJ064-98土的工程分类 (62)6.4.1 JTJ051-93土颗粒组划分 (62)6.4.2 JTJ051-93土分类总体系 (63)6.4.3 JTJ051-93巨粒土分类体系 (63)6.4.4 JTJ051-93粗粒土分类 (64)6.4.5 JTJ051-93细粒土分类 (64)6.4.6 特殊土分类 (66)6.5钻孔野外记录土的鉴定和描述 (68)6.5.1 钻孔野外记录土的鉴定和描述主要方法 (68)6.5.2 碎石土应描述 (68)6.5.4 粉土应描述 (69)6.5.6 特殊土描述应根据相应土类及其具体特征确定 (70)6.5.7 互层、夹层、夹薄层的描述 (70)7 钻孔野外记录表内容注释 (72)7.1地层描述 (72)7.1.1 地层和地层名称的确定 (72)7.1.2 地层颜色描述 (73)7.1.3 地层状态的描述 (76)7.1.4 地层湿度的描述 (84)7.1.5 地层密度描述 (85)7.2岩芯采取率和RQD (88)7.2.1 岩芯采取率概念和种类 (88)7.2.2 分层采取率 (89)7.2.3 回次采取率 (89)7.2.4 RQD的实质和意义 (89)7.2.5 岩芯采取率计算注意事项 (89)7.3地下水位测定 (90)7.3.1 地下水位测定的重要性 (90)7.3.3 钻孔中地下水位测定方法和规定 (91)7.3.4 钻孔水位测定注意事项和讨论 (92)1 勘探分类和钻探技术要求1.1 勘探分类1.1.1 岩土工程勘察的勘探可采用钻探、井探、洞探、触探和地球物理勘探等。

勘探方法的选取应符合勘察的目的和岩土的特性,各钟勘探方法的选取都要以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的需要为前提。

1.1.2 布置勘探工作时应考虑勘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防止对地下管线、地下工程和自然环境的破坏。

钻孔、探井和探槽完工后应妥善回填,回填材料和回填后的密实度,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场址的地质条件而定。

1.1.3 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和地球物理勘探作为勘探手段时,应与钻探等其他勘探方法配合使用。

1.1.4 进行钻探、井探、槽探和洞探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应遵守有关的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确保勘探质量。

1.1.5 勘探方法分类及其功能和应用条件(见表1.1.5)。

表1.1.5 勘探方法分类及其功能和应用条件表1.2 钻探技术和要求1.2.1 工程地质钻探的基本方法(1)回转钻进利用钻具回转钻头的切削刃或研磨材料削磨岩土使之破碎同时施加一定的压力,进行钻进。

它包括岩芯钻探、无岩芯钻探和螺纹钻探。

岩芯钻探根据所使用的研磨材料不同又可分为硬质合金钻进、钻粒钻进及金刚石钻进。

岩芯钻进为孔底环状钻进,螺旋钻进为孔底全面钻进。

(2)冲击钻进利用钻具的重力和下冲击力使钻头冲击孔底以破碎岩土进行钻进。

它包括冲击钻进和锤击钻进。

根据使用的工具不同可分为钻杆冲击钻进和钢绳冲击钻进。

对于硬层(基岩、碎石土)一般采用孔底全面冲击钻进;对于土层一般采用圆筒形钻头的刃口借钻具冲击力切削土层钻进。

(3)振动钻进振动钻进系将机械动力所产生的振动力,通过连接杆及钻具传到圆筒形钻头周围土中。

由于振动器高速振动的结果,使土的抗剪力急剧降低,这时圆筒钻头依靠钻具和振动器的重量切割土层进行钻进。

对粉土、粘性土及较小粒径的碎石(卵石)层比较适用,钻进速度较快。

(4)冲洗钻进它是利用水的高压力冲击孔底土层,使之结构破坏,颗粒悬浮并最终随水流出孔外的钻进方法。

由于它要靠水压直接冲洗,因此无法采样进行观察和鉴别。

1.2.2 钻探方法的选用岩土工程勘察钻探可根据岩土类别和要求按表1.2.2选用表1.2.2 钻探方法的适用范围注:++:适用;+:部分适用;-:不适用1.2.3 钻孔口径和钻具规格确定成孔口径应根据钻探目的和钻进工艺确定,应满足取样、测试和钻进工艺的要求。

采取小于36mm,在湿陷性黄土中,钻孔口径不宜小于150mm。

钻孔口径和钻具规格应按表1.2.3选用。

浅部只作鉴别地层的钻孔可用小口径麻花钻、小口径勺形钻和洛阳铲钻进。

表1.2.3 钻孔及钻具口径系列注:①DCDMA标准为美国金刚石钻机制造者协会标准②该表引自《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1.2.4 钻探点位测设(1)钻探点位测设于实地应符合下列要求:初步勘察阶段:平面位置允许偏差±0.5m,高程允许偏差±5cm;详细勘察阶段:平面位置允许偏差±0.25m,高程允许偏差±5cm;城市规划勘察阶段、选址勘察阶段:可选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依地物特征确定钻探点位和孔口高程。

(2)钻探点位应设置有编号的标志桩。

开钻之前应按设计要求核对桩号及其实地位置,两者必须符合。

(3)因障碍改变钻探点位时,应将实际钻探位置及时标明在平面图上,注明与原桩位的偏差距离、方位和地面高差(精度要求按上第(1)点确定),必要时应重新测定点位。

(4)钻探结束后,尚应提供所有钻探点的座标及高程数据,且宜采用本地区的统一座标和高程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