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授课计划预报表( 2019-2020 )学年(一)学期渗透性测试将被测样品按一定浓度配成测试溶液,把标准帆布片水平放于测试溶液表面,帆布片从开始下沉到沉入杯底的时间即表示被测样品的渗透性。
耐碱渗透性测试在上面测试渗透性的测试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烧碱,测试结果即为被测样品的耐碱渗透性。
润湿性测试面料用被测样品配成的工作液进行处理,然后烘干,平铺于一桌面,用一干净滴管吸取蒸馏水,滴一滴于面料表面,从水滴落到面料表面到水滴在面料表面完全铺展开的时间即表示被测样品的润湿性能。
具体实验内容:实验一:渗透剂的复配与性能测试原料:快速渗透剂T,JFCS,JFC,拉开粉(丁基萘磺酸钠),另一个为市场渗透剂(德美?)测试项目:先分析市场渗透剂的以下性能:1 含量具体方法:采用折光率仪测试其糖度(含量)1离子型具体测试方法见 P352 浊点具体测试方法见 P373起泡沫性具体测试方法见 P484渗透性具体测试方法见下室温渗透力测试2g/l、 5g/l样品在100毫升的烧杯中,称取样品0.5(或0.2)±0.01g,加入100ml自来水(硬度约70ppm),搅拌溶解均匀,静置30S,于室温15~35℃条件下,放入帆坯布,用秒表测定帆坯布的沉降时间。
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室温耐碱渗透力测试2g/l、 5g/l样品,40g/l NaOH在100毫升的烧杯中,室温碱下渗透力:称取样品0.5(或0.2)±0.01g,加入90ml 自来水(硬度约70ppm),搅拌溶解,加入10ml、360Bé的NaOH溶液,搅拌均匀,静置30S,于室温15~35℃条件下,放入帆坯布,用秒表测定帆坯布的沉降时间。
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高温耐碱渗透力测试在250毫升的烧杯中,100℃碱下渗透力:称取样品0.5(或0.2)±0.01g,加入90ml 自来水(硬度约70ppm),搅拌溶解,加入10ml、360Bé的 NaOH溶液,搅拌均匀,于电炉上直接加热至100℃,放入帆坯布,测定沉降时间。
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实验二螯合分散性能测定《染整技术实验》 P139实验三双氧水稳定剂稳定性的测试(另也可做后面的:第二个实验破洞试验)一自配双氧水稳定剂:葡萄糖酸钠:12.5%;硫酸镁:6%;水:81.5%。
也可以采用葡萄糖酸钠 12%;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 5%;氨基三甲叉膦酸(ATMP) 5%氢氧化钠 NaOH 1%水 77%二、漂白加工1试剂及配方:1# 2# 3# 自配双氧水稳定剂g/l 2 - -市场双氧水稳定剂g/l 2 -NaOH(100%)g/l 2 2 2H2O2(100%)g/l 3 3 3棉针织布(浴比1:10)2操作步骤:称取样品加水溶解、摇匀,测定H2O2初始浓度。
然后放入棉织布,升温到100℃处理45min,再测定H2O2浓度,计算出H2O2分解率。
将布样水洗、烘干,放置30min,再测定白度。
三、溶液中双氧水含量测定或者按照P136准备1.测定原理:(高锰酸钾滴定法)双氧水不但可作氧化剂,并且可作还原剂,例如在酸性介质中(加稀H2SO4),能把高锰酸钾 KMnO4 还原成二价锰盐(硫酸亚锰 MnSO4)。
根据这个原理,高锰酸钾可以用来滴定双氧水。
反应式如下: 2 KMnO4 + 5H2O2 + 3H2SO4 → 2MnSO4 + K2SO4 + 8H2O + 5O2 2.试剂配制:6N硫酸溶液; 0.1N高锰酸钾液。
3.测定步骤:用称量瓶精确称取试品 2.5 克,用少量水搅匀后,将全部溶液和洗液注入500mL 的量瓶中,并加水稀释到 500mL 的标线。
用 50mL 的单标移液管移取试品溶液50mL,置于300mL的烧杯中,加入水 100mL 及6N硫酸溶液10mL,然后以0.1N高锰酸钾液慢慢滴入,并时加搅动,滴至粉红色经久不褪时为止。
4.结果表示:实验三:双氧水稳定剂破洞性试验实验目的:比较金属离子在棉织物氧漂时对双氧水稳定性的影响,判定双氧水稳定剂的基本性能。
实验原理:金属离子对双氧水在水中的分解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为了控制双氧水的快速分解,需要在棉织物氧漂液中加入适量氧漂稳定剂。
当氧漂液中不存在稳定剂时,在金属离子的作用下双氧水分解速度明显加快,使棉纤维强力损伤极大,有可能在织物表面产生小的破洞。
实验要求:1、通过实验知道稳定剂在棉织物氧漂中的重要作用;2、通过实验知道金属离子对棉织物氧漂加工的影响。
实验仪器:量筒、烧杯、0.5毫升移液管、玻璃棒、剪刀、烘箱、电炉或水浴锅、放大镜。
实验材料:双氧水、平纹棉织物、双氧水稳定剂、氯化铜溶液、甲醇溶液。
实验方法:将氯化铜甲醇溶液经0.5毫升移液管的移取,均匀地滴在两块平纹棉布上,然后对这两块棉布进行氧漂。
其中一块棉布得漂液中加入了双氧水稳定剂,而另外一块没有加入双氧水稳定剂。
漂白结束后经水洗烘干工序,观察平纹棉织物表面产生破洞的情况。
实验步骤:1、将1毫升氯化铜溶液加入100毫升甲醇溶液中,配得氯化铜甲醇溶液;2、配制两份氧漂工作液,一份加入氧漂稳定剂,另一份不加;3、准备平纹棉织物2块;4、将氯化铜甲醇溶液用0.5毫升的移液管均匀地滴在平纹棉织物上;5、将滴加氯化铜甲醇溶液的棉织物放入已经配好的两种氧漂工作液种漂白。
6、漂白后水洗、烘干试样;7、观察式样表面产生破洞的状况;8、分析和总结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
要求实验过程记录详细、数据准确、结论合理。
通过试验步骤、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判定每位同学的实验设计水平和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提示:可以根据试样上破洞的有无、多少和大小来判定金属离子对双氧水分解的催化能力,也可以根据试样上破洞的有无、多少和大小来判定双氧水稳定剂对双氧水的稳定性能。
实验讨论:1、双氧水浓度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2、金属离子浓度对破洞的产生有什么影响?3、双氧水稳定剂的加入量对双氧水氧化性能有何影响?4、漂液的酸碱度对双氧水的漂白效果有何影响?如何调节工作液的酸碱度?5、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氧漂工艺条件?6、如何定量地描述双氧水稳定剂在氧漂中的重要作用?实验四:高温分散匀染剂性能测试(也可以采用活性染料染色的递深性)一、使用织物:纯涤纶机织物或针织物二、试验设备:高温高压小样染色机三、试验步骤:1.染色选择分散红玉 S-5BL和分散深蓝 HSF(100%)两种染料(或选用其它移染性差的分散染料),用纯涤纶织物按下列条件染色:染料(owf) 1%99%冰醋酸(mL/L) 0.3浴比1∶20,40℃入染,2℃/min 升温至 130℃保温 60min,再以2℃/min降温至70℃,出缸,80℃热水洗,冷水洗净,室温晾干或 80℃以下烘干,待用。
注:冰醋酸的用量以调节pH在 4.5~5.5 之间为宜(下同)。
2.移染试验将同质同量的纯涤纶色布和白布重叠(共重2g),用白棉线沿布边缝好,在下列条件下进行移染:高温分散匀染剂(g/L) 1冰醋酸(mL/L) 0.3浴比 1∶20,从 40℃开始以 2℃/min 升温至 130℃保温 30min,再以 2℃/min降温至 70℃,出缸,80℃热水洗,冷水洗净,室温晾干或在80℃以下烘干,待评。
五、评定方法:1.目测法:肉眼观察移染试验后的被移染布和移染布(原白布)的同色程度,把色泽差距小的评定为好。
2.萃取法:将移染试验后水洗、烘干的被移染布和移染布分别取一小块,剪碎,分别称取 0.1g(称准至 0.001g),置于 50mL 容量瓶中,加入3mL氯苯—苯酚(1∶1)混合液,使纤维全部浸没于溶剂中,然后置于沸水浴中,使纤维全部溶解,冷却后,在振荡下逐滴加入丙酮溶液,使涤纶树脂絮状析出(一般加入丙酮5mL),然后用丙酮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加盖静置,使絮状物全部沉积于瓶底。
吸取上层澄清的有色液,用丙酮作空白溶液,在染料特定的吸收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光密度,计算移染率:移染率(%)= (E2 / E1)×100%式中:E1 为被移染布萃取液的光密度值;E2 为移染布(原白布)萃取液的光密度值;移染率在80~100%为优,50~79%为一般,49%以下为较差。
3.分光测色仪测定法:用分光测色仪分别测定被移染原布和移染布在该染料特定波长下的反射率(R),通过公式计算K/S值,再求出其移染率: K/S = (1-R)*(1-R)/ 2R 移染率(%)= (移染布的 K/S值 / 被移染布的 K/S值 ) × 100移染率在80~100%为优,50~79%为一般,49%以下为较差。
4.色卡评定法:按照DM/CZ 05-062 方法评定移染级别。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述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最好能够量化。
实验目的:评价匀染剂TF-206与高温匀染剂530的染色消色性、移染性、缓染性和高温分散性。
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精度:0.001g)、定型机、红外线染样机、datacolor测色仪实验织物:涤纶染色消色性分散灰N:0.50%o.w.f匀染剂: 1.0g/l浴比: 1:20PH: 5工艺流程:配液→0.8℃/min升至90℃保温10min→0.8℃/min升至110℃保温10min →0.8℃/min升至130℃保温40min→水洗→烘干→测色、评价高温分散性分散红玉S2GFL: 0.40g/l匀染剂: 1.5 g/lPH: 5液量: 100ml工艺流程:配液→3℃/min升温至130℃→降至90℃→抽滤、评价移染性匀染剂: 2.00g/lPH: 5浴比: 1:20布重:前处理布+色布工艺流程:配液→0.8℃/min升至90℃保温10min→0.8℃/min升至110℃保温10min →0.8℃/min升至133℃保温40min→水洗→烘干→测色、评价初期缓染性分散黄棕H2RFL: 1.00%o.w.f浴比: 1:20匀染剂: 1.50g/lPH: 5升温速率: 0.8℃/min工艺流程:配液→升温至设定温度保温10min→取样、水洗→烘干→测色、评价实验结果:原布深度差异越大。
△a*是红绿色光差值,越正,越偏红光。
△b*是黄兰色光差值,越正,越偏黄光。
△E*是总色差值,其值越大,表示与原布总色差越大。
从上表和贴样可得,两者的染色消色性都较小。
定过滤纸上的染料颗粒凝聚情况。
评级为5级。
5级:无染料凝聚。
4级:微有染料颗料。
3级:有染料颗粒。
2级:染料凝聚较明显。
1级:染料凝聚极明显。
从上表和贴样可得,TF-206的高温分散性略优于高温匀染剂530。
3颜色越深,说明匀染剂的移染力越强。
由于空白样移染后的色布和白布都有明显的色花,因此不作测试。
从上表数据可得,TF-206的移染性能略优于高温匀染剂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