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舌尖上的中国绍兴的黄酒

舌尖上的中国绍兴的黄酒

播音主持朗读材料
舌尖上的中国
——绍兴的黄酒
酒,应该是人们利用微生物进行食物转化的最早的案例了。

用稻米酿出的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

立冬的清晨,绍兴的天空开始下起小雨。

这对酿酒师傅们来说,是个好征兆。

酵母菌喜欢江南冬季这种绵长而又不剧烈的冷。

在酒厂的老车间里,师傅们进进出出,准备着祭祀用的贡品。

今天是请酒神的日子,没有人怠慢。

即便是最好的酿酒师傅,也无法保证年年都能酿出好酒,因为有捉摸不定的天、风、空气,还有菌。

每一年的仪式都是酿酒师们对自然表达的一种尊重。

绍兴的黄酒冬酿即将开始。

和绍兴处在同一纬度线上同属古越地区的安徽省休宁县,73岁的陈进顺也在忙着酿造自家的糯米酒。

对于老人来说,做酒算不上一件难事。

富庶的江南地区,稻米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年前正是农闲,做几坛米酒祭神敬祖、招待客人、犒劳自己,都是自然不过的事。

蚕茧般的酒曲是酿酒的灵魂,可以把它理解成接上了菌的种子。

这些稻粉和辣蓼草的混合体,里面沉睡者形形色色的发酵菌,等待合适的时机苏醒。

陈进顺把碾碎的酒曲均匀地和糯米拌在一起。

酒曲是中国人了不起的发明,是人们试图捕捉和驯化微生物的最古老而有效的尝试。

这是酿酒中最重要的一步,它们将带来转化中最神奇的部分。

拌好的糯米被拨出一个深深的酒窝,再把指缝间的每一粒米都抹进缸中,撒上最后一把酒曲。

之后的一切,都要交给时间了。

那些霉菌就会把糯米中的淀粉变成糖,而酵母菌们负责把糖变成酒精。

在黑暗中,仿佛传来发酵菌们欢快的歌声。

时间越久,酒越醇香。

黄酒绵长而厚重,中国人可以从这一种饮品里同时品味出“柔”和“刚”两种境界。

饮黄酒的绍兴人不温不火,他们对传统的固守也有滋有味地流淌在舌尖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