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书心得《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
下面是由整理的“《瓦尔登湖》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一)他以神圣而深邃的目光去寻找,终于,他发现了,瓦尔登,一个年老的巫婆的名字,正如它一贯的神奇与静谧,这本书好像也不能引起多么大使人震惊的喧嚣,即使在许多年以后,它依旧沉淀在瓦尔登湖湖底,上面缠绕着千年黝绿的苔藓,或在水面上漾起极其微弱的层层涟漪。
孤独“黄昏时分,屋主应该在他的院子里停留大约挤一条奶牛的时间,如果他愿意,可以再长一些,等待客人的到来,我常常履行这一好客的职责,等待的时间足够洗一群奶牛的奶了,但是并没有看到有人从市镇里来。
”他独自一人,将茅屋敞开,却只可迎风伫立,对月长叹。
瓦尔登湖,纵是一个偏远而圣洁的地方,但湖里还是充满着孤独。
清冷的黎明,湖上还漂浮着几根细小的栎树枝干,梭罗便驾着一叶扁舟,出没于风波中了。
我与他遥遥对望着,可我们中间却仿佛隔了遥远的年代。
我不明白,他为何要远离文明社会,到一个偏僻的小湖旁,独自徘徊,他可曾看到,另一边都市耀眼的灯光。
恐怕他是经历了太多的繁华与幻灭,看透了世事之无穷,人生之有限,他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吧。
也许他正需要如此简单质朴的生活,看月明星淡,夕阳起落。
他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执意要去追寻一个遥远而不可窥探的世界,让他的思想终日漂泊在湖中,使他的宁静不受外界干扰。
或许,他在瓦尔登湖,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那丰盈而充实的生活,所以他以潇洒的背影去面对现实,沉入到安静的生活里。
法国作家辛涅科尔说:“是的,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
”梭罗深知自己需要怎样的生活,他排斥了牵绊他的杂乱事物,孤独地傲立在人生的顶峰,以怜悯而充满爱的目光注视着这个世界。
因为他孤独,所以他能看到湖岸陡峭山坡上窄窄的小路,五月阳光下的栎树、山核桃树;看到树懒在小树丛中笨拙的身影,猫头鹰的那双凄厉而智慧的眼睛。
不仅如此,更因为梭罗对瓦尔登湖一种宛若神明的爱,才使他笔下的世界如此丰富博大。
周国平说:“由于怀着爱的希望,孤独才是可以忍受的,甚至是甜蜜的。
”无爱的心灵是无法享受到孤独的。
对抗“这恶魔似的铁马,那震耳欲聋的极其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
”当我读到这些文字时,我震撼了。
原来他在湖畔生活,盖木屋,读书,捕鱼,提倡节俭的理念,不仅仅是独善其身,更是以自己的行动去对抗现实中无所不在的物质与狂躁,一位智者已经认识到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闯进人们的生活,带来经济飞速发展,也任性地破坏自然。
许多年后,当瓦尔登湖受到巨大的污染与折磨之后,早已没有当年庄严的模样,梭罗几乎要惊呼:“瓦尔登,是你吗?”他甚至怀疑自己没有天天与它相伴,他痛斥自己没能保护好他的湖。
“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
”他在谴责和呼吁,他不忍心看着他的精神所属的地方慢慢地从眼前消失,所以他用自己的简朴生活告诫人们不可弄巧成拙。
我们的生活忙碌不定,生活节奏之快,已使人无暇回忆往昔的美好,或在公交站,匆匆一瞥时看见初春街头的早梅。
“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偶遇美景,却无法多去驻足停留一会儿,这是何等的无奈和惋惜!现代社会,人们既然不会携书一束,与琴僮棋友到某个隐蔽的湖边,在山中建一处竹篱茅舍,那又何必跟随着人群匆匆而过呢?“然而,和湖水一样,我的宁静只起了涟漪而没有波浪。
”当我们真正静下来与自己独处的时候,与自己的思想进行深刻而微妙的谈话,在现代生活的繁忙枯燥中寻觅到足够的时间来面对自己,我们终于快乐了,因为整个世界都在陪伴着我们,与我们分享一些不期而遇的欣喜,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再寂寞了。
黎明残月渐渐潜入天际,啊,破晓的黎明时分!黎明,这是一天似至未至的时候,“它象征着人人皆有的全然朦胧的,未能满足的欲念”,而这种欲念,仿佛清晨空气中漂浮的微尘,等到黎明渐渐成熟,它们也凝聚在雾气之中时,人们开始清醒,正如梭罗所说的一般,我们是被自己的创造力唤醒,是被自己新获得的内心的力量和强烈愿望唤醒的,并且还伴随着抑扬的仙乐和弥漫在空气中的沁香。
人们愉快地回忆起昨日或者梦中所见的事,向初升的太阳微笑,到外面的小路上散步。
真的,“清晨带来了英雄时代”。
读到这里,我不禁爱上了梭罗的黎明。
失去了黎明,就等于失去了整个人生,这个是对黎明的一种宣告和挑战,如果一个人,他已经没有勇气去享受一个美好的清晨,失去了他本该拥有的战胜的希望,那么,每一个清晨就不应该属于他。
古人喜爱黄昏时啸啸马嘶和古寺的暮钟,梭罗也眷恋着他的黎明,他的清晨时光。
清晨不似黄昏时的那种浓郁的悲凉,“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的冷落萧条,它有着心生萌动的欲望和生机。
它虽然清冷,却总是轻盈,仿佛少年时刚刚接触人生的无限新奇。
似懂非懂的时候,则更需要清晨的安慰与指引。
久经沙场老兵的沉郁哀歌,或是暮年诗赋的悲凉,怎能抵过清晨的曙光!这是人生中最值得怀念的日子。
梭罗在瓦尔登湖最流连的时光里,告诉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尊崇,告诉我们需要创造和新生,这正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所以,即使这本静静的书,还是能永久地深入内心,穿越时空距离,引起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诗人海子说:“梭罗这人就是/我的云彩,四方邻国/的云彩,安静/在豆田之西/我的草帽上。
”结束语那一处湖畔,他自耕自食,长达两年之久。
那一处湖畔,他与野兽为邻,遵循着野性的法则。
那一处湖畔,他与他的思想矗立着,看夕阳西下,繁华起落。
“但是,这就是明天,那个仅靠时间的流逝永远不会破晓的明天。
对于我们,使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光就是黑暗。
只有我们醒着的时候,黎明才会到来。
会有更多的黎明!”呼唤着我们的正是对自身时刻的反省和对人类行为的审视。
有一天,我看见那自然风景中最有表情的姿容,周围的湖水低吟道:“瓦尔登湖,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二)不管你的生活多么卑微,你都要迎接这个生活,都要过这个生活;不要躲避它,不要恶语咒骂它。
它不像你那么糟糕。
早上在澄子河边散步,再打上两趟拳,就是不忘初心非常惬意的事情,但如果你坐在长椅上一边休憩一边想着约几个人喝酒,还想着换车、买房……这就显得邪恶了。
梭罗借用莎士比亚的戏剧台词:人们所作的邪恶死后还活着。
意在提醒我们:邪恶是很顽劣的,初心却很简单,很容易满足。
扎堆儿攀比奢侈浪费就等于播种邪恶的种子。
梭罗打了个比方:我宁可坐在一个南瓜上,一个人拥有那个南瓜,也不愿和别人挤在一个天鹅绒坐垫上。
三块钱能解决的早饭硬是要化三百块钱,竟然组团去买肥。
梭罗说,现在的生活太放荡了。
所以,他跑到瓦尔登湖边去过极简生活,哪怕早饭只吃一盘马齿苋。
要简朴,简朴,简朴!一早,刮东偏北风,一股臭蚕蛹的味道包围了我,那是来自国道附近化工厂的邪恶。
顺着人民西路东行,空气渐渐纯净起来,路边的绿植、秧田让我心智开阔,仿佛“一切悟性都随着清晨苏醒”了。
梭罗之所以到森林中去,是因为他想从容不迫地生活:鸫科鸣鸟在四周鸣唱,从一个岸边到另一个岸边都能听到……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像我们手中正在滚动的两个铁环,一刻也停不下来。
你可以推平房子上城里待着,你也可以换上胶鞋锁门去乡下。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你在路边走的时候,突然之间会有一条狗狂吠不止,它怎么看你都不顺眼,十有八九是因为人类身上散发着甲醛油漆乳胶等数千成万种文明的异味。
梭罗听说有这么一条狗,赤身裸体的乞丐能让它安静下来,为什么呢?我估计是因为乞丐身上没有那一层恶臭难忍的文明外衣。
梭罗受到了狗的启发,心智忽然敞亮了,他远离尘世来到康科德镇边的瓦尔登湖畔生活,我想,他若是还活着,此时肯定在田里除豆草,然后去掰鲜嫩的玉米??春天那会儿,同学贵子家来了一对鹧鸪,在窗台上筑巢安家,没多久俩小鹧鸪全身羽毛都长出来了,还每天跟贵子夫妇有眼神的交流,彼此都有了心灵的默契:一方有了安全的栖身之地;一方满足了回归自然的欲望。
我想这就是拿金钱、权力都不能比的幸福感。
印度史诗中说:没有鸟儿的住所就像没有加上佐料的肉。
梭罗大早在瓦尔登湖畔推着车子,走在林中的小路上的时候,一只早起的画眉给了他一两声鸣啼……这时,梭罗、贵子以及我仿佛并肩走在一起。
“引领时尚,让芸芸众生趋之若鹜的,正是奢侈放荡的人。
”梭罗批评了来到美洲大陆拓荒的新英格兰人的奢侈之风,他们为了发展经济砍伐森林,发展工业,和天朝做海上贸易。
经济的极速增长导致环境的严重破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社会风气也甚嚣尘上……这是170多年前人类的邪恶,如今正像调皮贪玩的蒲公英种子一样到处扩散。
梭罗是哈佛大学高材生。
他喜欢古希腊古罗马以及古印度文化,对老子、孔子也极其熟悉。
试想一下,不要说古希腊文、希伯来文、拉丁文、梵文之类,就连文言文中好多文字我们都要借助注释也才能一知半解,用梭罗的话说,我对人类种族的历史不可能有完整的认识了,我们从哪里来?这个哲学问题太模糊,但,我好像还清楚“我现在在干什么”,道德经、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再加上一本瓦尔登湖,“坐着在精神的世界里驰骋,这是我从书中获得的优势。
一杯美酒即令人沉醉。
当喝下深奥的学说的琼浆的时候,我便体验到了这种快乐。
(波斯诗人马斯特)”我的居住环境充满人类智慧和力量,榉树就是很好的例证。
它曾经也是流行的装修材料,家里用上红榉或黄榉是很时髦的。
现在,板材加工企业都号称自己的品牌达到E0级环保标准,也就是等于告诉你:放心用吧,绿色环保!我倒真的想早日看到这些榉树能和樟树等树种一样蓬蓬勃勃地撑起一片绿荫来,就像梭罗居住的环境一样,“在我的前院里,长着草莓、黑莓、珠光香青、金丝桃和黄花、矮橡树和莎樱、乌饭树和野豆。
”在“这个夏天的下午,当我坐在窗前的时候,一只鱼鹰使池塘的光滑水面起了一道涟漪,带出了一条鱼……”家里搭火电还是在泥墙草顶的老屋,掐指算来已四十年有余了,记得火电第一次代替油老鼠的那天,老屋里亮堂堂的,连在墙上爬的蚰蜒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如今,农村又开始上风电、光电,乡村公路上,电动汽车??也可以见到!据说全球汽车生产商纷纷出台汽油机车停产时间表了。
节能环保,低碳生活,这是人类最聪明的选择??。
你聪明不聪明,自说自画不算数,得听老百姓的:这个季节你我都能啃上早酥梨??,聪明;这个季节你我都能呼吸到雨后的新鲜空气,聪明;这个季节你我都能随心所欲地下河游泳,聪明……总之,吃的、喝的、呼吸的都是绿色的才是王道!劳伦斯笔下的守林人梅勒斯雨天在树林里自由自在地冲淋;霍桑笔下的年轻英俊的牧师丁梅斯代尔一早就去幽静的山林扎进河里裸泳;考琳?麦卡洛笔下的梅吉可以在自家牧场的水塘里消暑降温……作家表达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梭罗也喜欢在夏天的清晨洗上一把澡,幸福指数完美爆表:在松树、山核桃树和漆树当中,在未受打扰的孤独和寂静中,我坐在阳光明媚的门口,耽于幻想,从太阳升起一直坐到中午,与此同时,鸟儿在四周鸣唱,或者无声地从房屋里掠过,直到阳光落在我的西窗……凌晨四点左右,窗外有婉转的鸟鸣,时间很准,像闹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