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复习思考题

国际金融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国际收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2、国际收支平衡表:系统地纪录一国某一特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各种国际收支项目及其金额的一种统计报表,它集中反映该国国际收支的构成和总貌。

3、经常账户:指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4、离岸价:(FOB)即装运港船上交货价,是指卖方在约定的装运港将货物交到买方指定的船上。

5、到岸价: (CIF):也称为成本加运保费(指定目的港)条款。

是指卖方除负有在CFR条款下的同样义务外,还必须就运输中买方负担的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对货物保险。

6、自主性交易:指个人和企业为某种自主性目的(自身利益)而从事的交易。

二、思考题1、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的原则是什么(1)按复式记账法记账,即每笔交易都由两笔数值相等方向相反的账目表示。

借方记:本国商品劳务进口支出、对外资产的增加、对外负债的减少;贷方记:本国商品劳务出口收入、对外资产的减少、对外负债的增加。

(2)采用权责发生制,即经济交易发生的时间或记录日期的确定以所有权发生转移时确认。

(3)进出口的计价以离岸价记2、国际收支失衡的衡量标准和口径是什么衡量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主要看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

(1)贸易收支差额:出口大于进口时为贸易顺差,反之为逆差(2)经常项目收支差额(3)基本账户差额(4)综合账户差额3、国际收支平衡表各帐户间有什么联系(1)各账户间是一种平衡关系。

经常账户的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差额+错误和遗漏账户的差额=0(2)如果划一条线,把国际收支平衡表区分为两个部分,其线上所有项目差额的合计必然等于线下所有项目差额合计的相反数。

(3)一笔交易可能同时涉及多个账户4、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分析。

1)临时性不平衡。

是指由临时性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这些临时性的因素有季节性因素、自然灾害、突发性疾病流行和政治动荡等。

2)周期性不平衡。

是指由于经济周期引起国际收支失衡。

每个国家的经济都具有周期性。

一般来说,一个周期通常包括经济繁荣、经济衰退、经济萧条以及经济复苏四个阶段。

四个阶段中经济特点具有显著差别。

每个阶段经济发展对于国际收支都会发生影响,阶段不同,影响不同,因此国际收支也会出现周期性失衡。

3)货币性不平衡。

由于货币性失衡引发国际收支失衡。

一国(或地区)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物价水平就会上涨或者下降从而影响本国进出口,引发国际收支失衡。

当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时,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如果汇率不作调整,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将会下降,导致出口减少而进口需求则会增加,贸易顺差减少,甚至出现贸易逆差,进而导致国际收支的失衡。

4)收入性不平衡。

由于国民收入的变化引起国际收支失衡。

当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率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时,人均收入越高,进口增长越快,企业会增加进口生产资料,个人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也会增加,同时出口商品由于国内需求大,出口相应减少,由此形成贸易逆差,导致国际收支的失衡。

5)结构性不平衡。

是指一国产出结构(主要是指可贸易产品结构)与世界市场需求结构脱节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这种失衡具有长期性质,需要国际收支失衡国家的经济进行结构性的调整来予以纠正。

5、2014-2017年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有些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按课程教学要求分析,符合实际,分析全面,自圆其说。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支出变更政策:通过改变总支出水平来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支出,从而改善国际收支。

2、支出转移政策:不改变总支出水平总量而改变总支出结构,即改变支出在外国商品和本国商品之间的比重,从而改善国际收支。

3、米德冲突:在固定汇率条件下,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政策内外均衡,但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出现内外不均衡的情形。

4、丁伯根法则:要实现若干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若干个有效的政策工具。

5、政策指派原则:每一个目标应当指派给对这个目标应有最大影响力、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

蒙代尔提出了以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目标、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目标的指派方案。

二、思考题1、简述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答: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是指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实现的国际收支调节,即在政府没有干预的情况下,由市场经济中的其他变量与国际收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来实现的国际收支调节,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必然引起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化,而后者反过来又会引起国际收支失衡的缩小,通常,国际收支的失衡会引起汇率、物价、国民收入、利率的变化,而后者的变化又会改变国际收支的失衡。

①纸币本位固定汇率制:本国赤字外国盈余↓↓外汇储备下降外汇储备上升↓↓货币供给下降货币供给上升↓↓利率上升-----------→利率机制←----------------利率下降↓↓国内支出下降------→收入机制←--------国内支出上升↓↓工资物价下降-----→相对价格效应←-----工资物价上升↓↓进口需求下降-----→国际收支改善←-----进口需求上升②纸币本位浮动汇率制:→本国商品相对价格下降→出口增加逆差→外汇汇率逆差改善或消除→外国商品相对价格上升→进口减少③国际金本位制:国际收支逆差黄金外流黄金内流↓↑货币供给量量减少货币供给上升↓↑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下降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下降, 出口减少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顺差2、试述一国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选择。

政府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的手段有融资和调整两大类。

调整又包括支出变更政策和支出转换型政策。

具体有:1)外汇缓冲政策:指一国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筹借资金来抵消超额外汇需求或供给。

2)财政和货币政策:a.政策效应(紧缩)--通过乘数效应--国民收入减少--国民商品劳务支出下降--进口减少;b.政策效应(紧缩)--利率上升--吸引资金流入减少资金流出;c.政策效应(紧缩)--诱发国内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价格下降--刺激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3)汇率政策:一国当局利用汇率的调高或调低控制进出口,从而达到国际收支的平衡。

4)直接管制:一国对国际经济交易直接严格的行政管制,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

3、为什么会产生内外均衡目标的冲突因为当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时,它一方面要保持自身的相对稳定、避免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失衡现象,同时,也要利用经济的开放,通过商品、劳务、资金的国际流动来增加本国福利。

内外均衡的统一,即内在稳定性与合理开放性的结合就成为政府的政策目标。

但是,直接影响内外均衡目标的变量很多。

在开放条件下,这些变量通过各种机制发生着复杂的联系。

在开放经济的运行中,经济同时处于内外均衡区间的情况是很少的,各种变量变动造成的冲击都会实现经济的稳定与开放。

在一些区间内或状态下,经济的内在稳定性与合理开放性的要求使这些变量的调整方向是相反的,实现某一目标会带来另一目标的恶化。

这就形成了内外均衡的冲突。

4、如何搭配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内外均衡蒙代尔认为如果每一种工具被合理地指派给另一目标,并且在该目标偏离其最佳水平时按规则进行调控,那么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实现最佳调控目标。

提出"有效市场分类原则":每一目标应当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着相对最大的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

提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工具的指派原则:即以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目标、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目标的指派方案。

适当搭配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①当经济状况处于衰退/国际收支顺差--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②当经济状况处于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③当经济状况处于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紧缩财政政策和扩张货币政策④当经济状况处于衰退/国际收支顺差--扩张财政政策和扩张货币政策。

第三、第四章复习(一)名词1、贴水:远期汇率比现汇汇率便宜。

2、外汇:是指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于国际结算的资产。

一种货币成为外汇的条件:1.自由兑换;2.普遍接受性。

3、外汇期货:外汇期货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依据现在约定的比例,以一种货币交换另一种货币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

4、套汇:利用同一时刻在不同汇市上的汇率差异,通过买卖外汇而赚取差价的行为。

5、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币(1,100,等)折算成若干单位本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中国等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实行这种标价方法。

6、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币(1,100,等)折算成若干单位外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美国、英国、欧元区等国家和地区实行该标价方法。

7、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表明各国货币比价确定的原则和方式。

8、固定汇率制:是指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选择一个基本参照物,并确定、公布和维持的本国货币与该单位参照物之间的固定比价。

参照物可以是黄金,或一种或一组外国货币。

9、浮动汇率制:是指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干预而形成的汇率。

10、铸币平价:是指在金属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的汇率是通过两国货币的含金(银)量的比较决定的。

是金属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

(二)思考题1、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答:1)通货膨胀差异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长期、主要而又有规律性的因素。

2)利率水平差异一国利率水平的高低,是反映借贷资本供求状况的主要标志。

即看汇率的预期变动,只有当外国利率加汇率的预期变动率之和大于本国利率时,把资本移往国外才有利可图。

一国利率水平相对提高,会吸引外国资本流入该国,从而增加对该国货币的需求,该国货币汇率就趋于上浮。

反之,一国的利率水平相对降低,会直接引起国内短期资本流出,从而减少对该国货币的需求,该国货币汇率就下浮。

但是,利率的变化对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的程度多大,还要看是否满足利率平价理论。

3)经济增长率差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经济增长率相对较高,其国民收入增加相对也会较快,这样会使该国增加对外国商品劳务的需求,结果会使该国对外汇的需求相对于其可得到的外汇供给来说趋于增加,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4)中央银行干预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下,中央银行介入外汇市场直接进行货币买卖,对汇率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其效果也是极明显的。

5)心理预期2、汇率的变动对一国经济的有哪些影响并结合实际谈谈2005年来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答:汇率变动对一国的经济有重要的影响,以贬值为例,分析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1)对本国贸易收支的影响,本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本国的贸易收支改善。

对本国非贸易收支的影响,本币贬值可以改善本国的非贸易收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