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参加社会保险职工应该怎么办于某等6人是某私营企业1998年5月招用的农民工,经过几年的培训和锻炼,他们很快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2001年6月,双方签订了5年期劳动合同,自2000年6月1日起至2006年5月31日止.自2004年5月开始,于某等人多次与老板协商参加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事宜.老板总是以制造厂是私营企业,他们又都是农民工,以及劳动合同上没有要参加社会保险的约定为由,拒绝他们提出的要求.2005年2月28日,于某等6人在经再次与雇主协商未果后,以企业拒绝参加社会保险为由,向雇主递交了书面辞职报告,并于次日离厂,到另一家同行业工厂工作.于某等6名技术骨干辞职离厂后,该厂几乎处于瘫痪状态,雇主非常着急,亲自去找于某等人,要求他们回厂上班,但由于社会保险问题不能达成一致协议,于某等人均表示决不回厂.为此,该雇主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于某等人回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否则,每人需向厂方交纳违约金5000元,赔偿经济损失1万元.劳动争议仲裁委立案后,依法开庭仲裁.庭审时,申诉人陈述了自己申诉的事实与理由,并特别强调,于某等人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未经企业批准,擅自离职,属违约行为,应当向厂方交纳违约金.同时,由于他们擅自离职,致使合同不能按期完成,也影响了整个企业的生产,直接造成1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于某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于某等人辩称,我们年轻时能出力挣钱吃饭,老了以后谁来养活我们这当然要靠社会保险;况且,国家政策规定,企业应当参加社会保险,为此,我们多次与企业协商,老板都拒绝了我们的合理要求,为了解决后顾之忧,将来老有所养,我们只能辞职另谋职业,到参加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工作.同时,于谋等人还提出反诉,要求申述人为他们补缴社会保险费.问题:1,于某等6人能不能提出反诉2,于某等6人需要给付违约金和赔偿金吗3,于某等6人的反诉理由成立吗4,于某等6人的辞职行为是违法的吗5,私营企业是否应参加社会保险6,申诉人提出的理由正确吗7,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该如何裁决8,你知道本案所依据的法律是什么吗9,本案给我们什么启示社会保险案例2商业保险能代替社会保险吗张先生2005年8月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当时公司并没有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半年以后,公司决定与他签订3年期的劳动合同.这时,张先生提出要公司为自己办理社会保险,老板说公司将给予特殊的待遇——为其购买商业保险.张先生不愿意与公司闹僵,又不知公司的这种做法是否合法.如果不合法,自己如何既能保住现有的工作,又能要求公司为其补办社会保险缴费手续问题:1,公司不购买社会保险的做法合法吗为什么2,公司于张先生签订的劳动合同有效吗3,怎样看待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4,本案适用什么法律5,张先生应该怎么办6,本案给我们什么启示劳动合同中约定违法超时加班有效吗某制衣厂2002年因扩大再生产,招收了一批外地农民工,订立了为期1年的劳动合同.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厂方提出两种工作时间让职工自己挑选:一种是每天工作12小时,超过8小时支付加班工资;另一种是每天工作8小时,实行计件工资制.为了增加工资收入,有30名农民工选择了第一种工作时间,并在劳动合同里约定每天工作12小时.工作两个多月后,邱某等3名女工因年龄小,体力差,身体支撑不住,提出不愿意工作12小时,也不要加班工资.但厂方以加班是协商后职工都同意的,而且在劳动合同中作了约定,若每天不工作12小时,就应当视为违反劳动合同.因此,如果邱某等3人不愿意加班,每人就必须支付1500元违约金.邱某等人不服,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请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问题:1,邱某等3人需要支付1500元违约金吗2,邱某等3人不愿意加班违反合同吗3,加班是强制还是自愿加班有时间限制吗4,本案的劳动合同有效吗5,本案适用那些法律6,本案的仲裁结果会怎样社会保险案例4劳动合同中互有约定用人单位就可以不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吗2001年6月,张某等三人到某公司应聘,公司在待遇方面提出,如果职工坚持要求办理社会保险的话,公司将每月从职工工资中扣除300元.张某等人觉得还是多拿点工资好,至于办不办社会保险,也没有什么关系.于是双方签订了两年的劳动合同,在合同中规定每月工资1500元,对社会保险事宜公司不予负责.2001年12月,该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在劳动保障年检中发现该公司没有依法为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办理社会保险,遂对其下达限期整改指令书,责令该公司为张某等人及其他情况相同的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补缴社会保险费.该公司则认为,公司不负责社会保险是经过双方协商同意,在劳动合同中已明确约定的,所以拒绝为这些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问题:1,劳动监察大队的处理意见是否正确2,在劳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是否可以不参加社会保险3,什么是无效劳动合同,本案中张某等人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无效4,本案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社会保险案例5经理只给单位部分人办理社会保险参保手续违法吗王经理是一家城镇私营企业的老板,《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实施后,他指示人事部门给8个部门经理办理了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统筹的手续,而对其他30名职工却未办理参保手续.当其他职工就此问题提出异议时,王经理回答,今年就办这几个人的.大家好好干,等明年公司效益更好些,再给其他人办理参保手续.问题:王经理这样做对吗其他职工应采取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3,本案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社会保险案例6企业在职工病假期间停止缴纳社会保险费违法吗王某是某服装加工厂劳动合同制工人,1999年9月因心脏病请假了一年(至2000年8月).2001年6月14日劳动合同期满后,在办理终止劳动关系手续时,发现该厂从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一年时间没有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该厂所持理由是:王某在这一年生病住院未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义务.王某则认为,因病住院是事实,但经过厂方批准.因病暂时不能劳动是万不得已的事和不劳动是两码事,应当按国家规定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剥夺职工获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是违法的.遂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秉公执法,裁决该服装加工厂补缴其一年的社会保险费.问题:1,企业能够以王某未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义务为由,停止缴纳社会保险费吗2,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该怎样裁决3,不能劳动和不劳动是一回事吗4,本案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社会保险案例7农民工的社会保险费能否发给个人某铁路建工集团公司招用了不少农民工,由于农民工流动性较大,对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并不高,希望把社会保险费纳入工资发给个人.因此,该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打算把企业应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按农民工工资20%的社保费和工资一起发给本人,由本人自愿去办理社会保险,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列入约定条款,认为这样不但省事,而且受农民工欢迎.问题:该公司的做法正确吗农民工能否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险费能否当作单位福利发放给个人本案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社会保险案例8用人单位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费用强迫职工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对吗李某是某企业合同制工人,合同期10年.2003年2月该企业在没有和李某协商的情况下,擅自决定从李某每月工资中扣除40元作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李某认为自己的月工资本来就不多,家庭人口多负担重,暂时没有能力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要求企业退还所扣40月工资.该企业则认为李某合同期限长,企业为其负担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多,拒绝退还所扣工资,并从当年3月份的工资中继续扣除,引起李某强烈不满,遂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请求企业退还所扣工资.问题:企业从职工工资中扣除费用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有法律根据吗我国目前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是怎样实施的什么是强制性保险和自愿性保险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该怎样裁决本案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社会保险案例9用停缴养老保险费处罚职工对吗王某是某建筑安装公司职员,2000年1月与该公司签订了5年期劳动合同.2005年1月合同到期后,双方商定终止劳动关系,在办理转移劳动关系手续时,王某发现该公司只为自己缴纳了四年半养老保险费.在查询时该公司称王某2002年6月17日工作中玩忽职守,给企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在给予其行政记过处分的同时,还决定停缴其半年养老保险费.王某则提出,自己在工作中虽有过错,但已受到行政处分,并给予了公司部分赔偿,不应再停缴其养老保险费.而公司现领导以这个决定是原领导作出的为由,不予纠正.王某遂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公司为其补缴半年的养老保险费.问题:该企业用停缴养老保险费的做法处罚职工有法律依据吗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该怎样裁决本案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社会保险案例10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应享受医疗保险待遇2003年6月张某被某运输公司录用后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试用期6个月.2003年9月23日,张某患病住院.经医院治疗一个月仍未痊愈.张某住院期间,运输公司停发了全部工资,并以不能适应工作,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了与张某所签订的劳动合同.问题: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是指什么试用期的劳动者是不是正式职工试用期间劳动者应享受哪些待遇该企业停发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的做法正确吗本案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社会保险案例11高薪可否取代社会保险待遇某博士毕业生2001年3月受聘于北京一家外商独资公司从事计算机软件开放工作,担任副总经理.公司董事长告诉他,董事会给他定的月工资为1·8万元.但工资之外没有其他福利待遇,医药费,养老保险都由自己解决,公司概不负责.虽然其考虑过万一患了大病或者年老后的问题,但又想自己刚30多岁,一般也不会又什么大病,养老问题,现在考虑还为时尚早,不如趁年轻多挣些钱实惠,于是就在聘用合同上签了字.后来,为了解决后顾之忧,他每月从工资中拿出1000元,向保险公司投了份养老保险.感觉踏实多了.2003年10月,由于与董事长在公司的经营管理等重大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公司决定解除双方的劳动合同.这时,他想起当初董事长所说,因给他高薪而不再为他办理养老社会保险的约定,感到十分茫然.问题: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有什么区别高薪可否取代社会保险待遇企业员工同意放弃社会保险就可以不参加社会保险吗本案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社会保险案例12有了基本医疗保险还要参加商业补充保险吗钱女士是某企业的员工,2002年1月份单位要参加某保险公司的城镇职工门急诊和住院补充医疗保险,企业为每位员工缴纳了250元的保险费,并要求每位员工缴纳剩余的50元保险费.钱女士产生了些迷惑:去年企业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每月扣了一定的保险费,为什么还要参加补充医疗保险呢在一次同事间的聊天中,她谈及了此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谈出了各自的看法,还真有不少同事都有钱女士同样的困惑.可几个月后小王的一场重病让大家认识到,基本医疗保险必不可少,但是大病重病更需要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化解职工风险,分担职工负担.钱女士和同事的困惑消除了.问题:单位的做法正确吗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有区别吗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化解医疗风险本案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社会保险案例13她工作中发病能按视同工伤处理吗某单位女职工孔某和同事一起在发货搬运时感到头晕,便回办公室休息,约1小时后,同事们送货回来发现孔某趴在桌上,桌面有呕吐物,呼其无反映.及时拨打"120"送医院抢救,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历记载:"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神志不清,伴恶心呕吐,四肢抽搐."孔某出院时右侧肢体偏瘫,肌力2级左右.问题:孔某能否认定工伤《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的认定条件是怎样规定的社会保险案例14探亲回单位途中因交通事故受机动车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某职工春节回家探亲返程时,因春运紧张,多次未能搭坐上客车,单位要其提供一份档案材料,打手机催他返回上班,该职工便骑摩托车返回单位,途中一辆四轮拖拉机横穿公路与其相撞后驾车逃逸,该职工经抢救无效死亡.单位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六)款"在上下班途中遇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认定为工伤的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但当地劳动部门认为该职工是在法定节假日后返回单位途中遇到车祸,不符合工伤认定规定.问题:探亲回单位的路途和上下班路途是一回事吗当地劳动部门的认定正确吗社会保险案例15职工加班途中发生机动车事故可否认定为工伤赵某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2004年"十一"长假期间,公司安排其于十月一日加班一天.十月一日,赵某驱车赶往公司上班,途中由于赵某所驾驶汽车与一辆出租车发生交通事故,赵某受伤被送往医院作了截肢手术.交通部门经调查认定该起事故赵某不承担责任.由于是在节日加班途中发生的伤害,赵某所在单位遂就能否认定赵某为工伤,可否享受工伤待遇,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了咨询.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告知可以申请工伤认定,依法享受工伤待遇.赵某所在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提交了有关申请材料,劳动保障部门经进一步调查核实,依法作出了认定赵某所受伤害为工伤的决定.问题:本案中,劳动保障部门作出赵某所受伤害为工伤的决定是正确的吗加班路途和上下班路途是一回事吗社会保险案例16违反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定导致职工患职业病用人单位应承担全部责任吗2002年12月4日,某机械厂职工苏某以企业安全卫生条件差,严重危害其身体健康,致使其患上职业病为由,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机关提出申诉,要求该企业改善劳动条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仲裁机关受理此案后经调查认为,苏某所从事工作的某机械厂空压机房安装着两台较大功率的空压机昼夜运转震耳欲聋,厂房低矮狭窄,工作环节较恶劣.厂方强调经济效益差,缺乏资金,一直未安装消音装置,也没有建造隔音休息室,改善工作条件.苏某等三名工人长期在强烈的噪音环境中工作,经仲裁机关约请技术部门现场鉴定,厂房内的噪音已大大超过人们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苏某等三名工人到空压机房工作前均身体强壮,但连续工作两年多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跳过速,其中苏某心律不齐,经医院诊断确认已患有明显的心脏病和噪音性耳聋.经职业病防治所和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苏某因工作环境恶劣,其患病确认为职业病.仲裁机关认为,某机械厂违反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规,未能向职工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未能对劳动场所采取有效的防噪保护措施,致使职工患职业病.经调解,该厂同意执行限期整改的指令,空压机房停产两个月安装消音装置和建造隔音休息室后恢复生产.苏某由于工作原因患上心脏病和因噪音导致耳聋的有关职业病保险待遇由该企业按照国家工伤保险有关规定支付.问题:厂方强调经济效益差,缺乏资金,不改善工作条件的做法是否违反国家法律苏某等人的职业病保险待遇应由该企业承担吗社会保险案例17实习期间受伤算不算工伤每年都有大量在校的大中专,职业技校的学生到相关单位实习锻炼,实习生在实习单位实习过程中发生人身伤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那么,这些受伤学生能够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吗廖军(化名)系成都交通学校2001级1班学生,2003年9月,经学校安排推荐,他到市内某汽运四分公司参加汽车维修实习.同年12月26日下午,廖军在实习单位上班工作时,被实习单位的驾驶员何林倒车时撞伤,随即被送往医院救治.2003年12月30日,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定廖军受伤属工伤性质.2004年7月27日,成都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廖军的伤残等级为七级.同年9月23日,廖军以工伤待遇争议为由,向成都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劳动仲裁.成都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双方未形成劳动关系,该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为由决定终止审理.2004年11月4日,廖军遂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实习单位,撞伤他的司机及学校连带赔偿其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共计71417.40元.法庭辩论三被告均称不担责任在庭审中,汽运公司辩称,汽运公司对于廖军的受伤没有过错,何林倒车符合操作规范,廖军受伤是因其违反作业规则,横穿试车道所致,其对损害的发生有重大过失,应自行承担损害后果.廖军主张的医疗费,精神抚慰金等缺乏法律依据,应予驳回.而廖军所在的交通学校未尽到实习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义务,应就廖军的损害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而交通学校认为,学校与廖军间存有教育合同关系,而本案系侵权诉讼,交通学校并非侵权行为人,故学校并非赔偿义务人.而撞伤廖军的司机何林认为,自己作为汽运公司的职工,是在执行职务过程中造成廖军的人身损害,对损害发生并无过错,不应承担责任.法院判决伤者不享受工伤待遇武侯区法院审理后认为,廖军系交通学校的在校学生,基于学校的安排到汽运四分公司实习,是其学校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廖军与汽运四分公司间无劳动关系,也未建立实质意义上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的身份隶属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受劳动法的调整.廖军在实习单位虽然是因实习受伤,但不能享受工伤待遇,其所受损害应按一般民事侵权纠纷处理.因此,法院依照《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作出判决,汽运公司向廖军偿付人身损害赔偿金共计32762.81元.以案说法此案具有示范作用实习生与实习单位是否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受伤应该如何适用法律在我国法律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审判实践中又存在认识不统一的情况下,此案的判决具有示范作用和现实意义.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九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的规定,只有属于工伤事故范围的职工,才能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损害的赔偿请求.在校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建立的不是劳动关系,实习生的身份仍是学生,不是劳动者,因此不具备工伤保险赔偿的主体资格,在实习过程中受伤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社会保险案例18下班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能否认定工伤案例:2004年元月24日16时20分许,某公司职工张某向领导请假后离开公司,和朋友李某一起到与回家方向相反的"姐妹美容店"理发.之后,二人又购买了水果,然后张某将自己的摩托车交给无驾驶证的李某驾驶,自己也未戴安全头盔.17时10分左右,张某乘坐李某驾驶的摩托车在返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张某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同年12月26日,张某的父亲向劳动保障行政机关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问题:张某能认定为工伤吗怎样理解"上下班途中"的规定社会保险案例19职工吃饭时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张某为A市某加工厂一名职工,所从事的工作实行倒班制.2005年2月的一天,张某的上班时间为16点至24点.晚上20点时,张某在做完一批产品后,感到有些饿,于是想骑自行车到外边吃点饭(该厂对其工作人员并没有规定明确的吃饭时间,也未设专门的食堂).张某刚走到工厂存自行车处,由于地面比较滑,不慎摔倒致左手受伤,摔伤后因左手不能动弹,无法骑车,未出去吃饭而返回工厂,继续坚持工作,直到下班后才离开工作场所前去医院检查诊治.2005年3月,张某向A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A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张某离开工作岗位到外面吃饭,是由于自身的原因导致受伤,与工作或履行工作职责无关,因此认定张某受伤为非因工受伤.2005年4月,张某不服A市劳动保障部门作出的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向省级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经审理认为,张某在特殊的工作时间出去吃饭,应属于因工作受伤.问题你认为哪个部门的认定是正确的怎样理解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和工作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