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基本情况材料(范本)

煤矿基本情况材料(范本)

威信县柳尾坝煤矿基本情况一、煤矿基本情况柳尾坝煤矿位于威信县城城东北5°方向,距县城直线距离4千米,行政区处于威信县扎西镇。

地理极值坐标:为东经105°01′20″~105°02′35″,北纬27°52′37″~27°53′45″。

矿区范围由10个拐点圈定,开采深度+1200m——+1400m,井田面积1.0034km2,地质储量为280万吨。

矿区距威(信)宜(宾)主干公路2Km。

煤矿至威信县城8Km,向北距四川珙县火车站100Km,至宜宾市约181Km,向西至盐津柿子主火车站180Km,交通较为方便。

法定代表人陈怀仓。

矿井始建于1995年,2003年建成投产,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5万吨,服务年限30年。

二、地理气候概况矿区位于威信县城城东北5°方向,距县城直线距离4km,行政区处于威信县扎西镇。

矿区多为山地地貌,海拔1200 ——1400 m,相对高差200m。

该区属温热潮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干旱、秋凉湿润,据威信县气象站资料,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5.9℃,年平均气温13.5℃.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5至11月为雨季。

日最大降水量为87.5mm。

全年风向以西南风为主,最大风速为7级(即15m/s)。

三、可采煤层及煤质煤矿面积1.0034km2,现开采煤层为C5煤层,矿井可采储量280万吨。

矿井年生产能力9万吨。

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共2层,其中:C5 属稳定和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平均可采层厚度约4.5。

C9煤层为不稳定煤层,仅局部可采。

C9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上距C5煤层86.2~115.0m,平均间距90.0。

下距C10煤层13.0m。

煤层全厚1.10~1.55m;平均厚1.34m,厚度变化不大,属薄煤层,煤层倾角46~56°,平均48°。

一般含一层泥岩夹矸,厚0.03~0.15m,结构简单。

属稳定煤层。

煤层直接顶板为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底板一般为泥岩。

C9煤层为中高灰、低挥发份、特低硫分、中高热值贫煤,其工艺性能是热稳定性高,易磨煤,煤灰属高软化、高流动温度,有害元素磷、砷含量低。

C5煤层: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位于龙潭组二段(P2l2)顶部,其顶板为长兴组地层的底界。

根据7个有效工程控制点和12个生产矿井揭露点,C5煤层全厚2.10~4.15m,平均2.78m。

属中厚煤层,煤层全区可采,自西向东煤层厚度有逐渐变厚的趋势。

煤层倾角46°~56°,平均48°。

一般含夹矸1层,厚0.03~0.40m,结构简单。

夹矸为棕灰色“细晶质”高岭石泥岩,夹矸层位稳定。

煤层伪顶一般为含炭泥岩,直接顶板为薄层状泥质灰岩或粉砂质泥岩,厚度0.2~3.6m。

底板一般为泥岩,厚度1.2~3.0m。

该煤层层位稳定、厚度呈渐变特点,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

C5煤层为中灰、低挥发份、中硫分、高热值贫煤,其工艺性能是热稳定性中等,极易磨煤,机械强度高,煤灰属中等软化、中等流动温度,有害元素磷、砷含量低。

C5煤层自燃发火倾向为II级,煤尘无爆炸危险性。

C9煤层为中高灰、低挥发份、特低硫分、中高热值贫煤,其工艺性能是热稳定性高,易磨煤,煤灰属高软化、高流动温度,有害元素磷、砷含量低。

四、水文地质及瓦斯灾害情况(一)水文地质矿区属低中山侵蚀地貌,北高南低,相对高差200m,沟谷发育,地形有利于地下水排泄。

地层为碎屑岩,含空隙裂隙水,其含水性普遍较弱。

含水地层,主要靠大气降水渗透补给,地下水径流至沟谷排泄,构造带的含水性与段层性质有关,区内段层分布少,构造带对矿井充水影响甚微。

矿区最低侵蚀基准为1100m,主要煤炭资源大部分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有利泉水排泄。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型。

(二)瓦斯灾害情况矿井瓦斯涌出量,威信县柳尾坝煤矿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鉴定参数如下表矿井历年瓦斯等级鉴定情况表表8-2C5煤层自燃发火倾向为II级,煤尘无爆炸危险性。

六、矿井生产系统(一)开拓开采方式矿井开拓方式:柳尾坝煤矿为平硐开拓,3个井筒:一个主平硐:进风、运煤、矸、人员进、出;加一个副平硐:作为辅助进风和行人,风井作为专用回风井。

主要的开拓巷道均布置在煤层顶、底板中。

生产水平划分为一个水平+1200m水平,通风方式采用中央边界抽出,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开采方法:走向长壁采煤法。

风煤钻打眼、放炮落煤、人工装煤、机车运输,采煤工作面支护采用多边形掩护支架,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法。

1、掘进工作面:现在正在施工的掘进巷道有:采区顶板回风上山,巷道全长462m,已掘进约300 m。

采用凿岩机打眼,巷道的支护方式锚喷支护,巷道断面为8.5㎡。

通风采用机械压入式局部通风机供风,风机型号为fbd№5.0/2*7.5kw型,电机功率为2*7.5kw kw,风机安装在+1218顶板运输巷4#运输石门以东10m处。

2、采煤工作面:现采煤工作面为11501采煤工作面,水平:+1318--+1377m水平,放炮落煤,底板沙质泥岩,顶板沙质泥岩,煤层厚度2.5到4.5m,平均3.5m。

倾角50°,煤层走向215°,走向长度235m,真倾斜长度77m,落煤方式:放炮采煤,支护形式:柔性掩护支架,管理顶板方法:全部垮落法,工作面运输方式:自溜运输。

(二)通风系统本矿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在风井引风道安装了2台主要通风机,通风机型号:BK60—NO10、FBZNO9/22型轴流式主要通风机。

矿井总进风量1200m3/min,总回量1300m3/min。

采煤工作面通风路线:主平硐→+1218m底板运输大巷→1#石门→+1218m顶板运输巷→5#运输石门(4#石门)→10#上山→+1318m煤层运输巷→11501采煤工作面11501回风巷总回风巷回风井地面。

掘进工作面通风路线:顶板回风上山:主平硐→+1218m底板运输大巷→1#石门→+1218m顶板运输巷→5#运输石门→10#上山→+1318m煤层运输巷→总回风巷回风井地面。

11501回风巷:主平硐→+1218m底板运输大巷→1#石门→3#石门→8#上山→局部通风机→碛头+1318m运输巷回风井地面。

(三)防尘和消防系统1、防尘系统矿井设置了防尘供水系统,防尘水与消防水共管,主管采用直径50mm钢管沿回风系统设到C5O煤层11501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的进、回风巷管路采用DN40钢管,顶板岩巷至主平硐口使用直径35mmPVC管。

在风井口上方分别设有200m3和150m3的水池,能满足井下用水需要。

采、掘工作面回安装了风流净化水幕,溜煤上山口安装了喷雾装置,掘进碛头安设了洒水管路。

井下每月冲洗1次井巷集尘,采掘工作面采用了湿式打眼,放炮使用水炮泥降尘灭焰。

防尘系统每隔100m设置三通、支管和阀门。

2、防灭火系统柳尾坝煤矿在风井口上方建设有2个消防、防尘水池,水池容积分别为200m3、150m3,水池位于回风井上部、办公楼侧上部,标高约为+1355m、+1260m,水池的水源来自回风平硐水(用潜水泵抽入)。

地面消防管路系统接自150m3水池,主管和支管采用直径25mm 钢管,在坑木场和储煤场各设有支管和阀门,在储煤场设有喷雾装置。

井下消防、防尘管路1趟,接自200m3水池,井下消防管路每隔100m设置了支管和阀门。

在面瓦斯抽采泵房、爆炸材料库、地面变电所、充电房、空压机房、机修车间、坑木场、办公楼、井下机电硐室等配置了灭火器和消防沙。

(四)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本矿安装了一套KJ102N安全监控系统,配有备用主机,该系统的生产厂家为:楠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装时间2006年12月,系统运行稳定,区域服务站可以提供维修服务。

井下安装了KJF94型分站3台,地面安装了KJF94型分站1台。

通过专用线与主机、传感器连接。

安全监控系统配置了避雷器、甲烷传感器、设备开停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CO传感器、负压传感器、风门开停传感器;瓦斯抽放泵房安装了煤炭科学总院重庆分院生产的KJ90NA型监控系统和KDF-3型监控分站;瓦斯抽放泵的吸入管路中设置了甲烷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室内距屋顶300mm处设置了1个甲烷传感器。

(五)供电系统矿井双回路供电;一路来自扎西变电站煤矿线路,电压等级7kv,架设长度12km;二回路来自上坪水电站,电压等级10kv,架设长度10km;架空线型号分别为LGJ-mm2、LGJ-35mm2。

两回路采用跌络保险切换。

矿井配备了GF-100型柴油发电机备用,发电机容量为100KVA,可以满足矿井通风要求,发电机能及时投入使用。

矿井安装了4台变压器;供地面变压器1台,型号为S9-200/10/0.4型,配备柴油发电机1台(低压备用);供井下变压器3台,型号均为S9-100/10/0.4型,1台供井下生产、2台专供局部通风机,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中性点没有直接接地。

主要通风机、地面安装的瓦斯抽放泵站、为井下压风呼吸系统供气的空压机实现了双回路电源线路供电。

地面配电室安装有KBZ-400型、KBZ9-200型(带选择性漏电保护)馈电开关1台,敷设有2趟供电电缆,MY3*50+1*10型电缆专供局部通风机、MY3*25+1*10型电缆供生产。

掘进工作面供风的局部通风机实现了“三专”供电,备用局部通风机由掘进电源供电,掘进巷道中使用的电气设备实现了“两闭锁”矿井配备了110个KL5LM(A)型矿灯,属于双光源矿灯。

(六)运输系统矿井主平硐采用CCG3.0型矿用防爆柴油机钢轮普轨机车牵引矿车运输,正常运行时机车都处于列车运行方向的前端;有矿车65辆,型号为KFU1.1-6型,有煤安标志,采煤工作面采用搪瓷溜槽溜煤。

主要运输巷敷设15Kg/m轨道,其他地点安设11Kg/m。

运输路线:材料→主平硐→+1218m底板运输大巷→1#石门→材料上山→+1318m总回风巷→+1318煤层运输巷→11501采煤工作面。

煤炭→11501采煤工作面→+1318m煤层运输巷→10#上山→+1218m煤层运输巷→四石门→+1218m顶板运输巷→1#石门→底板运输巷→主平硐→地面煤仓。

掘进工作面矸石:顶板回风上山工作面→下部车场→+1218m顶板运输巷→1#石门→主平硐→地面矸石场。

(七)排水系统矿井平硐排水,矿井涌水沿主、副平硐的水沟自流出井,水沟宽度30cm、深度30cm;主、副平硐排水沟标高均高于运巷标高,过水能力达到要求。

七、矿井安全管理(一)安全管理模式柳尾坝煤矿安全管理模式为矿、班组(科)二级管理,设置了安全科、生产技术科、通风科、机电科、防突队、5个职能部门;有1个防突队、3个采煤班、3个掘进班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