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快递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现代物流业中的快递企业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方便社会交流、满足消费者和商家多元化寄递需求、扩大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快递服务是社会生气勃勃的组成部分,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上交易、购物等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文章分析了我国快递业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优化策略,来解决快递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我国快递业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快递业发展Summary: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express delivery companies in promoting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ilitate social interac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consumers and businesses a wide range delivery concerns, expanding employment has played an active role. Express service is a vibrant part of the community, as the popularity of Internet technology, online trading and shopping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lif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express delivery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proposed an effective optimization strategy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express industry, so that China's express delivery industry to b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Keywords:courier industry developing1引言中国进入WTO后,服务领域更加开放,快递市场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快递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0亿,且每年还在以超过30%的速度高速增长。
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国际快递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国内民营快递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中国邮政和外资快递巨头的双方逐鹿之下,中国的民营快递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民营快递企业提供了传统邮政根本不能满足的服务,它以商务文件、小包裹为传递内容,采取了“门到门”的服务方式,具有灵活的机制、相对较低的成本、方便的服务以及众多的从业主体等特点,并且绝大部分业务集中在同城快递上。
如何在这个领域中做大做强,将成为众多中小规模的民营快递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2我国快递业的现状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EMS几乎是国内快递业务的唯一经营者。
但是,邮政的特快专递服务,由于其价格偏高、服务网络有限和运营体制不够灵活,难以完全承担特快专递服务的全部业务。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民营快递业营运而生。
民营企业提供了企业迫切需要而EMS却难以满足的更高要求的服务,因而在短时间里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
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市场地位日益巩固,已经成为中国快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快递市场分为国际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和同城快递三大市场板块,有外资、国有和民营三大市场主体。
国内异地快递市场的主导者为EMS。
非邮政的国有运输企业如中国民航快递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快运有限公司、扬子江快运航空公司等以及部分大型民营快递企业也是国内异地快递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民营快递公司主要有宅急送、申通、顺丰速运、小红马等,数量最多,约占国内快递企业总数的95%左右。
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EMS)是国内异地快递市场的主导者。
2004年该公司业务量达2亿件,占国内快递市场份额70%左右,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
而民营企业在同城快递市场占主要份额,目前民营快递企业占同城快递市场份额的75%以上。
3我国快递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国很多快递企业走低端服务路线,导致行业进入门槛低,企业多而分散,低价恶性竞争剧烈,经营成本高以及资源浪费等负面影响。
国际上通常把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物流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指标。
中国物流成本目前占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1.3%,而美国这一数据仅为8.6%。
我国的铁路、公路、航运等基础设施资源缺乏。
而现行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
直接导致了各种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导致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
如我国对公路通行费尚无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
每一个县或市都对穿行该县/市的外来车辆收取其自己制定的通行费,这已成为一种创收和保护地方经济的手段。
严重阻碍了快递业的发展。
联邦快递大降价冲击最大的是国内高端市场,EMS、顺丰、申通等大企业受影响最大,因为他们同样定位于高端市场,价格比较高。
尽管从目前来看,小的企业因为价格低,在低价竞争中受影响不是很大,但不排除将来不受致命打击。
新的《邮政法》已成功实施一年,市场物流市场逐步走向规范。
快递许可制度的确立和注册资本的限制将成为小型的民营快递企业难迈的门槛;国有企业和大的民营快递企业,由于本身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将会受益。
无论是外资的杀价倾销还是法规的许可限制,市场必定走向集中,大者越大,强者愈强,弱小者被淘汰。
一大批小民营快递公司倒下或者转投向大的快递公司,那么大的快递企业可以提前准备,收编它们及其渠道。
但是,那些中型的民营快递企业的处境将会比较尴尬。
它们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入第一梯队,如果管理不善,也可能会滑落或者退出,关键是看其管理能力与资本实力。
(二)由于缺乏资金支持、IT技术支持以及人才支持使得技术和设备跟不上,服务质量也大打折扣。
人才缺乏,信息技术及发展相对落后。
大多数快递公司由许多运输公司摇身一变而成,管理相对混乱,运输质量无法保证。
缺少与客户之间的接口或业务数据互联互通的建设,无法发展基于供应链的第三方物流,无法通过信息网络优化快递过程,减少库存,以及中间环节,使得快递业的成本下降。
货物的跟踪手段相对落后,包装更是无法满足快递业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快件的延误、损毁、损失赔偿标准较低,一直是消费者不满意和投诉率最高、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
据中国消协统计,2008年在前10位商品与服务中,邮政业居投诉率增长第一位,较2007年增长了72.5%。
快递公司服务人员素质较差,新闻中常常会出现快递公司内部员工将客户物品占为己有的情况;淘宝中,客户评价也往往也会出现快递公司服务差,邮递不及时等字眼。
(三)快递行业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
相关的法律不健全,信用体制不完善,快递业市场缺乏必要的管理体制。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物流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
这也是当前制约中国快递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尽管新《邮政法》修订后已经实施一年,但关系到各邮政快递企业最切身利益的邮政专营标准,至今仍未明确。
全国各地快递业"先签后验"行规依旧。
(四)物流管理滞后,物流服务单一化。
物流配送中心信息,人员,设备管理还很滞后,物流服务相对单一。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要求物流服务更全面的为市场服务,但物流管理和服务都相对滞后。
物流管理和服务包括的内容还不全面,还未摆脱固有观念的束缚。
物流的供需不平衡,影响快递业发展。
在物流需求方面,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相当多企业仍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工商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
4推动我国快递业发展的策略(一)扩展快递业务,实现快递行业整合,快递企业不断创新,建立新绿色快递体系,降低成本,实现资源充分利用。
我国的快递业发展迅速,但基础设施缺乏,大多数快递企业的发展起点较低,市场条块分割比较突出。
快递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优势,进而与国外知名快递业公司竞争,就应该以契约式或股权式形成联盟,扩大经营网络。
通过媒体和公众对物流企业的舆论监督,实现绿色物流的良性发展。
绿色物流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运作的必然产物。
经济社会的无限发展和自然资源及有限环境构成一对矛盾主题,人类社会要想在发展中突破资源有限的限制,就必须走绿色化道路。
绿色物流相比传统物流业而言,能适应未来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二)人员管理中,节流尤为重要。
加快物流人才培养。
一、二、三线人员结构比例的失调、过高的管理费用、太大的租用场地、不能有效使用的富余人员、汽运班车的不当配置等,都是应当关注的重点。
国内的民企,不仅要提升管理水平,更要符合行业的规范与标准,培养健康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命必达”必须成为企业的文化规范和员工的承诺。
增强服务理念和提高服务水平,绝对不能出现那些不负责任甚至监守自盗的行为,维系与客户的良好关系,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现代企业最需要的高级物流人才是那种既懂得从战略的角度规划企业长远发展,又有一线部门实际工作经验的物流人才,如果有在国外著名的物流企业、物流上市公司或咨询行业工作过的背景最佳。
现在的学校教育和行业培训,偏重于理论教学,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视角与企业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也是我国物流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的重要原因。
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三)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相关政策法规,政府部门有效监督干预。
细化相关法规,维护物流企业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尽管新《邮政法》修订后已经实施一年,但是相关法规与实际还未接轨,之前形成的行业思想还比较顽固。
消费者也有自主选择权,可以建立消费者联盟,对于快递业给予群众监督。
我国快递企业巩固和占有更多的细分市场,将内部资源集中到核心竞争力上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
可以设想,没有政府对于EMS的改制,就不会有EMS去年的业绩;而政策对于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影响意义就更加重大了。
从所谓的“黑快递”到2007年邮政政企分开,承认民营快递的邮政业合法地位,再到国家邮政总局基本允许国内民营快递企业经营信件业务,民营快递业务的增长和市场范围的扩大与政府政策是密不可分的。
今后,如果能够将政企分开的道路坚定走下去,我国快递企业不仅能够快速地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更有助于其今后的长远发展。
针对目前快递服务消费者投诉快速增长的态势,有关部门应该设立“快递服务质量保证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