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植物学

经济植物学

植物资源: 广义:指地球上所有植物的总和;
狭义:世界上一切有用植物的总和;
一般概念: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有用植物的总和。

经济植物资源:在植物资源中,那些通过开发利用,能给人类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的植物资源又叫做经济植物资源。

系统研究法: 利用植物体内的有用物质的分布与系统发育的相关性,建立在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植物化学研究的科学积累的技术手段,采用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化学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

民族植物学方法: 建立在深厚而广泛的民间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的,以不同民族文化与环境植物长期相互作用为背景,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和区域特质,能充分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传统需要,同时又能为整个社会提供新的植物资源和利用植物的方法。

原淀粉:未经变性处理的淀粉称为原淀粉,呈颗粒结构,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

变性淀粉:在淀粉所具有的固有特性的基础上,为改善淀粉的性能和扩大应用范围,利用物理、化学或酶法处理,改变淀粉的天然性质,增加其某些功能性或引进新的特性,使其更适合于一定应用的要求而制备的淀粉衍生物。

碘价:碘价用每100g油脂吸收碘的克数表示,反映油脂中脂肪酸的饱和程度,碘价越高,油脂中脂肪酸不饱和程度越高。

引种驯化:以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地或外国植物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成为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植物资源的基本特性(选取5点回答)
1、植物资源的再生性:在自然和人为的条件下,植物具有不断的自然更新和人为繁殖的能力。

2、植物资源的可解体性:植物资源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时可能会出现群体规模减小、种性劣化甚至灭绝的的特性。

3、植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一定种类的资源植物只能分布于一定的地区范围;反过来,一定的地区范围也只能分布一定种类的植物。

4、植物资源用途的多样性:植物资源用途的多样性是由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同一植物用途的多样性所决定的。

5、植物资源近缘种化学成分的相似性:植物亲缘关系越近,则所含化学成分也越相似。

6、植物资源的分散性和联动性: 植物资源在自然界中具有分散于其它种群的特
性,在一定的区域或一定的群落中,一种资源的破坏同时也会带来其它资源或生态环境破坏的特性。

7、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无限性:由于人们对植物的经济利用价值的认识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植物的利用价值将不断被发现出来,可被开发利用的植物种类将越来越多。

8、植物资源的可驯化栽培性:野生植物可通过人的引种驯化而变成人工栽培植物。

9、植物资源采收利用的时间性: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积、重量和化学成分在不断地变化。

不同的植物种类,不同的植物器官在不同的时期所积累的代谢产物都不相同。

这就决定了植物资源采收利用的时间性。

10、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时效性:因经济技术水平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使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在用途、方式方法上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人类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是变植物无用为有用,变植物单一用途为多种用途,变植物低级用途为深层次用途的过程。

这一过程总是要与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
1.资源植物调查:调查内容包括:(1)资源植物的种类和分布(2)主要资源植物的储量
2.分析评价: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绘制出资源植物分布图,写出“资源植物分布说明书”,对主要资源植物进行详细说明与评价,以供开发利用参考。

3.制定开发利用规划:规划要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

要做到利用和保护并
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4.确定开发的产品和生产工艺:资源植物开发利用所形成的产品,一般可分为原料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

因此生产工艺也通常分为原料生产和工业制成品生产。

合成色素的优点
色彩鲜艳,着色力强,性质稳定;
成本低廉,使用方便。

合成色素的问题点:毒性
毒理学试验发现合成色素中有些具有特别严重的慢性毒性和癌诱变性,如
奶油黄、金色胺、复红等。

合成色素具有毒性的原因:合成色素多属偶氮化合物,可在人体内代谢生
成β-萘胺和α-氨基-1-萘酚等致癌中间体。

天然食用色素优点
从天然资源材料中萃取,安全无毒,色彩自然;
部分色素本身可以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或含有营养物质,如核黄素,β-胡
萝卜素等。

天然食用色素缺点(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局限)
从自然资源分离得到大量纯品的成本太高;
着色力较低;
稳定性较差,受多种为界环境影响,保质期短。

营养繁殖的方法
1 分株繁殖:即将母株的一部分分离母体形成新的植株,是营养繁殖中比较简单的一种繁殖方法。

2 压条繁殖:压条繁殖是将植物营养器官一部分埋入土中,待其生根后再与母株分离而成的新植株,也是营养繁殖中比较简单易行的一种繁殖方法。

常采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地面压条,空中压条。

3 扦插繁殖:凡是将植物体上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剪离母体,扦插在一定基质中,在适宜条件下,使其生根发芽长叶,长成一个完整的新植株,称为扦插繁殖。

4 嫁接繁殖:将一株植物上的部分营养器官如枝条或芽,移接到另一株植体上,使其愈合,长成一个完整的新植株。

嫁接方法按所取材料不同可分为枝接、芽接、根接三大类。

植物资源的采收
(一)植物的利用部位与采收
1.根和根茎类资源植物的采收: 绝大多数植物种类通常在早春萌芽前和秋季落叶或地上部分干枯后采挖,此时根和根茎中的各种成分含量最高。

2.皮类资源植物的采收: 木本植物的根皮和树皮通常在春末夏初,植株开始旺盛生长和树液流动期采收,容易剥皮;草质纤维植物多在秋季种子成熟后采收。

3.叶类植物的采收:通常在营养生长最旺盛时期或果熟前后,花开放前的现蕾期采收,有些特殊种类,采收期不能按常规进行,如桑叶在霜后采收入药,春季采收嫩叶养蚕。

4.花类资源植物的采收:各种植物花的用途、成分及含量不同,采收期各异。

白兰花一般于早晨6-9时采收微开的花朵;药用菊花则应在花朵盛开时采收。

5.果实类资源植物的采收:多数果实都在自然成熟后采收。

但有些果实如入药的无花果和梅宜在尚未熟透时采收;有些要在霜后采收。

6.种子类资源植物的采收:有的植物花期长,如月见草,七月开始开花,到十月植株顶部尚有花蕾,对于这样的植物应视情况可随熟随采;果实成熟后不开裂的可待果实自然成熟后采收;果熟后易开裂的如暴马丁香、荠菜等可在果实开裂前采收。

7.全株类资源植物的采收:绞股蓝含多种皂甙,一年内6、9月各采收一次;罗布麻是一种优良的纤维原料,茎秆于种子成熟时采收,根入药,在春季萌发前秋季落叶后挖取,叶作茶,于开花前采摘新鲜嫩叶加工,盛花期可养蜂采蜜,综合利用。

(二)植物的生长发育与采收
植物的成分有时也因植物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变化很大。

据西安植物园对薰衣草不同发育阶段含油率变化的分析表明,现蕾期含油1.22%,始花期含油1.37%,盛花期1.54%,末花期1.81%,以末花期含油最高:而薰衣草油中的乙酸芳樟酯的含量从开花到种子成熟前逐渐上升,待种子成熟后开始下降。

因此,也可以根据应用目的确定适宜的采收期。

(三)生态环境与采收
生态环境中的诸因素都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直接的关系。

在各种因素中,温度和日照尤为重要。

在适宜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内,气温高时植物生长发育快,干物质积累多。

如香料植物,气温高含油量上升,气温低含油量下降,但气温过高,增加了精油的挥发量,反而会使含油量下降。

在不周的地理环境中,日照和温度同时对植物起作用。

日照长短直接关系到植物的开花早晚,同一种植物在不同日照长度和相应的温度下开花期及种子成熟期差异很大。

据有关资料记载,垂柳的种子在哈尔滨为5月中下旬,北京为5月初,南京为4月下旬,福建为3月中上旬,种子熟期相差近两个月。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地理生态环境中采收期不同。

立地条件对植物的各项指标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关系到采收期。

(四)栽培条件与采收
野生植物通过人工栽培,运用优良的栽培技术,改造哪些不良性状,让其按照人们的要求发展,当然人工栽培的目的就是为了收获大量的产品,人为的调控采收期。

如蕨菜、山芹菜等一些野菜在自然状态下,只能在早春5月采收,季节一过采收期就结束了,但人工引栽后,通过集约栽培,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可在需要时采收;保护地栽培可提前30天采收,调节蔬菜淡季市场。

蒲公英种子无休眠期,可随时在保护地播种,在非生长季节中供应鲜菜。

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引种驯化后同样可以调控,如华山松天然林在南方40—50年采伐,北方60—70年采伐,人工林生长迅速,南方30—40年,北方40—50年就可采伐。

实验证明植物通过栽培后可人为的控制生长期和采收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