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才之路3-2

成才之路3-2

第1单元第3课第2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A.机械力学B.地质学和胚胎学C.天文学和数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答案:D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

惟有D项符合题目“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的规定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一切唯心主义B.一切旧唯物主义C.一切形而上学D.作为“知识总汇”和“科学之科学”的哲学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以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另一方面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对具体科学知识进行概括与总结,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认识有误。

3.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的精华B.马克思主义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D.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答案:D解析:本题紧扣课本基础知识而设,对于学生辨析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

该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关系。

A项颠倒了,B项错误,C项是批判地吸收而非继承和发展。

4.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综合教材或历史知识,可选出C项,A、B都不全面。

D不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5.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看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这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A.实践性B.灵活性C.阶级性D.科学性答案:C解析:论断主要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段的哲学,这是鲜明阶级性的体现。

二、非选择题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我们能不能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答案:不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机械相加,而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的一种崭新哲学。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据此回答1~2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这是因为() A.马克思主义哲学突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为无产阶级变革世界的实践服务B.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C.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D.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就没有无产阶级改变世界的实践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革命性及其作用。

B、C两项不符合题意,A正确;D项说法错误,先有工人运动,后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这主要是指()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彻底解决了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难题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积极成果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任务是以更科学的方式解释世界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的理解。

②错误,夸大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④说法具有明显的片面性。

①③正确,故选B项。

3.(2010·苏州高二期末)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

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答案:A解析:本题着重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它的全部理论来源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并且是“改变世界”的科学,结合材料不难看出A项是正确的;B项不合题意;C、D两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事物,而不是简单地生搬硬套某些结论。

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成不变的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旧哲学的完全否定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般的哲学,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故B项入选。

A、C、D项本身错误,不选。

5.上述材料表明()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B.学习哲学,重点是把握其原理C.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以其为指导,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D.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故C项符合题意,应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犹如一条红线贯穿邓小平理论的始终,并辐射到邓小平理论的方方面面。

如果说邓小平理论是一部宏伟交响曲,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则构成了这一宏伟交响曲的主题。

据此回答6~7题。

6.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判断()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界定了社会主义本质,A、B、C项表述片面。

7.“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表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A.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的事情B.无需借鉴别国的经验C.可以照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D.不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答案:A解析:引文强调了独立自主,B、C、D项均非题旨;且“无需”“照搬”“不能”表述错误。

8.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答案:C解析:要抓住碑文中“改造”这一关键词语,它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其他的特征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9.钱学森带研究生,一开始不上专业课,而是让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经考核合格后才开始学习专业课。

这是因为()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对具体科学研究有科学指导作用②不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善于正确处理主、客观世界的关系,就成不了世界一流的科学家③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全部智慧的源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因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钱学森要求研究生必须认真学习,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故选A项。

10.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①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②它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③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④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此题属于因果型选择题,意在考查学生全面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①②③④几种说法都是“新”阶段的原因。

二、非选择题11.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据此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

答案: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四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又一个新成果。

(4)科学发展观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的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