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二语文组 2014.5.21我离你越来越近——给李白的一封信识你尚早,但待我知你时,转眼已过十余载春秋。
四岁时的我用无忧无虑且稚嫩的声音,咏出了你无限的愁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彼时的我中意于你的诗,因为那些我不甚理解的诗句可以换回旁人的褒奖。
而那时的我,知道你是谁。
“是大诗人!”在母亲问我时,我回答。
是的,你是大诗人,却不怎么受欢迎。
小学时,全班有60个人,没有几个说喜欢的诗人是你。
12岁的我,再背出你的诗时,不会再听到夸赞,谁不会背诵一句“举杯邀明月”呢?你不再是大诗人,而是“通俗”的代名词。
到了初中,心中充斥着小资情怀的我,更不会理睬你了。
那时的我口中念叨的全是纳兰容若般的轻吟浅唱,甚至觉得连你的名字都没有任何美感。
现在想来,肤浅庸俗的人是我。
我竟不懂,你是那般的豪情万丈,仅“李白”二字,便大气磅礴,已然成诗。
对于15岁的我,你已成神。
那时候我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你的人生并不只有“低头思故乡”,我读懂了你“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的霸气,读懂了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读懂了你“昨日之日不可留”的豁达。
我正慢慢走向你,随你去看“飞流直下”的瀑布,“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我看到你“仰天大笑出门去”,笑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你是神祇般的存在。
可我写不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佳句来称颂你,也道不出“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的绝章来怀念你,我只能仰望你,难以走进。
当你终褪去华丽的外衣,17岁的我终于走近你,读懂了你的内心,我看到你“天生我材必有用”背后的“长安不见使人愁”,我看到了你目送友人离去“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寂寞背影,你由谪仙人变成了真正的拥有悲欢离合的人。
我终究是看懂了你“举杯邀明月”时眼中的泪水。
你只是个失意寂寞的人,仅此而已。
17岁的我再读十年前的那首烂熟于心的《独坐敬亭山》,不禁潸然泪下,最终与你“相看两不厌”的,竟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十余年,我一步步地走向你,走近你,我多想跨越千年陪你坐看青山,陪你肆意纵酒,陪你看尽世态炎凉。
若是那样,寂寞如你,也不会醉后捞月而死于宣城吧。
佳作点评: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相隔千年时光,而是心与心之间的隔膜。
作者讲述了自己对诗人李白由不理解到嫌弃再到仰望,最后终于“读懂”情感变化。
我们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文学的日益热爱,更看到了作者作为一个人的成长经历。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尝过人生百味,终于长大的小作者,不仅寻得了李白的诗心,也寻得了自己的心。
不能承受生活之假梭罗说:“这儿可以听到河流的喧声。
那失去名字的远古的风,飒飒吹过我们的树林。
”于是我在纷繁虚假的生活中看到了属于人本质的真。
我记得那个弃楚国相位不顾,毅然决定“曳尾于途中”的庄子,这个心如秋水的高洁隐士拥有举世的才华,却不曾向权势利益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
他就像一棵树一样捍卫着自己的心灵,没人能将它拔起。
这棵树认定了自己的灵魂,他不会轻易让他的本真逃离。
岁月一天天过去,大地迎来了那个身体被缚,灵魂仍要飞翔的人,他叫海子。
这个人有着海一样的深邃,天空一样的高远,月亮一样的皎洁,不羁于尘世。
这个生命的狂热者只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吟咏,用生命的本质来歌唱。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看到了他的真,十人本质的回归,是生活的朴实和厚实。
然而,我们毕竟要从怀念中走出来,走到我们自己的世界。
是什么,让我们在交往中,目光变得越来越矜持,越来越有礼,越来越西洋味儿,却越来越程式化、格式化,甚至透露着虚伪?就像罗大佑在歌里唱的:“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因为大家见面越来越少。
苹果价钱卖得没以前高,或许现在的味道变得不好。
”是生活之假,让我们在追求更高目标的时候,遗忘了生活本真,而生活本真在偷偷溜走,人们的眼神变得越来越麻木困顿。
生活之假让我们的精神日益匮乏,就连那屋顶上忧郁的诗人——猫,在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也闪躲着眼神。
在这些令人不能承受的假的背后,我们是否也该听听农民歌手阿宝坐在牛背上唱出的那首清亮的《信天游》了?在这彬彬有礼的西洋热之后,我们是否也该找一找我们的生命本真了?回归本真,即回归人的本质。
佳作点评:文章第一段引用梭罗的话,既引人阅读,又揭示了中心论点。
然后用庄子、海子、即哲人、诗人的事例,从正面来证明保持真我本性的重要意义,有说服力。
之后又从反面来举例,借罗大佑的歌词,批评当今社会存在的虚假现象,人们失却本真的表现,很有针对性,从而点明了保持本真的重要意义。
本文值得借鉴之处,就是在提出论点之后,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这样既能十分有效地论证文章的论点,又能给人启发。
下好每一步棋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时间不可逆行,人生没有假设。
生命的痕迹无法用橡皮轻轻擦去,浪费的光阴无法在忏悔中重新拥有。
下好你生命中的每一步棋,才能成就精彩的人生。
下好你生命中的每一步棋,慎重选择,确定目标。
不经思考、胡乱选择的目标,只能徒具形式,毫无践行的价值。
下好你生命中的每一步棋,慎重选择,确定正确的目标,才能给你的最佳人生导向。
青年毛泽东重游橘子洲,对国家命运深切关注,提出了“由谁来主宰祖国命运”的深刻命题,抒发了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改造旧中国的英雄气概。
袁隆平立志掀起“绿色革命”的风暴,用自己的双手支撑起解决中国人民温饱问题的一片天。
如果你能像毛泽东、袁隆平那样,确定正确的目标,你就能不遗余力,忍他人所不能忍,承受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为你的精彩人生拼搏奋进。
下好你生命中的每一步棋,兢兢业业,坚持不懈。
党的好干部杨善洲将他对大凉山人民、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担负于自己的肩头,雨季植树造林,旱季巡山防火,从早到晚,几十年来走了不知多少路,吃了不知多少苦,硬是用他的双手使山变绿、水变清。
“最美司机”吴斌养成了敬业的好习惯,十多年来安全行驶一百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近三十圈,从未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和旅客投诉事件。
在生命的最后76秒,他在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的情况下,依然完美地尽到了一个驾驶员的职责和本分:靠边停车,拉起手刹,打开双闪灯,确保了全车24名乘客的安全。
如果你能像杨善洲、吴斌那样,兢兢业业,坚持不懈,把能做好的做好,把做得够好的再做到极致,你就可能赢得明天的辉煌。
下好你生命中的每一步棋,及时反省,查缺补漏。
认识自己是每个人人生的必修课。
唐太宗李世民最初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后来逐渐骄奢,追求奇珍异宝,兴建宫殿苑囿。
但他能接受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及时反省,亲写诏书嘉许魏征,并将此疏放置案头,以资警惕,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成为一代明君。
后唐庄宗李存勖不懂得“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在灭梁以后骄傲自满,纵情声色,宠信乐工、宦官,不能及时反省,以至最后死于作乱的伶官郭门高之手,国破家亡,让后人扼腕叹息。
如果你能以唐太宗李世民、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人生为鉴,及时反省自己,查缺补漏,你就能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明白努力的方向,就不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而成就自己的精彩。
下好你生命中的每一步棋,用心走好你生命中的每一小步棋,慎重选择,确定目标,兢兢业业,坚持不懈,及时反省,查缺补漏,你就能体会奋斗的充实,体味失败的辛酸,品尝成功的幸福,从而拥有精彩的人生。
佳作点评:这是一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
中心论点“下好你生命中的每一步棋,才能成就精彩的人生”的提出简介明了。
主体部分从“慎重选择,确定目标”“兢兢业业,坚持不懈”“及时反省,查缺补漏”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引用了毛泽东、杨善洲、吴斌、李世民、李存勖的事例,联系历史与现实,举例论证,叙议结合。
考场议论文并非不能的高分,“三段式”也并非高考打压的对象,关键是文章分析要说理透彻,以理服人。
山河——破阵子人们总喜欢讲起江南的柳绿花红、温山软水,却莫忘了,大漠的飞沙如削、归鸿远去。
冥冥中,总会想起那样一首诗——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便似有前世风云,纷至沓来。
长歌寂,狼烟却起,风过,剑气销尽。
那是大漠的风,干冷凌厉,如剑刃,一刀刀地刻着发肤,昏黄满天,是战场的硝烟,远去的征途。
黄沙漫天,掩去那人一双隐着孤漠的瞳,眼中是隐约的杀气。
剑眉稍拧,目下,千军万马,没于烟尘。
铁甲迎着刺目的日,耀出胜于明曦的光泽,殷红的披风犹如血染。
长戟执手,马背弯弓。
朝阳,吐露出不灭的明辉,俯视天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征鸿远逝,踏马如风,滚滚沙石尽起,尖锐似锷。
战马嘶鸣入耳,声声凄厉,呼啸的寒风,纠缠着国与家。
你听号角高鸣,凄哀刺耳。
那戟,横舞斜挥,沾尽鲜血的腥,殷红夺目,却让他添了好几分斗志。
厮杀之下,已如嗜血之魔。
兵刃,毫不留情地穿透敌军的喉、腹、额及心。
他已狂了,身在这战场如何不狂?指剑问苍天,却道故国百里外。
一箭,堪比疾风。
他张弓所对的,是敌方主将。
一丝笑,扬于嘴角,却极快地被呼啸的狂风隐去,只留了枭雄之阴冷与无情。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那箭,自是极准的,一双玄瞳映下那敌方主帅毫无挣扎倒下的身形。
但应声而来的,竟还有自己胸口的一阵剧痛。
箭在自己的心口深深地嵌入,喷涌的鲜血,落在指上,温热有余。
他重执战戟,杀却可堆成山的敌军。
“将军,我们大胜了!”这是他脑海中的最后一个意识,足等了五年。
下一刻,黑暗袭上,他的山河已然永寂。
夕阳喷薄出最后一丝余晖,沉于这以鲜血而绘的山河。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原道最可怜的不是功成白发生,而是未生白发,士先亡。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风尘,是沧海桑田。
锷,是到剑如虹。
莫讳,人世风销。
寒夜更漏,逆华霜。
叹一阕《满江红》,道一声风尘恶。
饮下浊酒,唱起长歌,故国远去,战士戍守,悠远的城墙飘扬着猩红的战旗,权作登高,归望故乡。
——远望当归,悲歌当泣。
相见不过复离愁,最萧索。
逆旅千秋留一世笔墨,陨在红尘滚滚,浮华起落。
乱世沉浮阑珊破,已蹉跎长剑青空,吟鞭天涯,嘶马声声隐风萧,已成错。
相濡沉浮何以沫,上邪诺这一阙,浩浩荡荡寻寻觅觅凄凄切切,是离愁。
再回首,荒芜浅草掩青冢。
若浮生将尽,请叫我,奔马远去,看英雄河山,喋血风云。
佳作点评:作者写法独特,用一种类似原文的笔调,将原文的场景复现在读者面前,文章本身就是一首壮美的诗歌。
作者的才情、巧思跃然纸上,引领读者的心随着文字共同跳跃。
变形记不知哪一天早晨从噩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网虫。
又不知在何时,突然明白这张巨大的“网”只是文化快餐,明白网上的变化太快,内容即使在庞大也无法像书籍一样包容时空,明白所谓的自由言论中,少有深刻的情感和哲思。
随便百度一下,即可知道经典名著的主要内容,于是为不用再读那厚厚的书而庆幸,心中赞美着网络的力量。
但是,这样真的可以吗?你真正用心去感受哈莫雷特的痛苦了么?真正思考过生存与毁灭了吗?网络上的,终究是文化快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