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工作服成品检验规范编号:BW-QT-002 1.目的:本检验规范规定了防静电工作服的质量要求、安全性能、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2.适用范围:适用于火灾及爆炸危险所穿用的耐久性防静电工作服。
3.引用标准GB/T250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521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1335 服装号型系列GB2668 男女单服上衣规格系列GB2669 男女单长裤规格系列GB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2912 甲醛的测定GB/T3920 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3921 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GB/T3922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GB3923 机织物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条样法)GB4288 家用电动洗衣机GB4385 防静电胶底鞋、导电胶底鞋安全技术条件GB/T4841.3 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2/1、1/3、1/6、1/12、1/25GB5296.4 消费者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GB/T5711 色牢度试验耐干洗色牢度GB/T5713 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GB/T7573 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GB/T6529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17592 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GB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21294 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GB/T21295 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FZ/T01053 纤维含量的标识FZ/T80002 服装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FZ/T80004 服装成品出厂检验规则4.术语4.1 防静电工作服:为了防止衣服的静电积聚,用防静电织物为面料缝制的工作服。
4.2 防静电织物:为防止衣物的静电积聚,在纺织时,大致等间隔或均匀地混入导电纤维或防静电合成纤维或者两者混合交织而成的织物。
4.3 导电纤维:全部或部分使用金属或有机物的导电材料或亚导电材料制成的纤维的统称。
5.要求5.1 使用说明成品的使用说明按GB5296.4、GB12014及GB18401规定执行。
编制:审批:版本:A/05.2 号型规格5.2.1 号型规格参考GB1335、GB2668、GB2669规定选用GB12014附录C。
5.2.2 成品主要部位规格按GB1335、GB2668、GB2669的有关规定自行设计。
5.2.3 对号型规格以外的特殊体型及行业特殊需要,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3 原材料5.3.1 面料按有关纺织面料标准选用符合防静电工作服质量要求的面料。
5.3.2 里料一般不使用衬里。
必须使用衬里(衣袋、加固布等)时,衬里的露出面积占全部防静电工作服内面露出面积的20%以下;超过20%(如防寒服或特殊服装)时,应做成面罩与衬里为可拆式。
5.3.3 填充物按有关标准选用符合要求的纤维或其制品,填充物质量应符合GB12014规定。
5.3.4 辅料5.3.4.1 衬布: 按5.3.2规定。
5.3.4.2 缝线采用适合所用面辅料质量的缝线;绣花线的性能应与面料相适应;钉钮线应与扣的色泽相适宜;钉商标线应与商标底色相适宜(装饰线除外)。
5.3.4.3 钮扣、拉链及其他附件服装上一般不得使用金属附件,必须使用(钮扣、拉锁等)时,应保证穿着时,金属附件不得直接外露。
采用适合所用面料的钮扣(装饰扣除外)、拉链及其他附件,无残疵,经洗涤和熨烫后不变形、不变色、不生锈。
5.4 经纬纱向5.4.1 领面、前后身、袖子的允斜程度不大于3%,前身底边不到翘。
裤子的允斜程度不大于2%。
5.4.2 色织格料纬斜不大于3%。
5.5 色差5.5.1 领面、袋与大身色差高于4级,裤侧缝色差高于4级,其他表面部位色差不低于4级。
5.5.2 衬布影响或多层料造成的色差不低于3-4级。
5.5.3 上装与裤子的色差不低于4级。
5.6 外观疵点成品各部位的疵点允许存在程度按表1规定。
成品各部位划分见图1。
每个独立部位只允许疵点一处,未列入本标准的疵点按其形态,参照表1相似疵点执行。
编制:审批:版本:A/0颗粒状粗纱不允许不允许不影响外观色档不允许不影响外观轻微斑疵(油、锈、色斑)不允许不影响外观0.2cm2以下图1图1(续)5.7 缝制5.7.1 针距密度按表2规定(特殊设计除外)。
表2项目针距密度备注明暗线3cm不少于12针特殊需要除外包缝线3cm不少于9针—锁眼细线1cm不少于12针—粗线1cm不少于10针—钉扣细线每眼不少于8根线缠脚线高度与止口厚度相适应;金属扣除外。
粗线每眼不少于4根线5.7.2 各部位缝制平服,线路顺直、整齐、牢固,针迹均匀。
上下线松紧要是适宜,起止针处及袋口应回针缉牢。
编制:审批:版本:A/05.7.3 商标、号型标志、原料的成份标志、洗涤说明标志位置端正,内容清晰正确。
5.7.4 领子平服、不反翘,领子部位明线不能有接线。
5.7.5 所有外露缝份应全部包缝(特殊设计除外)。
5.7.6 各部位缝份宽度不小于0.8cm。
5.7.7 眼位不偏斜,锁眼针迹美观、整齐、平服。
5.7.8 钉扣要牢固,不得钉在单层布上(装饰扣除外),绕脚高度与止口厚度相适宜,收线打结应结实完整。
5.7.9 四合扣牢固,吻合适度,无变形或过紧现象。
5.7.10 扣与扣眼及四合扣上下要对位。
5.7.11 绱门襟拉链平服,左右高低一致。
5.7.12 各部位30cm内不得有两处单跳针和连续跳针,链式线迹不允许跳线。
5.8 规格允许偏差:成品主要部位规格允许偏差按表3规定。
5.9.1 各部位熨烫平服、整洁,无烫黄、水渍及亮光。
5.9.2 覆粘合衬部位不允许有脱胶、渗胶及起皱。
5.10 理化性能5.10.1 物理性能要求见表4。
5.10.2.1 面料色牢度允许程度按表5规定。
编制:审批:版本:A/05.10.2.3 同件成品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颜色时,水洗后颜色变化不低于4级。
5.10.3 基本安全性能:成品的基本安全性能按表6规定。
编制:审批:版本:A/0成品所用原料的纤纬含量允许偏差按FZ/T01053规定。
6.检验(测试)方法6.1 检验工具6.1.1 钢卷尺6.1.2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250)6.1.3 1/12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GB/T4841.3)6.1.4 男女单、棉服装外观疵点样照6.1.5 家用电动洗衣机6.1.6 常用衡重天平6.1.7 普通水银温度计6.1.8 酸度计6.1.9 多功能织物强力机6.1.10 滚筒摩擦机6.1.11 法拉第筒6.1.12 静电电位计6.2 成品规格测定6.2.1 成品的主要部位规格选用5.2.2规定。
6.2.2 成品主要部位规格允许偏差按表3规定,测量方法按表8规定,测量部位见图2。
编制:审批:版本:A/05 总肩宽由肩袖缝的交叉点摊平横量。
6 裤长由腰上沿侧缝摊平垂直量至裤脚口。
7 腰围扣好裤钩(钮扣),沿腰宽中间横量(周围计算)。
图2图2(续)6.3 外观测定6.3.1 成品的经纬纱向按5.4规定。
6.3.2 成品的外观疵点允许存在程度按5.6规定。
6.3.3 成品的缝制质量按5.7规定。
针距密度按表2规定,在成品上任取3cm测量(厚薄部位除外)。
纬斜率=纬纱(条格)倾斜与水平最大距离×100% (1)衣片宽6.3.6 成品的整烫质量按5.9规定。
6.4 理化性能测定6.4.1 成品水洗后的尺寸变化率测试方法按GB/T21294规定。
洗涤程序采用GB12014附录B规定。
6.4.2 经过水洗尺寸变化率试验后的成品,外观平整度和接缝外观质量评定方法按GB/T21294规定。
6.4.3 同件成品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颜色时,经6.4.1水洗尺寸变化率试验后,用编制:审批:版本:A/0GB/T250评定水洗后颜色变化。
6.4.4 成品的缝合强度测试方法按GB3923规定。
6.4.5 成品服料的断裂强力的试验方法按GB3923规定。
6.4.6 成品的色牢度测试方法按GB/T21294规定。
其中耐皂洗色牢度测试方法按GB/T3921-2008方法C(3)执行。
6.4.7 成品甲醛含量、PH值、异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测试方法按GB/T21294规定。
6.4.8 成品带电电荷量的测试方法按GB12014附录A规定。
6.4.9 成品耐洗涤时间的测试方法按GB12014附录B规定。
6.4.10 成品所用原料的纤维含量测试方法按GB/T21294及相关标准规定。
6.4.11 未提及的理化性能取样部位,可按测试项目在成品上任意选取有代表性的试样。
7.检验分类规则7.1 检验分类:成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1.1 出厂检验项目按第5章规定,5.10除外。
成品出厂检验规则按FZ/T80004规定。
7.1.2 型式检验项目按第5章规定。
7.2 质量等级和缺陷划分规则7.2.1 质量等级划分成品质量等级划分以缺陷是否存在及其轻重程度为依据。
抽样样本中的单套产品以缺陷的数量及其轻重程度划分等级,批等级以抽样样本中单套产品的品等数量划分。
7.2.2 缺陷划分单套产品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即构成缺陷。
按照产品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和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外观的影响程度,缺陷分成三类:7.2.2.1 严重缺陷严重降低产品的使用性能,严重影响产品外观的缺陷,称为严重缺陷。
7.2.2.2 重缺陷不严重降低产品的使用性能,不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但较严重不符合标准规定的缺陷,称为重缺陷。
7.2.2.3 轻缺陷不符合标准的规定,但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影响较小的缺陷,称为轻缺陷。
7.2.3 质量缺陷判定依据:质量缺陷判定按表9规定。
编制:审批:版本:A/0编制:审批:版本:A/0编制:审批:版本:A/0编制:审批:版本:A/07.3.1 外观质量:产品成批量生产,每批不超过500件,全数进行外观质量检验。
7.3.2 理化性能抽样按项目抽4套。
7.4 判定规则7.4.1 单套(样本)外观判定优等品: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0 轻缺陷数≤4一等品: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0 轻缺陷数≤7 或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1 轻缺陷数≤3合格品: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0 轻缺陷数≤8 或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1 轻缺陷数≤6 或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2 轻缺陷数≤27.4.2 批量判定优等品批:外观样本中的优等品数≥90%,一等品和合格品≤10%(不含不合格品)。
理化性能测试达到优等品指标要求。
一等品批:外观样本中的一等品以上的产品数≥90%,合格品数≤10%(不含不合格品)。
理化性能测试达到一等品指标要求。
合格品批:外观样本中的合格品以上的产品数≥90%,不合格品数≤10%(不含严重缺陷不合格品)。
理化性能测试达到合格品指标要求。
当外观缝制质量判定与理化性能判定不一致时,执行低等级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