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代十国与宋朝的法律制度

五代十国与宋朝的法律制度

第六讲五代十国与宋朝的法律制度
教学重点:
1.分析唐朝以后法律对唐朝的变革;
2.宋朝民商事法律的发展与宋朝的社会变革;
主要内容:
一、五代十国的法律制度
二、宋朝的法律制度
一、五代十国的法律制度:(907-960)
(一)立法概况
《大周刑统》:(见教材P221)即《显德刑统》,是五代十国时期制订的一部最重要、最完善的法典。

是一部以律为主,附以相关式、令、格、敕的综合性刑事法规,对《宋刑统》的制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二)法律内容的演变
1、刑罚空前酷烈:①杖刑演变为“合欢杖”、(双杖对下)“随年杖”(杖人如其数)
②流刑演变为刺配;到宋朝甚至是三刑合一,刺面、决杖、配流合
而为一;
③出现凌迟;
2、增设罪名,加重量刑;
3、民事法规渐趋完备:以后周影响最大。

(三)司法制度(请自己阅读)
二、宋朝的法制制度
(一)宋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1、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
2、崇文抑武,儒道兼用
(理学:理学萌芽于唐代中后期的韩愈、李翱,经北宋的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最后由南宋朱熹集其大成。

理学的最大成就在于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

3、强调慎法,法贵力行
4、义利并用,通商惠工
(二)宋朝的立法概况(见教材P230)
1、《宋刑统》: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1)以刑律为主,律敕合编。

2)篇下设门,共213门。

其中“一部律内余条准此条门”较特殊。

3)立“起请”条。

一些条文后附有“臣等参详”或“臣等议曰”等开头的文字,称为“起请”条。

2、编敕:将皇帝若干年内所颁的针对一时、一事、一地的无普遍适用效力的“散敕”
进行整理,删除重复、矛盾及无普遍指导意义者,分类汇编,经皇帝批准后颁
布,刑法化了的编敕,成为宋朝最重要的立法活动。

3、编例:由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编集的判例汇编,包括指挥与断例,前者是中
央对下级官署的指令,后者是断案的成例。

4、条法事类:以公事性质为标准,把统编的敕令格式分门编纂的法规大全。

先后有《淳
熙条法事类》、《庆元条法事类》和《淳祐条法事类》,只有《庆元条法
事类》保存至今。

(三)、宋朝的法学成就及法制的历史地位
1、宋朝的法学成就
1)关于“刑法”研究:傅霖的《刑统赋》以音韵的形式将《宋刑统》编成通俗易懂便于记忆的律学读本。

2)关于案例研究:《折狱龟鉴》、桂万荣《棠阴比事》,《名公书判清明集》
3)关于法医学研究:宋慈《洗冤集录》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完善的法医学著作。

(见教材P234)
2、宋朝法制的历史地位
日本学者认为中国法制至宋朝才达到顶峰。

(四)宋朝法制内容的主要变化
1、刑事法制
1)重法地与《盗贼重法》:对一些重要地区的盗贼犯罪论以重法。

2)刑罚的变化:
①折杖法:将笞杖徒流四种刑罚折抵为一定数量的杖刑;
②刺配:宋朝时杖刑、流刑与刺面三刑合一;
③凌迟:北宋仁宗开启宋朝使用凌迟的先例,南宋宁宗《庆元条法事类》凌迟成为法
定第一等死刑。

3)新设罪名:天地坛非执事辄临,盗剥桑柘之禁
2、民事法制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扩大:
①农业劳动者获得主体地位,有承佃与转佃的自由
②家内服役者获得主体地位
③手工业劳动者与商人的主体地痊得到进一步肯定
2)物权
1)土地所有权制度进一步完备,
公田法
土地买卖契约订立的四步骤
2)族产:义庄(见教材P245)
3、债权(自己阅读)
4、婚姻家庭与继承
①婚姻关系:结婚的年龄进一步提早,男15,女13
②家庭关系:立继与命继
③继承法规:立继子与命继子有所不同
3、行政法制
1)枢密院(见教材P252)
2)三司
3)差遣制
4)致仕:70岁
(五)宋朝司法制度的主要变化
1、加强皇帝对司法权的控制:
①设置“审刑院”以加强对于中央司法机关的控制;(见教材第258页)
②设置路级“提刑”与派遣特使以控制地方司法;
③皇帝亲自行使审判权,御笔断罪的设立
2、完善诉讼审判制度:(见教材第260页)
①鞫谳分司制:鞫谳分司制即审与判分离,分别由不同的官员担当的诉讼审判制度。

负责审问的机关为“狱司”或“鞫司”,负责判决的机关为“法司”或“谳司”。

宋朝从州到大理寺都实行鞫谳分司制。

在这种制度下,检法断刑的官员无权过问审判事务,负责审判的官员也无权检法断刑,两司独立活动,不得互通信息。

这一作法一方面,有利于互相制约,避免司法官专权而导致冤案,但另一方面,它也带来司法程序复杂的弊端。

实际上负责判决的官员无权过问审问也导致冤案不可能真正被避免。

②翻异别推制:翻异别勘制是犯人推翻原口供时应该改换审判官重新审理的制度。

翻异,指犯人推翻原来的口供;别勘,又称“别推”、“别鞫”、“移推”,指改换审判官重新审理。

法律规定,申诉必须逐级进行,不得越诉,同时法律也作了一些限制性的规定,如翻异不得超过三次,妄行翻异者,重审时加重刑罚等。

③务限制度:务限法是关于农忙时停止民事诉讼的制度。

务,即农耕,每年二月初一为“入务”,即农忙开始,直到九月三十日为止,这段期间称为“务限”期。

在“务限”期内州县官府停止受理有关田宅、婚姻、债务、地租等民事案件。

十月一日起为“务开”,可以受理审判上述民事诉讼案件。

务限制度主要是考虑到不可因诉讼而影响农业耕作,但可见极力限制民事诉讼的意图。

④理雪制度:理雪制度是指当判决生效后,犯人及其家属如有不服,可以依程序逐级进行申诉,称为“理雪”。

但申诉必须遵守一定的程序,不得越诉。

受理申诉案件的官府都应在期限内组织无干碍官吏审理,对于大案要案,需由临时组成的具有特别法庭性质的“推勘院”审理。

当事人申诉的期限是有规定的,只能在判决生效的三年内提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