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指标管理是如何优化目标管理体系的!

指标管理是如何优化目标管理体系的!

1.1什么是目标管理(MBO)
目标管理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提出的。

德鲁克认为:先有目标才能确定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

如果没有目标,下属就不知道要达成什么目的,就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

因此上级经理必须对下级经理进行目标管理,这是现代企业管理层级架构下的有效管理方式。

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每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下级也通过完成既定的目标来获得自己的劳动报酬。

我们经常见到很多公司在讨论目标的时候,以外部环境变化太快,外部市场过于复杂,以及外部影响因素太多等各种理由来否定设定的目标,特别是当公司在开始推行目标管理的初期,实际完成与设定目标差别太大的时候,更加觉得设定目标没有任何意义,从而拒绝实施目标管理。

这是可以理解的辩驳,但却是不能接受的。

正是因为外部环境变化太快、外部影响因素过度复杂、目标估测太难,才更应该实施目标管理,并在过程中不断反思目标设定的合理性,以及该如何更好地把控目标的达成。

实际达成情况与设定目标之间之所以差距很大,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掌握目标设定的方法,也没有掌握达成目标的各种关键要素,需要深度研究目标管理。

公司经营要设定一个目标,寻找方法完成目标,研究出达成目标的关键条件和具体措施,并制定计划去执行这些措施,设定过程目标、阶段性目标,以实现阶段性检查和阶段性改进,保证到年底能够完成年度目标。

不能年初设定了目标,每个月度、每个季度不做检查,等待着年底算账看看是否完成。

我们要将目标分解成每个月的目标,每个季度的目标,然后阶段性检查达成情况,前期跑得慢了,寻找为什么跑得慢了,然后找到跑得快的方法,在后期加快速度,保证目标达成。

公司的管理目标要通过分解,逐步分解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从而每个人都非常清楚个人需要达成的目标,最终组合为完整的公司目标。

这是一个理想的假设,也是一个组织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极力追求的目标。

1.2为什么要推进目标管理?
①目标管理统一了公司组织中所有人的行动
目标管理是科学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企业正规化管理的方法。

企业是由多人组成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思路,也有不同的习惯和做法,目标是让组织中的每个成员能够往一个方向用力的基本方法。

若没有目标,不同的人
往不同的方向努力,则企业的产出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②目标管理让公司组织谋事在前,行事得当
目标管理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让公司所有部门、所有个人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都谋划设计在前,执行在后。

这就像两军打仗,排兵布阵在前,然后在过程中灵活调整地指挥。

当我们设定目标之后,可以根据目标寻找达成目标的方法,有了目标之后,可以对比实际完成情况与设想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寻找弥补差距的方法。

设定了目标之后,必然要考虑如何达成目标,达成目标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如何达成这些关键成功要素,如何配置资源或者找到足够的资源来达成这些关键要素,具体的行动措施是什么等,然后制定可行的计划执行。

这是在策略引导下的目标达成机制。

如果没有目标,我们做的所有行动都是合理的,因为没有评价行动合理性的标杆,而有了目标之后,我们只需要问:我们的行动让我们距离目标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这是最有效的行动吗?达成目标有没有其他更有效的行动?
如果没有目标,就容易迷失。

没有目标,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就迷失了自己。

企业的管理也是如此,若没有目标,经营和管理活动就容易迷失,容易被各种所谓的机会诱惑,分散了公司的资源,貌似所有事情都该做,但最后没有实际有效的产出。

③目标管理设置了自我约束的标杆
企业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设定了目标,然后去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约束自己,在资源配置上能够更加聚焦,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目标。

如果没有目标,那么过程中容易放松对组织的要求,形成懒散的风气。

制定了年度目标并分解到每个月,到月底的时候就需要反思,总结一下原先设定的目标中哪些达成了,哪些没有达成,为什么没有达成,如何才能达成,然后在下个月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让公司犯相同的错误,将实现目标的方法认真总结。

如果在这个月超额完成了目标,也要总结,为什么会超额完成了目标,哪些措施或者因素助推了我们,如何在下个月继续超额完成目标,是否需要提高这个
目标等。

设定目标的业务人员,每天早上醒来就非常清楚每天需要完成的事项,能够约束自己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目标驱动行动,让每一步行动都变得有意义,从而形成每日的自我约束,对组织也是如此,没有自我约束的组织是非常散漫的组织,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改掉散漫的习惯。

1.3为什么中国企业普遍缺少有效的目标管理
①机会红利期下养成的机会主义思想
看过太多中国的民营企业,在机会红利期发展起来,一到激烈竞争的环境就不适应了,大批的企业开始倒闭,很多公司抱怨外部环境不好,为自己没有很好地经营和管理好公司寻找外部的借口,可以获得很好的心理上的平衡。

一家优秀的企业,是不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抱怨市场经济环境有多么恶劣的,他们会更加专注地研究如何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并在环境变好之后如何才能发展自己。

国际上的百年企业非常多,这些企业经历了形势一片大好的环境,也经历过环境非常差的时候,不抱怨外部环境,而花费更多的精力反思自己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如何才能以正当的竞争手段打败竞争对手。

这才是一个企业所应该具有的品质。

纵观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机会红利中发展起来的企业,只有少数的企业引进了先进的科学管理的思想,构建了完善的目标管理体系。

仍然有大量的企业没有实施目标管理。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过去的发展机会太好了,只要建立一个工厂,就能够赚钱。

当某个业务不赚钱了,换一个业务,仍然赚钱,因为有太多的市场机会,所以很多企业都在考虑做啥,而不是考虑如何做,如何做得更好。

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产品机会,只要眼光独到,就可以赚到很多钱。

机会主义的思想左右着企业的战略选择。

在这样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企业,以寻求机会为重,并不重视人才的培养,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内部管理体系建设。

你的精力在什么地方,就会在什么地方有成就,当你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寻找新的市场机会的时候,就会找到很好的市场机会,但当市场机会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就会失败。

很多靠机会红利期发展起来的企业,他们沉不下心去研究企业管理,也沉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