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小学三年级体育第一学期第三次检查教案队形队列第13课时总第二十六课时教学内容:队列队形教学任务: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队列队形的方法与技巧。
2.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指挥的习惯,明确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变向跑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1、课堂常规:(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2、准备活动:(1)小游戏;“抓人”(2)小型徒手操。
(3)专项准备活动。
二、基本部分一、队列队形:1、集中注意力联系;(有效与无效)2、快快集合;3、稍息、立正、向右看齐;4、变换队形;组织练习1、训练步骤先摆横队队形,后摆纵队队形。
2、训练方法(1)轮流充当指挥员摆队形(2)评比会操。
3、教法:(1)示范讲解动作(2)分组练习(3)个别指导纠正4、练习:①学生认真听动作方法要领。
②学生分组练习。
③学生练习时精神饱满整齐一致。
三、结束部分1、放松活动要求:充分放松全身肌肉,抖动手臂和腿部,使之放松。
2、总结:小结本课的完成情况,宣布下节课的内容。
3、下课课后小记:第14课时教学内容:1、队列队形;立正、稍息、集合、解散;2、游戏:快快集合教学任务: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队列队形的方法与技巧。
2.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指挥的习惯,明确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变向跑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一)课堂常规: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1、小游戏;“抓人”2、小型徒手操。
3、专项准备活动。
二、基本部分(一)队列队形:1、立正、稍息、集合、解散。
2、集中注意力联系;3、快快集合;4、稍息、立正、向右看齐;5、变换队形;(二)组织练习1、训练步骤:先摆横队队形,后摆纵队队形。
2、训练方法(1)轮流充当指挥员摆队形(2)评比会操。
3、教法:(1)示范讲解动作(2)分组练习(3)个别指导纠正4、练习:①学生认真听动作方法要领。
②学生分组练习。
③学生练习时精神饱满整齐一致。
三、结束部分1、放松活动。
2、总结:3、下课课后小记:第15课时教学目标:发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学习内容:队列练习课间操学习步骤:一、开始部分: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部分:1、教师组织进行已学队列的复习争取使已学的队列能够更好的运用和展现在学习生活中2、示范原地踏步动作并呼口令让同学们跟着口令进行练习。
3、示范齐步走的动作并呼口令4、同时要强调的是在进行原地踏步和齐步走的时候要注意摆臂成直臂。
5、分组的进行练习,让同学们互帮互助的进行队列的复习,提高动作的整齐性。
三、基本部分:1、在教师带领下集体的把课间操复习一边。
2、教师在一旁观察同学们做操的质量发掘问题3、逐节的纠正和提高动作的质量。
4、组织学生分组练习。
巡回指导。
5、集体跟随音乐复习课间操6、跟随教师纠正和提高动作的质量同时也提高整体的整齐性四、结束部分:1、教师示范放松动作2、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放松。
课后小记:广播操教学第16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广播操预备节到第四节。
教学目标:1、技能目标: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形成正确动作、技能,使动作作到协调,优美。
2、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奔跑及地滚球的能力和对美的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广播操和地滚球的基本技术;教学难点:广播操中的跑跳步以及学生对动作的正确度地把握。
教学过程:一:课堂常规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2、了解本课学习的任务和目的;3、步入课堂二:螺旋形跑1、紧跟教师思路2、了解观察螺旋形跑3、跟随教师进行跑螺旋形跑要求:队伍整齐,精神饱满;要按次序路线跑。
愉快自觉轻松。
三:复习广播操1、了解观察教师的讲解及示范2、有疑问的进行解决问题3、集体练习4、分小组进行互相观察指导纠正。
5、对不到位或错误的动作进行纠正。
要求:整齐,精神饱满。
努力练习遵守纪律课后小记:第17课时教学内容:1、广播操的练习。
2.游戏《赶小猪》。
教学目标:1、技能目标: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形成正确动作、技能,使动作作到协调,优美。
2、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奔跑及地滚球的能力和对美的评价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广播操(音乐伴奏)(1)腹背运动要求:左手叉腰、右臂肩侧上屈要做的精确,该一拍到位就得到位,节奏正确。
(2)全身运动要求:第8拍时两手叉腰;全蹲;(3)跳跃运动要求:跑跳步尽量做对。
(4)整理运动要求:动作到位,节奏正确,最后一个八拍子要加三步踏步。
二、游戏:赶小猪1、导入;导语:有一群小猪很调皮,现在它们的主人很生气,为了小猪们能尽快进猪圈,他就邀请我们去帮忙赶小猪,他对我们说赶猪肚子,猪会进猪圈的,要不我们就去试试?2、认真听教师讲解3、紧跟教师的思路4、了解观察教师具体的示范动作,以及对做这个游戏的要求,5、集体进行练习6、进入比赛7、针对不足,加以纠正三、教师作小结四、师生告别课后小记:第18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广播操第五节到第八节。
2、跳过曲游绳。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广播操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2、技能目标: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形成正确动作、技能,使动作作到协调,优美;教学重点:学习广播操和掌握跳过曲游绳的基本技术;教学难点:广播操中跑跳步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课堂常规1、体育委员整队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教学内容3、步入课堂二.广播体操1、教师讲解广播操中的重要环节动作,并且做示范,叫一名学生上来示范。
2,引导学生进行练习3,教师观察学生的练习,并及时进行指导;4,针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三.蛇形跑1,紧跟教师思路2,了解观察蛇形跑3,跟随教师进行跑蛇形跑组织:成四列横队集合(如图)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要求:队伍整齐,精神饱满,要按次序路线跑。
四.课堂小节,结束课堂。
课后小记:乒乓球教学第19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乒乓球的球性。
2、学会用乒乓球拍颠球。
3、激发学习乒乓球的兴趣。
学习内容:颠球练习学习步骤:一、开始部分: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部分:1、队列练习;2、小型徒手操;三、基本部分:1、发给每位学生一块乒乓球拍和一只乒乓球,要求学生将球放在球拍上,静止在胸前保持10秒。
2、要求学生用球拍托球,将球拍沿身体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力图将球始终保留在球拍上。
3、要求学生用球拍托球,将手中球拍向左右两侧移动,速度不要太快,力图将球始终保持在球拍上。
4、要求学生用球拍托球,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并始终保持球拍与球的平衡。
5、要求学生颠球三次,使球弹起约20厘米高,最后一次用手把球接住。
6、要求学生颠球五秒钟。
比一比,谁点的次数最的多。
7、进行不同高度的颠球练习。
8、进行跪姿颠球。
9、进行坐姿颠球。
10、进行综合性颠球——站、跪、坐三种姿势结合的颠球练习。
11、介绍球拍的握法。
12、自愿组成2——3人小组依次练习。
四、结束部分:1、总结本课2、宣布下课课后小记:第20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乒乓球的球性。
2、学会利用球拍调整颠球的方向性。
3、提高对不同方向来球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
学习内容:颠球练习学习步骤:一、开始部分: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1、队列练习;2、小型徒手操;三、基本部分:1、距墙1米站立,握拍于胸腹之间。
让学生将乒乓球打向墙壁,高度约和自己的头顶齐平,并观察的反弹情况和自己用力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
最后,用另一只手接住弹回来的球。
2、在多次练习后,鼓励学生尝试用乒乓球拍颠击弹回来的球,使乒乓球拍颠击弹回来的球,使乒乓球改变成垂直向上方向,并能按垂直方向颠球5次。
3、同上练习,完成5次颠球后,把球弹向墙壁,看能否顺利地将球打到高度和头顶齐平的位置。
4、同上练习,不限垂直颠球次数,要求学生在感觉对球的控制很稳定时,将球击向墙壁并重新控制住反弹球,继续颠球。
然后,不断地缩短垂直颠球的次数,直到垂直颠球次数为1次,即每次对墙基球后插入一次垂直颠球。
5、进行有规律的颠球与反弹球组合练习。
先在每次对墙击球后插入的颠球次数递增1次,直到5次,然后递减,直到1次。
6、要求学生取消所有的垂直颠球,连贯地借反弹球,目标是连续借反弹球20次。
四、结束部分:1、总结本课2、宣布下课课后小记:第21课时学习阶段:水平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乒乓球的球性。
2、培养运动与交流与合作3、激发学习乒乓球的兴趣。
学习内容:颠球配合练习学习步骤:一、准备部分: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部分:1、队列练习;2、小型徒手操;三、基本部分:1、二人组合练习。
(1)把学生分成2人一组,相距80厘米面对面站立,约定同时开始垂直颠球,颠5次球后,换颠对方的球。
(2)同上练习,要求换球前的垂直颠球次数从5次开始递减,减至1次后,在递增至5次。
(3)每两名同学之间的距离增至1厘米重复上两个练习,但环球方式改变成将球向前上方打给对方。
2、三人组合练习(1)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呈三角形站立,相距80——100厘米。
右侧转30度,约定同时垂直颠球,5次后左侧转60度换颠左侧同学的球,5次后还原。
(2)同上练习,但第5次将球颠高,并迅速向右侧前进站在右侧同学的位置上,颠右侧同学的球。
(3)同上练习,但垂直颠球的次数不限,由1人出口令“换”,3人同时将球颠高并按约定轮换位置颠该位置同学的球。
(4)3人面向中间,在体前颠球,由1人观察情况,当3人颠球都比较平稳时发出“传”的口令时,同时将球斜击给同伴。
3、注意事项:(1)完成配合的次数越多越好,因此要注意并适应对方颠球的高度。
(2)距离要适当,以保证换球时尽量不移动站立的位置。
(3)换颠别人球的时候,要注意避免乒乓球拍在空中移动时发生碰撞的现象,可以2人商定路线,也可以先放下手,换位后再伸板。
四、结束部分:1、总结本课2、宣布下课课后小记:第22课时教学目标:1、提高接球时的应变能力。
2、增强对集体的责任感。
学习内容:颠球、反弹球的接龙游戏。
学习步骤:一、开始部分: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部分:1、队列练习;2、小型徒手操;三、基本部分:1、将学生分成6——8人一组,每人手持一块球拍。
拍成一路纵队,紧跟在排头后面,派头有一只乒乓球。
游戏开始时,排头用球拍将乒乓球颠起略比头高,然后转身跑至排尾,第二人上前接排头落下来的球并颠起同样的高度,然后同样转身跑向排尾,小卒中其余人重复同样的练习,力争球不落地,颠的次数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