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职业健康检查操作流程

(完整版)职业健康检查操作流程

职业健康检查操作流程
制订工作计划:用人单位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健康监护管
理办法》制订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计划。

识别危害因素:用人单位根据员工能够或可接触到包括原辅材料、中
间体、产品、副产品、废弃物等,对照卫生部《职
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识别。

: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强度、涉及范围等。

:用人单位确定具体岗位所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
数量。

:用人单位确定具体接触的人群范围和数量。

:用人单位应选择并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职业健检查。

:用人单位和检查机构协商一致后签订《职业健康检查委
托书》、《职业健康检查体检协议书》。

确定检查项目:用人单位向检查机构咨询,根据技术规范的要求、确定
检查项目。

:用人单位与检查机构协商确定检查的起止日期。

:用人单位通知员工体检时间和注意事项。

用人单位在
商定的体检日期前,向检查机构提供人员名单,包括:姓名、
性别、身份证号、工种、岗位危害因素等,形式为电子邮件、
书面、传真。

职业健康检查:检查机构根据委托协议、按照有关规范为员工进行职业
健康检查,并提出评价和处理建议。

体检结果领取:用人单位按委托协议规定时间领取体检结果报告。

用人单位按委托协议规定时间向检查机构支付体检费用。

体检结果发放:用人单位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告知员工本人,并将
签收记录件复印加盖公章后返回检查机构。

提供咨询服务:检查机构以适当的方式向用人单位、劳动者提供咨
询和解释。

落实处理意见:用人单位根据体检处理意见进行复检、调离、医学
观察、进一步检查治疗等。

监护资料归档:用人单位将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复检报告、医学观
察结果、调离情况等和员工签收记录一起归入员
工职业健康检查个人档案。

监护资料应用: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只能用于以保护劳动者个体和
群体的健康为目的的相关活动。

劳动者有权了解
自己的健康资料,并有权得到资料的复印件。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内容包括:
(1) 用人单位概况和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要生产工艺;
(2)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和各车间、岗位接触人数分布;
(3) 有关职业健康监护的文件材料;
(4) 工作场所职业病有害因素监测资料;
(5) 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及体检协议书;
(6) 职业健康检查个人档案,包括医学检查各种记录、问卷、表格和实验检查单等;
(7)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
(8) 职业病患者及职业禁忌证者报告卡;
(9) 用人单位根据评价报告书的相关建议采取的整改措施,对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证者的处理和安置记录;
(10) 其它在职业健康监护中用人单位提供的资料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记录整理的相关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