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理论知识2、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7.在数学课标中,对总体目标部分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第一学段: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
第二学段:数的认识,数的计算,式与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探索规律。
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
C E )4、“一题多解”属于C、发散思维E、求异思维5、能力发展和知识、技能掌握的关系是(E)A、同步发展B、能力发展快C、能力发展慢D、能力与知识技能无关E、以上都错6、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划分为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7、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教学组织形式有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现场教学E、课堂教学8、我国的课程一般通过体现。
A、课程计划B、学科课程标准C、教科书9、新课改强调( C D )A、“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B、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C、师生共成长D、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E、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13、教学评价一般应遵循(ABCDE)原则A、客观性B、全面性C、指导性D、科学性E、激励性(ABCD)14、课外作业的形式主要有A、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B、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C、各种书面作业D、各种实际作业E、各种体育活动( ABCDE )15、“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说明学生A、生理和心理都不太成熟B、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C、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D、学生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E、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所难免( ABC )17、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A、教育目的的全面性B、教育任务的多样性C、劳动对象的差异性(ABC )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的“三个要向”是A、面向全体学生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C、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六艺”是指A、礼、乐、射、御、书、数20、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是指()A、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E、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CD )2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理论即C、潜意识D、人格三分法(AD )22、注意具有等特性。
A、指向性D、集中性(ABCD )23、衡量记忆力好坏的标准有:A、敏捷性B、持久性C、准确性D、准备性ABCD )24、思维过程可概括为等过程。
A、分析与综合B、比较与分类C、具体化与系统化D、抽象与概括(BDE )25、下列对气质的看法,正确的是B、气质无好坏D、气质主要是遗传的结果 E、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外部表现( CDE )26、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应从三个维度去考虑。
C、操作D、内容E、产物( ABC )27、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差异。
A、类型B、发展水平C、表现早晚( E )29、长时记忆主要以编码为主。
A、物理特征B、形象特征C、听觉D、视觉E、意义( ABCD )30、心理学研究认为,遗忘的原因可能是A、记忆痕迹的消退B、受到其它刺激的干扰C、受到压抑D、提取的线索不明显( ADE )31、心理学认为,无论何种问题都具有三个特点,即A、问题的初始状态D、问题的目标状态E、从原始状态到目标状态转换的一系列认知和操作( E )22、知识与智力的关系可以表述为E、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C )3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C )35、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知识(广义的)和技能的关系是:技能可以用知识来解释●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D.教育问题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B.夸美纽斯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教育漫话》、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C.学校绩效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 B.沟通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B.不平衡性9.(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C.教育目的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D.社会性功能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D.复式教学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B.夸美纽斯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A.相对评价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二、多项选择题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C.对个性的理解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E.对集体的看法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互访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ABC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ABCe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导向功能 C.调控功能 E.评价功能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B.准备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B.直线式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bcde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1.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c)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3.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答案:A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教育途径是(c)A.课外校外教育B.各科教学C.班主任工作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干扰(a)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能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c )性格B.气质C.能力D.兴趣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B.错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B)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最近效应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必修___课程,自小学__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3_课时。
解决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的兴奋水平比较有利。
A.对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B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A.对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智力年龄的概念是比纳提出的。
A.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A.原型记忆过程包括()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B.古代社会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选择性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对人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A.对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定势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
A.对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B.晕轮效应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教育现象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D.常模行动研究法的操作步骤和程序一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A.对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D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C.操作熟练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A.对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在全人类中,智力呈()A.常态分布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人机互动与交流。
A.对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A.个性心理条件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
A.对一般地,教学中的感知可以区分为如下方式() C. 直接感知、间接感知“学”主要指获取知识技能,“习”主要指巩固知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