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2016年对口单招最新模拟试卷

江苏省2016年对口单招最新模拟试卷

江苏省2016年对口单招最新模拟试卷语文说明:①本套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00分。

所有题目的答案均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否则答题无效。

②本次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Ⅰ卷(25分)一、语言基础知识选择题(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果蠃(luǒ)中枢(shū)苛(kē)刻炫(xuàn)耀B.惬(qiâ)意甬(yǒnɡ)道瞋(chēn)视忖度(dù)C.寒暄(xuān)俨(yǎn)然媲(pì)美契(qiâ)约D.攒(cuán)射杀戮(lù)机杼(shū)场(chǎnɡ)院2.下列句子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善于思考的人,既能集中群众的智慧,又能超跃前人的思想。

B.在中世纪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基于商业扩张的须要,建立起自己的法律体系和商业法庭。

C.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

D.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辨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经过工程队夜以继日的整饰,这条街道两旁原本破旧不堪的老屋现在焕然一新。

B.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呆子,除了书本知识,什么都不会。

C.文天祥为国家殒身不恤的品德、九死不悔的精神使他名垂千古。

D.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4.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是一项()A.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一样,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拟人)B.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

(排比)C.四叔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顶针)D.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借代)5.下列作家作品等知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春末闲谈》鲁迅杂文B.《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小说C.《五月的鲜花》梁思成音乐评论D.《亡人逸事》孙犁散文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6-10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

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时,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

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还有不足之处。

缯是丝织物,丝织物光亮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

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

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

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而不同。

旧籍记载荔枝,说到有的品种皮粗厚,刺尖,唐代徐夤诗云“龙绢壳绽红纹粟”,就已观察到这种构造。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长在树头,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说它是“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明郭子章),“红云几万重”(宋邓肃)那样绚丽烂漫的动人景色了。

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明陈辉)正是指的七月。

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

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上大而下稍小。

蒂部略凹,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

下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

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

旧记载有细长如指形的“龙牙”,有圆小如珠的“珍珠”,这些品种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没有了。

——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6.下列关于选文出处及相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科学小品文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

B.课文按照逻辑顺序准确依次说明了荔枝的生态及生产知识。

C.课文大量使用下定义、分类别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课文语言具有科学性和文学性的特点。

7.关于选文第1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引用《荔枝图序》的文字和向老师质疑的故事,意在引出说明对象。

B.引用故事开头,符合学生寻求解答的阅读心理,也使文章显得亲切活泼。

C.《荔枝图序》通过对荔枝形态结构的说明,让读者对荔枝有了初步的印象。

D.引用此文,意在批评当时老师知识的欠缺和学生“钻牛角尖”的学习方式。

8.关于选文第2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段主要介绍了荔枝的外壳,突出了外壳红色的特点。

B.本段照应了上段“壳如红缯”的说法,指出了白居易说法的不足。

C.中国人在唐代就已经对荔枝壳的外形构造进行了细致观察。

D.本段运用了打比方、引用等说明方法介绍荔枝外壳的构造特点。

9. 关于选文第3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段主要介绍了成熟荔枝的颜色、成熟期和主要产地。

B.选段引用的三句诗歌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选段中引用的诗文,照应了课文的题目。

D.“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六月”指的是阴历六月。

10.关于选文第4段说明荔枝稀缺品种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使读者对荔枝的形状有全面完整的了解。

B.突出这些特殊的荔枝果形,体现说明的科学与严谨。

C.增添文章的趣味性。

D.说明我国荔枝品种繁多。

三、文言文(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ī)B.销锋镝(dí),铸以为金人十二C.举酒属(shǔ)客,诵明月之诗D.客喜而笑,洗盏更(ɡēng)酌1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的是()A.赢粮而景从B.序八州而朝同列C.侣鱼虾而友麋鹿D.相与枕藉乎舟中1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余音袅袅,不绝如缕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D.合从缔交,相与为一14. 下列句子在句式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今安在哉A.客何为者B.客有吹洞箫者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D.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15. 下列各句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王维,唐代诗人,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B.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C.北宋第一个大力写作慢词的作家是辛弃疾。

D.贾谊,西汉文学家、政论家。

《过秦论》出自《新书》。

第Ⅱ卷(75分)四、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5分)16. 《山居秋暝》中点题的诗句是,。

17.叹年来踪迹,?(柳永《八声甘州》)18.王国维曾用《青玉案·元夕》下片中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来形容“人生三大境界”中的第三境界。

五、文学作品欣赏(20分)(一)(10分)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19.“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中“皱”是的象征,而“美丽”透露出的人格魅力暗指是美丽的。

(每空填4字,2分)20.这首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它有何象征意义?(4分)21.诗中有两处运用了“疲倦”一词。

试分析这两处“疲倦”的意义。

(2分)22.这首诗的语言“有声有色”。

请从“色”的角度举例分析。

(2分)(二)(10分)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23.选段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文章?(2分)2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描写的两幅画面。

(2分)(1)(2)25.选段景物表现了北国之秋怎样的特点?(用三个词语回答,2分)26.画线句子从感官的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北国之秋的什么特点?(4分)六、文言文阅读理解(10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每题1分,共2分)(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28.指出下面句子加点词的活用方法,并解释。

(2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活用方法:含义:29.写出第二段中出现的一个成语:。

(1分)3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31.请写出本文使用的最主要的两种论证方法。

(2分)(1)(2)3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七、应用文写作(10分)33.阅读下面的材料:5月31日上午5点10分,天华餐饮集团行政助理张莲接到蔬菜供应商山野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成的电话。

李成告诉张莲,由于山野公司的车辆在送货途中发生了车祸,无法及时将天华餐饮集团预定的500公斤新鲜蔬菜送到。

李成表示,他们将就近调配500公斤蔬菜送到天华餐饮集团,但会比预定时间迟到30分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