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注意记实例)
吸收: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浮尘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
反射: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散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波长越短,越易被散射。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其能量集中在可见光,
因为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 能量集中在红外光, 绝大部分可被对流层大气中的CO2、水汽和浮尘所吸收。
故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2、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进行保温。
{ 实例 } ①夏季的白天阴天的气温会比晴天低?--- 反射
②晴朗的夜晚,朝霞或晚霞,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红色交通信号灯,
阴天房间里、教室里没有阳光也是明亮的--- - 散射
③有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度高----大气逆辐射强
④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云少, 大气逆辐射弱 , 保温作用弱
⑤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二氧化碳 , 浮尘多 , 大气逆辐射强 , 保温作用强
二、大气运动
一、热力环流 ------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注意:气压大小比较方法:
(1)“高高低低”:如图所示,同一水平面上,附近的等压面向高处凸的是高压区,附近的等压面向低处凹的是低压区。
(① >②,③>④);
(2)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介于高压区和低压区之间。
(① >⑤=⑥>②,③>⑦>④)(3)同一地点,海拔越高, 气压越低。
( ② >③ ,① >④ )。
综上,① >⑤ =⑥ >② >③ >⑦ >④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力大小:风力取决于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取决于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大小
故同一幅图 , 等压线越密集 , 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力越大。
2.两种主要风向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3.风向的判断与画法:
①绘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根据“南左北右”画出风向:高空:平行于等压线;近地面:斜交等压线(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的右边,南半球在左边;摩擦力始终和风向相反。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2)地转偏向力:不改变风速,只改变方向。
摩擦力可以减小风速。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与季风环流
( 一 ) 气压带和风带形成与移动(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由热力因素形成的: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由动力因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北移;
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南移.
上图为北半球冬季情况,因为气压带、风带均偏南。
注意看课本P45 全球大气环流和地面气压带的分布图(根据图会判断风带及风向,气压带
及形成原因,以及各个气压带的干湿性质)
(二 )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对气压带的影响
2、对风带的影响 --- 季风(记 P53 图)
季节风向成因性质东亚季风冬季西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寒冷干燥(以 35° N即“秦岭—淮河”夏季东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高温湿润为界: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
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季风冬季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低温干燥(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西南风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湿热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大陆西部和热带地区)
1、单一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P41)
例:(1)热带雨林气候:位于10° S 和 10° N 之间
成因: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 2)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南北纬40° -60 °大陆西岸
成因:全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特点:全年温和多雨
( 3)热带沙漠气候:位于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 °之间
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特点:全年炎热干燥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1)地中海气候:南北纬 30° -40 °大陆西岸
成因:副热带高压带 ( 夏季 ) 和盛行西风带 ( 冬季 ) 交替控制特
点:夏季炎热干燥 , 冬季温和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 10° -20 °
成因: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特点: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气候小结:中纬度的四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判断(以亚欧大陆为例):在中纬度地区,除全年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外,如图中所示:只有温带季风气候最
冷月气温低于0 度;只有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冷锋暖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晴朗气温低、气压高、晴朗
过境时阴雨(雪)、大风、降温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寒潮,沙尘暴春雨绵绵
降水始终发生在冷气团一侧
当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时,形成准静止锋,会带来连续的阴雨天气,如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 6、7 月份,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天气。
2.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流状况气旋反气旋
气压状况低气压高气压
水平运动四周流向中心中心流向四周
垂直运动上升下沉
天气阴雨晴朗
举例台风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3、锋面气旋:
不管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面向地图,左边一定是冷锋,右边是暖锋。
降水均在冷气团那一侧,又因为北半球冷气团在北,南半球冷气团在南,所以北半球锋面气旋雨区在北侧,南半球锋面气旋雨区在南侧。
五、水循环和洋流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⑦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⑧蒸发(蒸腾)
人类影响:修建水库和跨流域引水主要是影响地表径流。
水循环的意义:使陆地水得到更新;使物质和能量得到交换;影响全球气候,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二、洋流
1、概念: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2、分类:
风海流:北太平洋暖流(盛行西风—西南风引起)、北大西洋暖流(盛行西风—西南风引起)、北赤道暖流(东北信风引起)、南赤道暖流(东南信风引起)和西风漂流(盛行西风—西北
风引起)所以洋流的主要动力:盛行风。
补偿流:一般是南北向流动的。
3、分布
要求:对照书本P48-50 ,将各洋流名称和世界四大渔场的位置标注在图上相应位置。
4、注意:分布规律及图示
1)北半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洋流------ 顺时针
南半球中低纬度------ 逆时针。
2)北半球中高纬度气旋型-----逆时针;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是典型的西风漂流顺时针。
3)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盛行西南风,所以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冬季盛行东北风,是逆
时针的大洋环流。
5.北大西洋暖流:使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
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影响的西风漂流有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暖流)南半球
是西风漂流属于寒流
5、洋流的影响
(1)气候:①暖流:
增温增湿
例: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摩尔曼斯克港全年可通航也与北
大西洋暖流有关
②寒流:降温减湿,使沿岸形成荒漠环境
(2)渔场(要求在 P50 中明确位置)①寒暖流交汇形成:
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和北海道渔场
②上升流形成:秘鲁渔场
(3)航海:顺洋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逆洋流航行速度慢,耗燃料多。
寒暖流交汇处
易形成水雾,不益航行。
(4)洋流可加快海洋污染的净化速度,但同时也扩大了污染范围
6.厄尔尼诺现象:东太平洋(来自秘鲁附近的海区),是赤道暖流向南流动,引起秘鲁沿岸水温升高。
引起秘鲁、厄瓜多尔形成洪涝灾害;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旱灾。
六、地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