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叠合板施工方案

叠合板施工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 (2)2.工程概况 (2)3.施工准备 (4)4.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 (11)5.施工部署 (22)6.质量保证措施 (27)7.成品保护措施 (28)8.安全文明保证措施 (29)9.应急预案 (31)1.编制依据:1.1万科·翡翠湾地块工程承包合同1.2万科·翡翠湾地块工程施工图纸1.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1.4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DB37/T 5018-2014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6《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制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DB37/T 5020-2014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1.8《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DB37/T 5019-2014 1.9《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15G366-11.10《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1.11《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276-2012)2.工程概况:2.1工程特点2.1.1工程性质与作用工程名称:万科·翡翠湾块工程结构类型: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建筑总面积约为10万平米。

2.1.2工程特征分项工程概况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

预制板既是楼板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的永久性模板,现浇叠合层内可敷设水平设备管线。

叠合楼板整体性好,刚度大,可节省模板,而且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3.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3.1.1学习规范、图集,学习设计图纸及转化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并做好图纸会审。

3.1.2确定预制构件吊装顺序,并按照顺序将各编号构件进行排列。

3.1.3编制构件进场计划。

叠合板为甲供材,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向建设单位提供分段供材计划。

3.1.4确定吊装使用的机械、吊具、辅助吊装钢梁等。

统计吊运材料量确定塔吊数量:由于增加了叠合板卸货与安装的工作,塔吊使用频繁,尽可能安排一般每栋楼安排一台塔吊,再辅以考虑施工分段及流程,避免冲撞临近塔吊塔身、建筑物主体。

根据单块叠合板构件(包括楼梯)重量、吊臂长度、吊臂长度、塔身间距进行选型。

塔吊定位需要考虑同时覆盖钢筋制作场、叠合板堆场、运输车卸货点,以及楼栋安装平面不同堆场对于吊运重量要求:按照就重原则,在有预制楼梯时,塔吊一般就近楼梯设置,考虑最大单板重量及最远单板重量在塔吊工作范围,并考虑塔身之间间距,避免碰撞。

塔吊布置详见平面布置图。

采用构件供应厂家提供的专用吊具进行吊装,供应厂家同时提供相应的吊具安全保证资料,吊装时根据深化设计布置吊点及位置,确保各吊点受力均匀。

吊索与构件水平面所成夹角不宜小于60°,不应小于45°。

3.1.5确定支撑体系方式。

采用钢管+顶托+方钢管龙骨支撑方式。

3.1.6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并报审。

对塔吊司机、信号指挥、钢筋工、木工、砼工、吊装人员等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3.2劳动力准备:吊装施工必须持证上岗,施工前将特殊工种报项目部备份。

3.3 施工机具准备:3.4材料准备主要材料计划如下表所示:叠合板生产计划详附件43.5其他准备3.5.1在深化设计时考虑吊线孔、泵管孔、线盒位置以及穿线管直径等因素。

3.5.2设计时考虑装修图中灯位。

3.5.3编制工业化构件进场及施工计划,详见附件3.3.5.4施工现场道路平整度、堆放场地硬化。

3.5.5底板与车厢载板间应有一定空隙,垫木放置在桁架筋侧边,板两端(至板端200mm)及中跨均应设置垫木且间距不大于1.6m,板与板层间垫木上下对齐,不同板号分别堆放,堆放高度不宜大于6层。

现场堆放同上述要求。

3.5.6叠合板堆放点靠近主干道,减少卸货时间;堆放点硬化处理,排水顺畅;根据安装顺序,向生产单位提出叠合板的装车顺序,叠合板卸货时按照平面吊装顺序图逆序堆放,便于吊装顺序开展,减少安装时间;各单体预制板划分种类,预留吊运操作间距,分类堆放。

根据安装顺序向生产厂家提出顺向装车计划,使用工业化构件堆放场地备两层材料。

3.5.7叠合楼板安装工作由具备施工资质和吊装经验的人员进行专业施工。

3.5.8装配式结构正式施工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进行试吊装、以检查复核构件尺寸、机械起吊工况,堆放位置是否合适,构件吊装的顺序,节点钢筋相互交叉顺序、根据试吊情况调整完善施工方案。

3.5.9根据设计及方案的规定进行设计验算或试验,并应根据预制构件形状及尺寸设置钢丝绳吊索及分配梁、桁架,以保证吊车主钩的位置与构件重心重合。

3.5.10装配式结构的施工全过程应对预制构件及其上的建筑附件、预埋件、预埋吊件等采取施工保护措施,避免构件出现破损或污染现象。

4.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工艺流程搭设临时支撑→调平支撑龙骨→叠合板安装→安装板上层钢筋网片→水电预埋→绑扎负弯矩钢筋→浇筑混凝土→养护→拆除临时支撑→板底拼缝处理施工。

4.1预制构件进场验收4.1.1预制构件上标明生产单位、构件型号、生产日期和验讫章。

4.1.2构件上预埋件、插筋和预留孔洞的规格、位置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4.1.3预制构件不应有断裂等严重缺陷。

4.1.4预制板缺棱掉角不大于20㎜,且不能透底,否则混凝土浇筑时漏浆修补观感不佳。

4. 2叠合板支撑体系采用钢管+顶托+方钢管龙骨支撑方式。

4.2.1材料选用:采用扣件式Φ48×3.6钢管堂支撑架,主龙骨采用50×50mm方钢管。

4.2.2方案设计方钢管龙骨垂直于板缝方向布置,立杆间距沿龙骨方向1.2米,垂直于龙骨方向立杆间距为≤1.2米。

立杆底设脚手板,离地20cm设置扫地杆,横杆步距1.8米。

水平杆采用6m~2m钢管进行搭设,其采用对接接扣件进行接长,端部可采用钢管搭接接长。

相邻水平杆连接扣件必须相互错开,不得出现在同一纵(横)距内。

叠合板间板缝处,按设计要求使用发泡聚乙烯条塞缝。

后期使用抗裂砂浆复合网格布进行底板补缝处理。

4.2.3叠合板周圈支座模板启口上粘贴海绵条防漏浆,而叠合板与现浇板交界处根据不同板厚,在不同位置粘贴海绵条防止漏浆。

4.2.4叠合楼排架支撑、梁上口标高的偏差验收标准按模板工程底模上表面标高执行,其标高允许偏差为±5㎜。

4.2.5采用激光扫平仪复核对排架及梁顶面标高检查,当排架标高不符合要求时,及时对排架的可调顶托进行调整,当梁上口标高不符时,检查梁的截面尺寸及梁底标高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调整至符合要求。

4.2.6拆模强度执行DB37/T 5019-2014第4.3.4条规定。

4.3吊装施工4.3.1.构件准备(1)检查预留孔位置、数量,是否畅通。

(2)检查构件预埋吊环(或用于做吊点的钢筋桁架)边缘砼是否破损开裂,吊环本身是否开裂断裂。

(3)梁板楼梯搁置边缘及相应搁置位置已根据标高线切割整齐(4)人工粗糙面平均深度不小于5mm。

4.3.2.构件吊装(1)水平构件吊装前应清理连接部位的灰渣和浮浆;根据标高控制线,复核水平构件的支座标高,对偏差部位进行切割、剔凿或修补,以满足构件安装要求。

(2)在相应的梁旁模或其他支承结构上标出定位线(3)叠合板吊装时必须专人进行指挥,当叠合板到达楼面高度时,应按图纸要求调整板的方向。

确保叠合板板搁置于梁侧板上,深入梁内距离为15mm 。

(4)按吊装整体顺序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推进,每跨内按照先外后内、先不规则后规则的顺序进行。

(5)叠合板尽可能一次就位,以防止撬动时损坏薄板。

(6)叠合板定位、锚固长度等应在安装过程中进行平行检查,检查合格方后脱钩。

(7)铺设网片前可在板面接缝处批嵌抗裂砂浆,避免现浇层振捣漏浆。

(8)检查板侧边与梁模板侧边应在统一平面上,板的接缝确保密拼。

(9)用激光扫平仪检查板底标高差小于5mm,板底平整度小于5mm ,水平度极差小于10mm。

接缝高低差须控制在5mm,方可确保相邻两板下表面平整度不大于5mm。

预制板自身水平度极差控制在5mm以内,结合梁侧模、横肋木方水平度误差允许值5mm,即使两者误差正向相交,板底水平度极差也可控制在10mm以内。

构件搁置长度偏差控制在5mm以内,这样可以同时满足构件中心线对轴线位置偏差。

每层通过预留的垂线孔自起始层使用激光铅垂仪引放控制轴线,控制轴线累计偏差。

4.4叠合板钢筋绑扎4.4.1 工艺流程:清理板面及板缝,并整理墙插筋→绑扎板缝附加筋→绑扎支座负弯短筋→质量检验4.4.2 清理叠合板面及板缝的杂物,按图纸要求整理墙插筋。

4.4.3 绑扎拼接板缝附加抗剪筋及构造筋,保证抗剪筋在板内锚固长度15d。

4.4.4 绑扎支座负弯矩筋,其保护层保证不大于20mm,其与架立筋每扣均绑扎,负弯矩筋下加设钢筋马凳,以保证负弯矩筋正确的空间位置。

4.4.5 支座负弯矩筋绑好后,不准踩在其上作业或行走,并派专人看护和修整,保持其正确的空间位置。

4.4.6安装水电管线时,不得任意切断和位移己绑好的钢筋。

4.5机电线管预埋施工工艺工厂内按图划线定位→预制板内盒、箱稳固→平台现浇层内配管→扫管穿引线4.6节点及叠合板混凝土浇筑4.6.1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内及叠合面垃圾清理干净,并应剔除叠合面松动的石子、浮浆。

4.6.2构件表面清理干净后,应在混凝土浇筑前24小时对节点及叠合面充分浇水湿润,浇筑前1小时应吸干积水。

4.6.3叠合板与周边现浇砼结构连接处,浇筑砼时应加密振捣点。

4.6.4砼浇筑时,不应移动预埋件位置,且不得污染预埋外露连接部位。

4.6.5叠合板混凝土浇筑后12h内应进行覆盖浇水养护,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宜采用棉毡或棉被养护,养护时间应满足规范要求。

4.7预制楼梯施工方法4.7.1构件堆放垫木避开楼梯薄板处,在垫木外套塑料布,避免接触面损坏。

4.7.2吊装梯段吊装应在本层两个休息平台(含梯梁)混凝土浇筑、养护后进行,结构施工上一层时吊装两跑楼梯板。

吊装前使用砂浆将楼梯梁与梯段连接处找平。

控制线:在平台上划出安装位置(左右、前后控制线),并根据休息平台完成面标高,在墙面上划出标高控制线;复核:对各控制线进行复核;钢丝绳:根据梯段角度计算出吊装用两根钢丝绳长度差78cm,进行加工制作。

起吊:将吊装专用钢丝绳与楼梯板预埋的吊环连接,起吊楼梯段,重点保证楼梯踏步顶面水平;就位:按照图纸在设计位置就位。

就位时,先找好楼梯板的平面控制线,再缓缓下降吊装就位;校正:基本就位后再用撬棍微调楼梯板,直到位置正确,搁置平实。

安装楼梯时,应特别注意标高正确,下口用砂浆或流动性较好的灌浆料填实,校正后再脱钩;灌孔:将楼梯板前端预留孔与梯梁上的埋件使用砂浆浇筑连接;成品保护:采用废旧木板保护梯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