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编制依据 (3)1.1施工图纸 (3)1.2主要规范规程 (3)二、工程概况 (4)2.1项目概况 (4)2.2预制构件概况 (4)2.3开工前准备工作 (4)2.4检查构件情况 (4)三、施工部署 (4)3.1构件统计 (4)3.2进场预制构件数量及频次 (5)四、预制构件检查验收 (7)五、预制构件运输 (8)5.1预制构件的卸货、堆放 (8)六、预制构件吊装 (9)七、预制构件安装 (10)7.1叠合板安装施工工艺流程 (10)7.2材料准备 (11)7.3叠合板安装施工要点 (11)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2.1项目概况2.2预制构件概况2.3开工前准备工作1、组织各级施工人员,技术工人认真学习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构件术语,构件安装流程,装配式各项施工及验收规范,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技术工人对本工程的技术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
2、组织现场施工人员熟悉审查图纸,提出存在的问题,在图纸会审中解决,并做好会审记录。
3、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较可行的分布分项施工方案,并在施工前进行详细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
4、组织技术人员根据施工计划编制材料进场计划,并将前期材料计划提交供货方,保证材料的按时供应。
5、根据工程特点,制定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制度。
从根本上提高技术资料的作用,保证技术资料的及时、完整、齐全。
各项隐蔽签证及技术资料要及时整理交由建施单位、监理单位签字。
6、加强材料出厂合格证、备案登记证收集整理工作。
7、核对已施工完成的结构的砼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4检查构件情况1、熟悉图纸。
2、核实已完成的叠合板后浇砼强度达到10MPa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三、施工部署3.1构件统计本项目1#~4#楼住宅楼施工中采用了预制叠合板进行施工。
本项目预制叠合板的尺寸差别大,叠合板根据设计图纸尺寸不同有:1260×2800、1765×3600、1315×2800、2380×4400、1900×4400、1215×2800、1365×2800、1830×4000、2115×3400、1165×2800、1465×3200、1830×3700、1265×3500、1865×3400、2020×4200等16种尺寸和1365×3100、1865×3400、1865×3400、2020×4200、1265×2800、1315×2800、1830×4000、1900×4000、2065×3400、1165×2800、1630×3700、1900×3700、1615×3200、1900×3800、1980×4200、1865×3200等16种尺寸。
构件尺寸的不同会给预制叠合板的生产、运输、堆放、吊装、配套等都有关联。
3.2进场预制构件数量及频次1#~4#楼构件进场时间根据现场进度为准,每次进场预制构件数量不少于一层楼的数量,每楼层构件的进场时间间隔将根据施工进度通知决定。
预制构件制作:1 、预制构件制作单位应具备相应的生产工艺设施,并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必要的试验检测手段。
2 、预制构件制作前,应对其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技术交底,并应制定生产方案;生产方案应包括生产工艺、模具方案、生产计划、技术质量控制措施、成品保护、堆放及运输方案等内容。
3、预制构件制作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生产、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如预制构件制作详图无法满足制作要求,应进行深化设计和施工验算,完善预制构件制作详图和施工装配详图,避免在构件加工和施工过程中,出现错、漏、碰、缺等问题。
对应预留的孔洞及预埋部件,应在构件加工前进行认真核对,以免现场剔凿,造成损失。
4、预制构件用混凝土的工作性应根据产品类别和生产工艺要求确定,构件用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和《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1等的规定。
5、预制构件用钢筋的加工、连接与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等的有关规定。
6、预制构件模具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当设计有要求时,模具尺寸的允许偏差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表:预制构件模具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注:l为模具与混凝土接触面中最长边的尺寸。
7、预埋件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2.4的规定。
表:预埋件加工允许偏差8、固定在模具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中心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2.5的规定。
表11.2.5 模具预留孔洞中心位置的允许偏差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9、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预制构件的隐蔽工程检查,检查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1 )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间距等;2)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质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等;3 )箍筋、横向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间距,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及平直段长度;4 )预埋件、吊环、插筋的规格、数量、位置等;5 )灌浆套筒、预留孔洞的规格、数量、位置等;6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7 )夹心外墙板的保温层位置、厚度,拉结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8 )预埋管线、线盒的规格、数量、位置及固定措施。
10、应根据混凝土的品种、工作性、预制构件的规格形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振捣成型操作规程。
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并宜采用机械振捣。
11、脱模起吊时,预制构件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15N/mm2。
12、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生产前应制定预应力施工技术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要求。
13、预制构件采用洒水、覆盖等方式进行常温养护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的要求。
14、预制构件采用加热养护时,应制定养护制度对静停、升温、恒温和降温时间进行控制,宜在常温下静停2h~6h,升温、降温速度不应超过20℃/h,最高养护温度不宜超过70℃,预制构件出池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不宜超过25℃。
四、预制构件检查验收1、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且不宜有一般缺陷。
对已出现的一般缺陷,应按技术方案进行处理,并应重新检验。
2、预制构件的允许尺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1.4.2的规定。
预制构件有粗糙面时,与粗糙面相关的尺寸允许偏差可适当放松。
表:预制构件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注:1)为构件最长边的长度(mm);2)检查中心线、螺栓和孔道位置偏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偏差较大值。
3、预制构件检查合格后,应在构件上设置表面标识,标识内容宜包括构件编号、制作日期、合格状态、生产单位等信息。
五、预制构件运输5.1预制构件的卸货、堆放1)、预制构件的运输车辆应满足构件尺寸和载重要求,装卸与运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2)装卸构件时,应采取保证车体平衡的措施;3)运输构件时,应采取防止构件移动、倾倒、变形等的固定措施;4)运输构件时,应采取防止构件损坏的措施,对构件边角部或链索接触处的混凝土,宜设置保护衬垫。
1、在吊装作业时必须明确指挥人员,统一指挥信号2、不同构件应按尺寸分类叠放3、上下构件之间必须有防滑垫块,上部构件必须绑扎牢固。
4、构件运输进场后,应按规定和编号顺序有序的摆放在规定的位置,场内堆放地必须坚实,5、预制构件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1)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2 )预埋吊件应朝上,标识宜朝向堆垛间的通道;3 )构件支垫应坚实,垫块在构件下的位置宜与脱模、吊装时的起吊位置一致;4 )重叠堆放构件时,每层构件间的垫块应上下对齐,堆垛层数应根据构件、垫块的承载力确定,并应根据需要采取防止堆垛倾覆的措施;5 )堆放预应力构件时,应根据构件起拱值的大小和堆放时间采取相应措施。
6、防止构件下沉和变形。
7、堆码构件时要码靠稳妥,垫块摆放位置要上下对齐,受力点要在一条线上。
8、装卸构件时要妥善保护,必要时要采用软质吊具。
9、随运构件应标明构件的名称和编号。
六、预制构件吊装6.1吊装前准备要点1、预制构件吊装前必须整理吊具,并根据构件不同形式和大小安装好吊具,这样既节省吊装时间又可保证吊装质量和安全。
2、预制构件进场后根据根据编号和吊装计划的吊装序号在构件上标出序号,并在图纸上标出序号位置,这样可直观表示出构件位置,便于吊装工和指挥操作,减少误吊几率。
3、预制构件吊装前下部支撑体系必须完成。
6.2预制构件吊装要点测量、放线(测量并弹出相应构件端部和侧边的控制线)→构件进场检查(复核构件尺寸和构件质量)→构件编号(在构件上标明每一个构件所属的吊装区域和吊装顺序编号,便于吊装人员辨认)→吊具安装(根据构件形式选择钢梁、吊具螺栓,并检查吊具螺栓等的安全性)→起吊(将构件吊至离车(地面)20-30㎝,采用水平尺测量水平,并将其调整至水平)→吊运(安全、快捷的吊至就位地点上方)→就位、调整(首先根据平面图和构件上的标识确定安装方向,然后按照已放出的控制线将构件就位,再使用水平尺等将构件调平)→调节支持(板就位后调节支撑立杆,确保所有立杆全部受力)。
6.3吊装顺序楼预制叠合板吊装顺序图楼预制叠合板吊装顺序6.4吊装用吊具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设计、验算或试验检验。
吊具应根据预制构件形状、尺寸及重量等参数进行配置,吊索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且不应小于45°;七、预制构件安装7.1叠合板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叠合板安装准备→测量放线→搭设脚手架→叠合板吊装→叠合板校正→拼缝处支模→水电管线铺设→叠合板钢筋绑扎→叠合板砼浇筑7.2材料准备1、叠合板支撑体系,详模板专项方案2、安装工具,水准仪、水平尺、专用吊钩、专用吊具、撬棍等。
7.3叠合板安装施工要点1、安装准备根据施工图纸,检查叠合板构件类型,确定安装位置,并对叠合板吊装顺序进行编号。
Φ48钢管、直角扣件、底座、可调U型托撑、50㎜×70㎜矩管作支撑龙骨。
2、搭设满堂钢管支撑架钢管架体立杆底部垫木方,纵横间距详模板专项方案,步距≤1500㎜.3、施工准备材料准备→放底座→安放立杆→连接腰杆→连接扫地杆→安可调U型托撑→放置木方→调整、校核、标高→稳固性检查→检查验收4、流程描述(1)材料准备a. 直角扣件、底座、无开裂、破损、质量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