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必须掌握哪些成语典故
我们日常使用的许多成语,其实都来源于一些成语典故,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
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初中生必须掌握的成语典故,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发愤忘食的故事:
【成语】:发愤忘食
【拼音】:fāfèn wàng shí
【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奋。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路来到楚国叶县。
县官沈诸梁间子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回答不上来。
后来子路把沈诸梁的问题告诉给孔子,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呢,孔子的生活态度是'发愤忘食'(发愤求学,连饭都忘记了吃),明白了一个道理就会高兴得忘记忧愁,而不知自己慢慢衰老了。
这个成语形容勤奋好学,忘我工作。
分道扬镳的故事:
【成语】:分道扬镳
【拼音】:fēn dào yáng biāo
【解释】:分路而行。
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元志是当时的洛阳令,他很有才识,看不起那些无能的官僚。
一天,他乘车在街上出巡。
百姓见这前呼后拥的威势,都纷纷回避。
正巧,前面又声势浩大地走来一队人马。
原来,为首的是大官僚李彪。
按理,元志官小,要给李彪让路。
可元志偏不肯让,把路堵住。
事情闹到孝文面前。
李彪请皇帝评判。
孝文帝笑道:还是分道扬镳吧!
镳:马嚼子。
扬镳:驱马前行。
分道扬镳即提起马勒口驱马前进,指分路而行。
比喻志趣不同,各走各的道路。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故事:
【成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拼音】:fù cháo zhīxià ,yān y ǒu wán luǎn
【解释】:覆:翻。
翻倒鸟窝,破碎鸟蛋。
比喻毁灭性的打击降临于众时,无一可以幸免。
【成语故事】: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又作“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覆巢无完卵”、“巢覆卵破”等。
汉朝陆贾的《新语•辅政》中有这样的论述:“秦以刑罚为巢,故有覆巢卵破之患。
”《三国志•魏书•孔融传》中有如下的记载:
汉献帝时,曹操独揽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
一次,曹操率
领大军南征刘备、孙权,孔融(孔子后代)反对,劝曹操停止出兵。
曹操不听,孔融便在背地里发了几句牢骚。
御史大夫郄虑平时与孔融不睦,得知这个情况后,便加油添酷地向曹操报告,并挑拨道:“孔融一向就瞧不起您。
”“祢衡对您无理谩骂,完全是孔融指使的。
”曹操一听,大怒,当即下令将孔融全家抓起来一并处死。
孔融被捕时,家中里里外外的人一个个害怕得不行,但是他的两个八、九岁的孩子却在那儿玩琢钉的游戏,没有一点惶恐的样子。
家人以为孩子不懂事,大祸临头还不知道,便偷偷地叫他们赶快逃跑。
孔融也对执行逮捕任务的使者恳求说:“我希望只加罪于我本人,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不料两个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说:“爸爸,你不要恳求了,他们不会放过我们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恳求有什么用?”结果,两个孩子从容不迫地和父亲一起被抓去处死。
后人即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成语用,比喻整体遭殃,个体(或部分)亦不能保全。
成语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