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巴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巴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六月目录前言 (i)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土地利用状况和面临的形势 (3)第一节土地利用状况 (3)第二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5)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8)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和目标 (8)第二节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9)第三节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 (10)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 (13)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3)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 (15)第五章土地利用分区 (19)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19)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 (20)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24)第六章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 (27)第七章土地整治 (28)第一节土地整治目标 (28)第二节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 (29)第八章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30)第九章镇级土地利用调控 (32)第一节落实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 (32)第二节镇(街)级土地利用调控方案及规则 (32)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0)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总体控制 (40)第二节加强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 (41)第三节强化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手段 (42)第四节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制度 (43)第十一章附件 (44)(一)附表 (44)(二)附图 (44)前言巴南区地处重庆市主城核心区,是重庆主城区南大门。

重庆直辖以来,巴南经济社会发展加快,2005年,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62.90%,GDP总量达到100.89亿元。

《巴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经过九年的实施,对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巴南区推进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对巴南区编制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规划提出了巴南区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各类用地空间布局、土地整治潜力和区域分布,制定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集中体现了重庆市和巴南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决策意图,是巴南区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区城乡建设、各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严格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围绕“森林巴南、畅通巴南、健康巴南、宜居巴南、平安巴南和诚信巴南”的建设目标,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协调各部门的用地需求,实现全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特编制《巴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二条规划任务(一)客观分析规划编制的背景和形势,研究制定巴南区土地利用发展战略和目标;(二)统筹各区域、各部门用地安排,调整各类用地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格局;(三)划分土地利用的综合分区、用途分区以及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制定各用途区管制规则和空间管制规则;(四)坚持“双保”为指导方针,保障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用地;(五)探索完善规划调控的途径,制定土地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三条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巴南区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该区辖2个街道19个镇,面积为183423.05公顷。

第四条规划期限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

第五条规划实施管理本规划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即成为巴南区土地利用、各项建设及土地管理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遵照实施。

本规划由巴南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巴南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按照本规划进行具体的实施管理。

第二章土地利用状况和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土地利用状况第六条土地利用现状2005年末,全区土地总面积183423.05公顷①。

农用地158111.37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6.20%。

其中,耕地77679.72公顷,园地4548.48公顷,林地52185.44公顷,牧草地160.94公顷,其他农用地23536.79公顷,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2.35%、2.48%、28.45%、0.09%和12.83%。

建设用地16481.35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99%。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13748.03公顷,交通水利用地2662.60公顷,其他建设用地70.72公顷,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50%、1.45%和0.04%。

其他土地8830.33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81%。

其中,水域4330.53公顷,滩涂沼泽2033.40公顷,自然保留地2466.40公顷,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36%、1.11%和1.34%。

第七条土地利用特点(一)耕地和林地比重大,园地和牧草地比重小全区耕地占辖区面积的42.35%,林地占28.45%,两项用地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0.80%。

可见,耕地和林地是全区土地资源的优势资源。

与耕地和林地相反,全区园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48%,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38%,牧草地仅占0.09%,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80%。

园地和牧草地之和仅占2.57%,尚未形成规模生产。

①数据源于2005年巴南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进行基础数据转换后。

(二)人均城镇用地水平低,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高2005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61.68平方米,比重庆市平均水平低20.32%;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为174.91平方米,比重庆市平均水平高21.91%。

(三)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开发难度较大2005年,全区未利用地8830.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4.81%,其中全区荒草地为1290.53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70%,且分布零散,坡度较大,生态脆弱,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

第八条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一)优质耕地逐年减少,耕地保护形势严峻1997年至2005年间减少耕地9345.93公顷,年均减少1038.44公顷,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势头仍在上升。

主城核心区、环樵坪—茶园经济区及江南新区的建设将占用大量耕地,而这部分地区是全区耕地质量相对较高的地区。

(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有待提高2005年末巴南区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49.33万元/公顷,仅为主城区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的35%,建设用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低于主城区平均水平;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偏高且分布散乱,利用粗放。

(三)城乡用地结构布局不尽合理巴南区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的同时,并没有促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相应减少。

与1996年相比,2005年全区农业人口减少8.98%,而农村居民点用地仅减少了3.53%。

部分农村建设用地荒芜闲置,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

(四)土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全区地貌以丘陵为主,丘陵面积占幅员面积的97.36%。

山峦连绵起伏,地表起伏明显,地貌组合复杂,类型繁多,旱地主要分布在斜坡上,生态环境敏感度高,水土流失较重。

第二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第九条面临的挑战(一)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需求矛盾突出重庆市加快实施南部新城的建设,使得巴南区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使土地需求剧增,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需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用地的难度加大。

(二)城市带动广阔农村发展,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任务艰巨巴南区经济社会发展定位的提升,要求进一步优化全区城乡土地利用格局,统筹城乡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将新农村建设同城镇化建设、工业化进程结合起来。

但目前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粗放,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机制体制还有待完善,统筹城乡土地利用面临的压力较大。

(三)生态环境脆弱,对生态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该区地处三峡库区,且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48.96%,比重大,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建设和耕地保护矛盾将日益突出。

协调解决这一矛盾,提高环境承载力,改善生态环境,也是土地资源配置和管理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任务艰巨今后十五年,是巴南区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

因此,如何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发挥土地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区、南部新城和重庆市公路物流基地,是巴南区土地利用面临的又一严峻挑战。

第十条面临的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在面临严峻形势的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巴南区土地利用的有利条件:(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有利于土地利用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协调处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必将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发展,为统筹全区城乡资源、区域间平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试验区的设立,为巴南区通过创新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模式,破除城乡土地利用和管理分割的体制机制障碍提供了机遇,有利于优化城乡土地资源的配置,形成主体功能明确的国土开发新格局。

(三)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为国土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重庆直辖以来,巴南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农业稳区、三产活区、科教兴区”战略,全区基本实现小康,构建起了重庆南部新兴工业大区、近郊短程特色旅游区和特色专业市场群、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基本框架,巴南已基本实现向工业大区转变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发展中崛起,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土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不断增强土地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得到进一步加强,保障了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不断巩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增强了土地资源管理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全程参与性,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和目标第十一条社会经济发展定位巴南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定位是:江南新城、主城第三增长极、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

规划期内,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着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着力加快“六个巴南”建设,着力提升城市集聚功能,着力建设内陆开放平台,着力推进城乡统筹改革,扎实推进“做强主城核心区、做实二环经济带、做靓特色小镇”建设,形成新兴工业大区、商贸物流大区、都市农业区、生态宜居区、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

第十二条人口和城镇化目标到2010年,全区常住总人口达到91万人,城镇人口63.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到2020年,常住总人口125万人,城镇人口1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

第十三条经济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区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00亿元,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90.00亿元;到2010年,全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290.00亿元,到2020年,全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1300.00亿元,到2010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675元和18032元;到2020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028元和69834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