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材分析7.1.1任意角的概念知识目标:⑴了解角的概念推广的实际背景意义;⑵理解任意角、象限角、界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能力目标:(1)会判断角所在的象限;(2)会求指定范围内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3)培养观察能力和计算技能.教学重点:终边相同角的概念.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表示和确定.课时安排:2课时.7.1.2弧度制知识目标:⑴理解弧度制的概念;⑵理解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关系.能力目标:(1)会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3)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与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教学重点:弧度制的概念,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教学难点:弧度制的概念.课时安排:1课时.7.2.1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知识目标:⑴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定义域;⑵理解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正负号;⑶掌握界限角的三角函数值.能力目标:⑴会利用定义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判断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正负号;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⑴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⑵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⑶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难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符号的确定.课时安排:2课时.7.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知识目标:理解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能力目标:⑴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其他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三角式的值.教学重点: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教学难点:应用平方关系求正弦或余弦值时,正负号的确定.课时安排:2课时.7.4诱导公式知识目标:了解“”、“”、“180°”的诱导公式.能力目标:(1)会利用简化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转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2)会利用计算器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应用计算工具的能力.教学重点:三个诱导公式.教学难点:诱导公式的应用.课时安排:2课时.7.5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知识目标:(1)理解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理解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的简图的方法;(3)了解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力目标:(1)认识周期现象,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为载体,理解周期函数;(2)会用“五点法”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3)通过对照学习研究,使学生体验类比的方法,从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正弦函数的图像及性质;(2)用“五点法”作出函数y=sinx在上的简图.教学难点:周期性的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7.6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知识目标:(1)掌握利用计算器求角度的方法;(2)了解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的方法.能力目标:(1)会利用计算器求角;(2)已知三角函数值会求指定范围内的角;(3)培养使用计算工具的技能.教学重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角;利用诱导公式求出指定范围内的角.教学难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指定范围内的角.课时安排:2课时.8.1向量的概念知识目标:了解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和向量的相等的含义;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能力目标: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与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向量的概念及向量相等的含义.教学难点:向量的概念及向量相等的含义.课时安排:1课时8.2.1向量的加法知识目标:掌握向量加法的定义和向量加法的运算律,会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向量的和能力目标: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与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向量的加法运算法则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向量的加法运算法则课时安排:1课时8.2.2向量的减法知识目标:掌握向量减法的定义,会用三角形法则计算向量的差能力目标: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与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向量的减法运算法则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向量的减法运算法则课时安排:1课时8.2.3数乘向量知识目标:理解数乘向量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掌握数乘向量的运算法则,理解向量平行基本定理能力目标: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与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数乘向量的运算法则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数乘向量的运算法则,向量平行基本定理课时安排:1课时8.3.1平面向量的直角坐标及其运算知识目标:理解向量直角坐标的概念,掌握向量直角坐标的运算能力目标: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与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向量直角坐标表示及其运算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向量直角坐标表示课时安排:1课时8.3.2平面向量的平行的坐标表示知识目标:掌握两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能力目标: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与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的坐标表示教学难点: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的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8.3.3向量的长度公式和中点公式知识目标:掌握向量的长度公式和中点公式,并能够运用解决有关问题能力目标: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与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向量的长度公式和中点公式教学难点:向量的长度公式和中点公式的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8.4.1向量的内积知识目标:掌握向量内积的概念、性质、运算律和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力目标: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与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向量内积的概念、性质、运算律教学难点:向量内积的概念、性质、运算律的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8.4.2向量内积的直角坐标运算知识目标:掌握向量内积的直角坐标运算,会用向量内积解决有关长度、夹角和垂直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与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向量内积的直角坐标运算教学难点:向量内积的直角坐标运算的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9.1.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点向式方程知识目标:理解直线的方程、方程的直线的概念,掌握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概念,会求给定直线的方向向量和点向式方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点向式方程教学难点: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点向式方程的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9.1.2直线的斜率与点斜式方程知识目标:掌握直线的斜率的概念、点斜式与斜截式方程,会求给定直线的点斜式与斜截式方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直线的斜率与点斜式方程教学难点:直线的斜率与点斜式方程的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9.1.3直线的法向量与点法式方程知识目标:理解直线的法向量的概念,掌握点法式方程,会求给定直线的点法式方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直线的法向量与点法式方程教学难点:直线的法向量与点法式方程的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9.1.4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知识目标:掌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会根据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写出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法向量斜率及截距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教学难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的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9.2.1两条直线的平行知识目标: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难点:两条直线平行的判断及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9.2.2两条直线的交点与垂直知识目标:会求两条直线的交点,掌握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难点:两条直线平行的判断及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9.3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目标: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学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及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9.4.1圆的标准方程知识目标: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计算能力.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教学难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应用课时安排:2课时.9.4.2圆的标准方程知识目标:掌握圆的一般方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计算能力.教学重点:圆的一般方程教学难点: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及应用课时安排:2课时.10.1平面的基本性质知识目标:(1)了解平面的概念、平面的基本性质;(2)掌握平面的表示法与画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平面的表示法与画法.教学难点:对平面的概念及平面的基本性质的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10.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知识目标: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平行直线的基本性质(公理4),了解空间四边形及有关概念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异面直线的想象与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10.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知识目标:理解异面直线的判定、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会求异面直线所在的角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运算求解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教学难点: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理解与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10.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知识目标: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理解与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10.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知识目标: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理解与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10.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1)知识目标:了解两平面的位置关系,理解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教学难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的理解与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10.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知识目标:理解二面角的概念,理解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教学难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的理解与应用.课时安排:2课时.11.1计数的基本原理知识目标:掌握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教学难点:区别与运用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课时安排:2课时.11.2.1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知识目标:(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意义;(2)理解事件的频率与概率的意义以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学重点:事件的概率的定义.教学难点:概率的计算.课时安排:1课时.11.2.2古典概率知识目标:掌握古典概型,互斥事件的概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公式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学难点:概率的计算.课时安排:1课时.11.3.1简单随机抽样知识目标: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简单随机抽样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辩证唯物观.教学重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的概念.教学难点:总体、个体、样本之间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11.3.2系统抽样与分层抽样知识目标:了解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二种抽样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辩证唯物观.教学重点:了解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二种抽样方法.教学难点:对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三种抽样方法的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11.4.1用样本估计总体知识目标:了解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辩证唯物观.教学重点:绘制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教学难点:列频率分布表,绘频率分布直方图.课时安排:1课时.11.4.1用样本估计总体知识目标:掌握用样本均值、方差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均值、方差和标准差.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辩证唯物观.教学重点:计算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及样本标准差.教学难点:理解样本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11.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知识目标:(1)了解相关关系的概念;(2)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思想及回归方程的建立.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计算工具的使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和工作作风.教学重点:掌握一元回归方程.教学难点:理解相关关系、回归分析概念.课时安排: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