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


九大转变
• 一是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破 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行多规合一,实行公 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 有效结合。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 • 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实行分类改革,公益性景区要 实行低价或免费开放,市场性投资开发的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也要 限高,遏制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快势头,打击乱涨价和价格 欺诈行为,从旅游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阶段走出来。
全域旅游
2015年9月,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 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前不久召开的2016年全国旅游 工作会议更提出把推进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我国旅游发展的总体战 略。这标志着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开始进入全域旅游的时代。
三十多年来,我们发展旅游,主要是建景点、景区、饭店、宾馆, 这种发展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景点旅游”模式。旅游业发展到现在, 已经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作为综合性 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更加广泛,时代赋予旅游 业的责任也空前加大,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 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从三十多 年来的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进行旅游发展的战略再 定位。在景点旅游的模式下,封闭的景点景区建设、经营与社会是 割裂的、孤立的,有的甚至是冲突的,造成景点景区内外“两重 天”。而全域旅游就是要改变这种“两重天”的格局,将一个区域 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运作,实现景点景区内外 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
何为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
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 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 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 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 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 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 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游目的地 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 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 放式旅游目的地,是一个能够全面动员(资源)、立 足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 目的地。从实践的角度,以城市(镇)为全域旅游目 的地的空间尺度最为适宜。
• 四项基本标准: 一、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一定水平。 二、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 三、厕所革命及其他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明显。 四、建成旅游数据中心。这四项基本标准是现阶段的起码 要求,各地应实事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实践,取 得符合当地实际而又丰富多彩的经验。
经典案例分析
• 五个“不”: 全域旅游不是全域开发; 全域旅游不是全域景区; 全域旅游不是全域同质同步发展; 全域旅游不是全一模式; 全域旅游不是全面开花;
பைடு நூலகம்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标准是什么?
• 五个鲜明特征: 一是在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 动作用。 二是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 三是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 四是全域发挥旅游+功能,使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 合、相融相盛,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五是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
• 五个“新”: 全域旅游是一种发展新模式新战略; 全域旅游是一种旅游目的地新形态; 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综合改革平台载体; 全域旅游构建一种新的复合型空间; 全域旅游是新的发展趋势方向;
• 五个“全”: 旅游景观全域优化; 旅游服务全域配套; 旅游治理全域覆盖; 旅游产业全域联动; 旅游成果全民共享;
• • • • • • • • • • 琼海案例; 云台山案例; 湖州案例; 黄山案例; 武隆案例; 桂林案例; 张家界; 杭州; 苏州; 栾川;
经典案例分析
• 河南省栾川县提出了“全景栾川”的发展思路,提出全区域营造旅游 环境,全领域融汇旅游要素,全产业强化旅游引领,全社会参与旅 游发展,全民共享旅游成果,通过旅游业的引领发展,努力建设宜 游、宜居、宜业的美丽栾川、幸福栾川。该县规划了全域旅游建设 的主要载体:游客服务集散中心、生态景观廊道、精品度假区、特 色庄园(农庄)、风情小镇、旅游新业态、深度游线路等,发展成 效也很明显。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将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把发展旅游业作 为产业富民战略的重点,围绕“调转促”,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推进 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 旅游文化一体化发展,推动旅游转型升级,全区旅游亮点纷呈,民 俗体验游,古道徒步游,摄影赏花游,研学游,养身游等一批旅游 产品和业态正在兴起,以乡村观光为基础、文化体验为特色、休闲 度假为重点的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已经逐渐形成,取得了良好综 合效益。

经典案例分析
• 海南省琼海市提出实施田园城市、幸福琼海战略,将全市当成一个 5A级景区来建设。根据各个镇的人文特点、产业特色和自然禀赋 进行个性化的规划设计,逐步把12个镇建设成“一镇一特色、一镇 一风情、一镇一产业”。依托国家农业公园和风情小镇建设,琼海 以旅游业为龙头发展第三产业,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通过田园小道、景观通道、慢行车道等配套设施,把景点、公园 、村庄、民居风情、生态景观等串联起来,使全市成为一个田园式 大景区。这个景区没有边界、没有围墙、没有门票,主客共享、居 旅相宜,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不砍树、不拆房、 不占田,演奏一曲委婉动听的田园小夜曲,描绘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不断把更多游客吸引到老百姓家中,成为农村转型发展和农民脱 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实现就地城镇化、就地现代化,达到“城在园 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境界,让市民感受乡村田园气息,让 农民享受城市生活品质。
经典案例分析
• 桂林“两江四湖”建设,是全域旅游发展的较早探索之一。“两江四 湖”工程是集城市水系梳理、防洪排涝、环境整治、城市建设、文 化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于一体的综合工程,将城市景观文化 拓展成为全域旅游,实现了城市旅游的创新突破,既做好城市防洪 防涝、排污,改造旧城,优化城市风貌,更激活了城市旅游,提升 了“两江四湖”沿岸的商业和土地价值,实现了多功能融合,可谓一 举多得。桂林是全国最早取消公园门票的城市之一,还在城市中心 区进行过公交车免费的改革,探索破除城乡交通分割、旅游分割的 体制壁垒,推进城乡旅游一体化,进而加快城乡全面一体化进程。 桂林阳朔县同样是一个全域旅游模式,统筹城乡旅游资源和社会资 源,实现从旅游中转站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 组织推荐的“休闲度假最佳旅游目的地”。
经典案例分析
• 苏州市提出“城市即旅游,旅游即生活”的理念,强调“大空间”,把 整个城市作为最大景区、最美旅游目的地整体建设,丰富苏州在游 客心目中的印象和记忆。强调“大产业”,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 跳出旅游看旅游、抓旅游,推动旅游与“五化同步”相结合,加快旅 游同工业、农业、文化、教育等深度融合,实现苏州旅游业整体从 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效的扩大转变。强调“大市场”,进一步突出 游客需求导向,对传统特色产品进行再包装、深挖掘,对新兴产品 重研发、强开拓,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让游客各 取所需、各得其所。强调“大服务”,在交通、食宿、城市管理等方 面多管齐下,真正把游客当成市民,让他们宾至如归、流连忘返。
• 三是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 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实现导游执业的法制化和市场化。
• 四是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增加有效供给,引导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供求的积极平衡。
• 五是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 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 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 • 六是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充分调动各方发 展旅游的积极性,以旅游为导向整合资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推动建立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机制。 • 七是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 旅游依法治理转变。旅游、公安、工商、物价、交通等部门各司 其职。 • 八是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 面。 • 九是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 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