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实施意见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庙岛、小黑山开发管理处,县政府各部门,县属有关事业单位,中央、省、市属驻岛各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和投资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X〕62号)、《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通知》(旅发〔201X〕182号)、《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旅游发展委贯彻国办发〔201X〕62号文件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1X〕40号)、《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实施意见》(X政发〔201X〕22号),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推进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生态度假岛,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围绕建设中国北方生态旅游度假岛总目标,深入实施“旅游全域化”战略,加快旅游供给侧改革,促进“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丰富全域化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强化旅游综合营销,着力构建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旅游业发展新模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海岛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201X年,接待游客超过373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43.3亿元。

到2021年,接待游客超过487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66亿元。

二、工作任务(一)创新旅游发展体制机制1.全力推进创建工作。

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海上3A级景区以及配合X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四项工作,分别组建专门的工作团队,明确各相关部门的任务分工,列出工作计划和路线图,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

同时,将整个南北长山岛作为一个大景区,找好切入点,积极开展“一票制”相关政策研究探讨、前期论证调研等工作,推动南北长山岛全域旅游发展。

2.建立旅游综合协调机制。

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继续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发挥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职能,对已经形成的相关的制度和办法,要把好关、登好记、备好案,督促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进一步落实责任,全面统筹抓好“全域旅游”发展。

3.完善旅游综合执法监管机制。

以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旅游综合执法改革,建立完善多部门旅游综合执法与旅游投诉移交转办协调处理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监管职责,提高旅游消费市场综合监管执法效能。

梳理研究投诉和纠纷频发根源,完善联合执法工作方案,切实提高旅游综合管理水平。

继续组建旅游联合执法队伍,进一步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全面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建立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黑名单”制度,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监管约束,实现旅游管理无缝隙、全覆盖。

4.编制完成两个总体规划。

积极协调省旅发委聘请高水平专家编制《长岛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国家、省、市、县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衔接融合,科学指导全县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编制《长岛县省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打下基础。

5.建立全社会监督机制。

建设旅游企业和导游人员信息平台,建立健全旅游企业质量等级管理、导游人员监督管理机制。

公开招聘旅游行风监督员,加强对旅游政风行风监督。

发挥各个旅游行业协会自律作用,成立长岛导游员协会,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加大行业培训力度,切实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持续加大文明旅游宣传,建立不文明旅游行为曝光制度,传播文明旅游、诚信经营正能量。

(二)发展多元化旅游业态1.做精、做细、做好乡村旅游。

全面实施《长岛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打造以渔家乐风情园为龙头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南五岛重点围绕休闲慢游、民俗风韵,建设“一慢道三海岸”和高品质度假设施,推进慢道高端开发,打造休闲度假核心区。

北五岛重点突出原生态、深体验,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发展休闲渔业深度体验项目,打造特色离岛度假基地,形成南北呼应、互动互补的旅游布局。

深入挖掘海岛地质、妈祖文化、生态渔业等资源,抓好乡村旅游连片发展、休闲渔业体验、旅游特色文化小镇开发建设,逐步打造成“一岛一品味、一村一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

鼓励“公司+业户”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推出一批高端民宿、精品渔家乐、渔家乐风情园,推动乡村旅游向标准化、精品化、品牌化发展。

2.创新旅游度假产品。

一是重点发展海岛森林氧吧、海珍品营养配餐等健康旅游及渔俗体验、摄影写生等文化旅游,丰富旅游发展内涵。

二是结合海上3A级景区的创建工作,开辟环岛游等海上旅游航线,增加二次消费项目,促进海上旅游产品的上档升级。

三是建设垂钓基地、渔业园区,推出并壮大休闲海钓、渔事体验等精品渔业项目,加快休闲渔业发展步伐。

四是依托海产品养殖、捕捞、加工企业,打造集海产品加工流程参观、产品品鉴、购物为一体的观光游览和科普教育旅游产品。

五是鼓励球石、砣矶砚等工艺品制作加工企业利用生产工艺、产品生产过程等资源,开发旅游产品。

六是积极引进发展直升机旅游、自行车赛事、海钓比赛等,同时,引进发展房车自驾车营地、露营地,助推长岛旅游向高端发展。

3.引进发展旅游新业态。

依托我县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海岛优势,着力建设功能多样化、投资多元化的海上旅游项目,加快培育发展主体,做大做强休闲旅游产业,拓展全县旅游发展内涵,培植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引导旅游酒店企业与长岛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实现旅游酒店的主题化经营。

促进商务酒店向度假型酒店转型升级,鼓励旅游地产转型升级,以利于盘活闲置房产,提高房产利用率。

(三)建立城市综合营销宣传体系1.打造全域旅游品牌形象。

整合全县旅游宣传资源,引导重点涉旅企业积极参与,以“大外宣”为牵引,形成全域旅游宣传合力,进一步提升长岛美誉度和影响力。

在港口码头、游客中心、主要街道、景区出入口、公交车候车亭、公共停车场等旅游集散地设立长岛旅游形象品牌公益广告,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加强形象策划和宣传推介工作。

加强县级统筹,政府及部门在对外宣传、重大文化、经贸、体育等活动中统一使用“发现长岛”旅游标识。

2.构建立体化营销模式。

利用XX卫视等媒体及网络和移动通讯平台,通过举办大型宣传推介活动等途径,进一步巩固京津冀及省内市场,加大苏浙沪高端客源市场的开发力度;进一步完善高铁营销、渤海轮渡营销、代理营销、推广中心营销、网络媒体营销等多渠道旅游营销体系;做好针对日、韩和台港澳地区的入境游市场营销,增加入境游客流量;积极推进蓬、长、龙一体化市场营销新模式;实施“互联网+旅游”行动,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举办微电影、微动漫等创作大赛,强化与各大门户网站、大型旅游网站、搜索引擎合作,策划适合新媒体的事件营销和节事营销,满足现代游客需求。

3.传承创新文化旅游节事活动。

进一步挖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参与性强的民俗旅游节庆内涵,增加旅游活动要素。

推出“春夏秋冬”系列活动,以春赏槐花观海豹、夏赏海鸥观海景、金秋放飞品海鲜、冬观雪浪祭妈祖为主轴,开展系列节庆活动,促进文(体)旅融合。

继续办好环岛马拉松,适时举办好妈祖文化节、海鲜节等节庆活动,凝集旅游人气,宣传特色资源,扩大旅游消费,不断提升我县旅游发展水平。

(四)提升全域旅游公共服务水平1.强化旅游信息服务功能。

在游客中心、大型服务区、旅游景区、星级宾馆等设立旅游咨询中心,配备长岛旅游信息窗。

尽快实现旅游行业智慧服务、智慧营销与智慧管理一体化,201X年底,全县重点游客聚集区、旅游景区、三星级以上酒店、旅游船舶、渔家乐等基本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

2.提升旅游交通服务水平。

根据旅游产业发展要求,优化调整城市交通规划,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客运需求。

优化布局海上交通规划,加快海上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大、中、小型旅游客运车辆结构,及时调节淡旺季市场需求,保障旅游运力。

高标准打造南北长山岛环岛慢行旅游服务系统,打造一条集交通、观光、休闲于一体的观光休闲旅游环线,提供自驾、骑行、步行、驿站等服务功能和设施,推动传统的城市公交车向旅游公交转变、向景区延伸,为游客提供可选择的、多样性的交通工具。

推广使用电动旅游车,合理布局并加快建设充电桩。

3.推动旅游惠民便民。

统筹考虑城乡基础设施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发展,建设完善旅游咨询与集散中心、旅游咨询点和慢道服务区,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开展旅游厕所革命,继续加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沿线路等旅游节点厕所建设力度。

继续做好X《市民休闲护照》发行工作。

4.优化城乡综合环境。

在环境综合管理上,把促进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注入旅游元素,兼顾旅游发展需要,统筹旅游休闲功能;加快推进休闲广场、公共绿地、街头小品等城市公共休闲设施建设;推出“月·季”专项活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搞好旅游大环境的规范与整治,五月作为全县旅游环境整治月,七月到九月作为旅游环境保洁季。

规范整治违规广告牌匾、商业摊点,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等行为;推进乡村旅游点污水集中处置、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抓好旅游道路沿线、旅游景区周边和乡村旅游区的绿化美化净化,全面提升旅游发展的外部大环境水平。

5.持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

开展涉旅企业安全排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各类旅游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各种安全生产应急演练,不断提升从业人员应急救援水平。

积极开展旅游教育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地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三、组织保障(一)强化组织领导。

认真履行全域旅游发展的主体责任,把做好全域旅游工作和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海上游3A级旅游景区、探索推行“一票制”等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将全域旅游发展目标和创建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形成“全面抓、全面管、全面建”的统筹推进工作机制。

(二)强化政策支持。

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及相关部门出台的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上级的奖金政策扶持。

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时兼顾旅游业发展需要,对重点旅游项目优先保障用地。

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励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开办旅游企业。

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农村用地政策和试点试行工作,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方式,满足乡村旅游项目用地需要。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原则,加大对旅游企业信贷支持。

按照《长岛县渔家乐管理办法》,加快组建渔家乐合作社和渔家乐村建设,实行公司化运作、规范化经营。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支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与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弹性作息,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

(三)强化资金保障。

县财政要进一步支持旅游业发展,做好旅游宣传推广、规划编制、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公共服务和安全体系建设的保障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