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潍坊一中学案学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题

潍坊一中学案学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题

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题编制:丁杰英审核:高二地理组日期:2013-12-23一.单项选择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1—2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溶蚀作用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 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读我国新疆(土地总面积166.48万平方千米)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3—4题:3.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C.荒漠化一定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D.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4.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风力,其次是流水B.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御荒漠化效果不明显C.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D.只要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读图2,答5—6题:图5、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A.甲B.乙C.丙D.丁6、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A.甲B.乙C.丙D.丁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河流域形成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

据此完成7—9题: 7.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8.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为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部分养分 ③雨林容易遭人类破坏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C.②④9.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已认识到热带雨林保护的意义,因此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不应再负任何责任B.亚马孙雨林的保护只对这一地区有利C.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是一对矛盾,不可调和D.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双选下图1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2为图1中河流R 的纵剖面图,表1为图1中P 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

据此回答1~5题。

1、根据表2的气候数据,判定P 地所在的地区属于:( ) A .亚热带 B .温带 C .季风气候 D .大陆性气候 2.河流R 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A .夏季降水B .春季降水C .深层地下水D .冰川融水 3.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B .臭氧层空洞C .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D .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4.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图1图2表1A.温度下降B.温度升高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D.过量抽取地下水5.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A.增加移民B.控制人口数量C.扩大耕地面积D.保育天然植被湿地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同时湿地也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

据此完成6~7题6、下列资源中,与湿地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的是()A.森林B.草地C.湖泊D.海洋7、正确利用湿地应是()A.通过湿地改造,发展谷物种植业B.利用湿地自然条件,建立蔬菜、瓜果基地C.利用湿地水域,合理发展水产业D.利用湿地风貌和动植物资源,发展旅游业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地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8.表中四个地区的环境问题,与下列四个地区对应接近的是()A.四川盆地① B.台湾西部平原② C.黄土高原③ D.华北平原④9.下列措施中对治理③类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起到积极作用的是()A.退耕还林、还草 B.南水北调 C.营造防护林工程 D.建青藏铁路10.四种环境问题中,有一种广东最轻,其原因是()A.森林覆盖率高 B.重重山岭的阻挡 C.位于沿海地区,降水量大 D.纬度位置低三.综合题:1、读下图,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A处的植被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图中A区资源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A近年来,A处某些地方降水减少了20%,试从植被破坏和陆地内循环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4)B区在土地利用方面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其人为原因是、。

(5)图中E区抽地下水发展灌溉农业,其后果将是,图中F区多酸雨出现,这是因为这里。

(6)D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2.(20分)读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1)①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淹没在沙漠中的古代文明遣址有_____________。

(2)①一②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④⑤三个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⑤地区也是我国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酸雨对土壤的危害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请你为该地区酸雨的防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图11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P地与Q地相比,P地年大风日数______,年降水降水量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地Q地土地荒漠化的的类型表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①沙漠的名称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此地区及周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图中①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ABCD)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过垦、过牧,植被遭破坏;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营造“三北”防护林。

(3)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4)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由温带草原逐步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降水自东向西减少而形成。

(5)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风力作用。

(6)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主要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7)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

主要原因是:农牧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而且最不稳定,人类利用也最不稳定,土地很容易产生荒漠化。

(8)虽然经过治理,个别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从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9)从左图中看出,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

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较少,降水集中多暴雨。

(10)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大;②高原面积大,高山环绕盆地,沙漠、戈壁广布;③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④草原和荒漠为主要自然景观。

(11)右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冰雪融水量较多,灌溉水源较丰富(12) 右图所示地区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呈环状分布在盆地四周的绿洲上;主要区位因素是:河流。

比较落后。

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题答案一.1---5 BADAB 6---9 DBAD二.1.BD 2.AD 3.AD 4.CD 5.BD6.AD7.CD8.AB9.AC 10.BD三.1.(1)影响全球大气中的炭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全球气候;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2)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失调,部分物种灭绝,环境恶化,温室效应加剧(任答2项即可)(3)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植被蒸腾到空中的水汽减少,致使降水量减少。

(4)土地沙化过度放牧开垦草原(5)土地次生盐碱化重工业发达,工业排放的NO 、SO 等酸性气体多(6)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2.(1)降水少,气候干旱楼兰遗址(2)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3)土壤侵蚀严重山地、丘陵地形,人口集中,过度开垦严重,降水集中且多暴雨(4)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肥力降低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加大科研力度,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限制高硫煤开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1)少多P地西侧为贺兰山,P位于风力强劲的冬季风的背风地带,所以大风日数少;P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地带,所以年降水量多。

(2)次生盐碱化土地沙漠化(3)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