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论述题

电影论述题

电影论述题一、电影产业性和艺术性的关系(或者如何正确理解电影的产业属性与艺术属性)?答:首先,电影的产生有赖于工业的发展,工业是电影的首要背景,是电影产生的先决条件。

电影的存在依赖于产业结构和技术系统的完善和发展。

电影产业主要涉及电影企业与电影产业结构两个方面,电影企业是电影产业结构中的最基本的单位,出现在20世纪初电影发明后,一般可分为制作型企业、发行性企业和放映企业。

电影产业结构是由功能相近的一批企业所组成的,有特定的市场结构下完整的系统结构,包括影片的生成、发行和放映的各个企业单位。

其次,电影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通过画面、声音媒介,在特定的放映时间内,在银幕空间上创造形象、再现生活并表情达意的综合性艺术活动作品,具有特殊的艺术性。

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为电影提供独特的全新艺术功能性,电影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并确立了自身摩物表情的特定艺术方式,如蒙太奇和特写,从而摆脱了初生时作为机械复现活动的照相和仅供娱乐的主要方式的性质和形态,而成为具有特殊艺术手段以及新的艺术可能性的独立艺术样式,电影运用自身独特手段去表现、观察世界,对人生进行思考,从而建立起深厚的人文关怀。

再次、电影是一种通过工业化、产业化方式能实现的艺术样式,电影的产业行与艺术性之间是相互依赖的。

电影的产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动辄上百万,作为商品形态的电影推向市场后,它所得到投资回报也是非常悬殊的,有的拷贝只能卖几部,有的却可以接连上映,票房长红。

抓住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心理需求作出艺术性和欣赏性俱佳的电影作品,是票房的保证,另外,对于一些艺术探索性、实验性的小众电影,也只有在电影产业结构中,获得经济收益和盈余,才能有资金支持它的艺术探索和追求。

还有,从近几年地中国电影来看,逐步开始重视电影产业化的发展,像张艺谋、陈凯歌这样曾经在电影艺术领域取得过成就的导演,在科技与电影结合、利用大牌明星增添商业价值、以观众审美需求为主导,制造炫美视觉感受等多方面,进了尝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轰动的影响,将人们重新带回了曾一度冷清的电影院。

综上所述,将电影的产业属性和艺术属性更好的结合,是电影良性发展的条件,有很多导演都能掌握二者的属性,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认可。

如像斯皮尔伯格,既有像《E.T 外星人》这样利用高科技手段制作出来的迎合人们欣赏情趣的吸金利器,又有像《紫日》、《辛德勒名单》这样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品。

二、电影的社会功能有哪些?综合电影的特性和具体作品进行论述。

(简论电影再现功能与表现意义?再现与表现的艺术功能在电影艺术中是如何体现的)?(电影在传播中的作用,结合电影特性,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论述;电影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在文化导向中的作用?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论述;)答:电影的社会功能具有再现功能、表现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传播功能。

电影的再现功能: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融合的艺术具有再现功能、早在电影诞生时,以卢米埃尔兄弟以单纯记录为主的《火车到站》为代表的纪实类,巴赞所提出的纪实雷理论,都说明电影的照相性即及时性。

电影具有再现功能,逼真性作为电影的重要特征也是电影再现功能的基础,电影真实的反应客观事物,反映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如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在反映二战一段奥哈马登陆场景时,导演为了追求真实的场面效果,运用海滩一些技术手段营造激烈的战争场面,并刻意采用低角度的拍摄手法,模拟战争纪录片,是摄影机紧贴地面,营造逼真的效果,并配合一些音响效果,给观众真实、震撼的视觉效果,从而使观众对战争有了深刻的体验。

电影还同时具有表现功能,这植根于电影的假定性和符号性,电影通过自己独特的镜头,灵活的叙述手段,利用蒙太奇、镜头剪辑等方式来主观的发现更多创作者的创作意图,电影超越本身物质世界的范围,表现更多创作者内心的主观想法,如著名瑞典大师伯格曼的代表作《野草莓》就是利用心理蒙太奇的手法——将主人公一个在去接受荣誉学位路途中老年医者伊扎克一天的所遇、所感和所梦通过虚实结合,恰到好处的表达清楚。

其中一个关于梦境的场景运用大量符号化的物件来表达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心态。

如少了一个车轮的马车搭载灵柩、没了指针的时钟、一个突然死亡的路人……这些足以表明一个近70的老教授面对死亡时的恐惧,死亡虽是迫近的压迫感,也表达出了伯格曼本人的创作色彩。

(综上所述,电影不仅置身在物质现实之间,也同时置身在特定的符号系统和文化语境之中,因此电影既具有再现社会的社会功能,也具有主观表现的社会意义。

)电影的审美功能:电影是一门视听融合的艺术,通过运用蒙太奇等镜头语言来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审美上的愉悦,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获得美感,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才能提升个人修养和审美鉴赏力,电影的审美正在逐步提升。

电影的教育功能,电影是一门大众化的艺术样式,对社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可以对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电影可以从深层塑造社会文化,心理形式集体心理,电影的创作者借助电影来反应社会的真、善、美把自己对世界人类美丑的感知融入电影作品中,如美国著名导演的斯皮尔伯格通过自己对战争题材作品来表达自己对战争痛恨与厌恶之情,表达反战争主题。

像反应二战的电影《辛德勒名单》《钢琴家》都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反响。

从而达到拍摄影片的功能。

电影的传播功能,以上所说的四种功能都是通过电影的传播功能来实现的,除了在电影院中直接观看,电影还可以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媒体进行传播,受众面广泛,从而更好的进行审美、教育等功能的实施。

综上所述,电影的社会功能,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电影作为一门大众化地艺术样式,起到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并在当今社会通过科技手段迅猛发展。

三、结合实际影片,评论今年来中国主旋律电影创作。

答:一、以意识形态内涵为指向,注重教育观念是中国正剧电影浓重的色彩,这和中国文艺传统的“反以载道”观念源远流长相关。

中国电视理论包含着浓重的政治社会意识形态色彩。

二、20世纪50年代新政权对政治意识形态表现的偏向成为创作不能违法的规则,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电影艺术以反拨极“左”的方式开始确立了面向新时代主题的趋向。

三、20世纪90年代主旋律问题越来越成为电影理论的重要部件,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协和关系的倡导,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的综合,成为理论要求。

在近10年地电影创作中,弘扬主旋律的命题不断被提及:在90年代中期“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明确制作方针和口号。

比如:《开国大典》。

四、树立主旋律英雄的人物传记片大致成功创作的几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是摸索人物舍己为公,集体英雄的价值最为重要,《焦裕禄》可谓之代表,20世纪之初是平民人物英雄气质个性情感价值更为明显,《法官妈妈》、《相伴永远》、《横空出击》等最为明显,作为时代主导要求的电影实现,主旋律电影的本意开创一个时代令人激动的精神代表作品。

五、在充分认识充满哲理教化目的的思想倾向的传统时,应当坚决的倡导电影多样性艺术性的创造的重要性,并且倡导主旋律的人情化。

主旋律的艺术化之路势在必行,包括艺术类型的多样化和主旋律的人性化,在中国电影真正在自由的艺术境界中大放手脚,人性情感表现越来越丰富时,中国民族电影的旋律才能实现。

四、电影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综合性、艺术性体现在什么方面。

(什么是电影?电影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结合专业举例作品答:电影是根据人体的“视觉停留”这个科学原理,运用摄影机拍摄影像,记录声音的手段,通过胶片记录并放映出来,使被摄的事物在银幕上还原。

电影的特征还包括:透视成像、视觉暂留和视听融合三个方面。

电影的基本特征有:电影的综合性、产业性、艺术性和科技性。

首先谈谈综合性。

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综合性是电影的重要特性。

电影是时空视听艺术。

也就是说电影在时间与空间、视觉与听觉上同时展示自身的艺术。

电影在延续时间的过程中不断展示画面,一次获得节奏和运动感,这和音乐有相通之处,电影的光线、镜头、色彩构图等造型艺术,也是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中吸收而来的。

电影同时还从戏剧中吸收表演,从文学中吸收反映生活、还原真实的特点,逐步融合成自己独特的视听艺术。

所以说,电影融合了戏剧、美术、音乐、戏曲、建筑、雕塑……是一门综合艺术。

另外,电影的艺术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

电影是大众的艺术形式,他通过拍摄、利用声音、画面在银幕上创造形象,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也具有特殊的艺术性。

最开始的电影只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模仿生活中的场景。

慢慢的随着发展,电影形成了镜头运动,蒙太奇、长镜头等一系列可以独立存在的艺术手段和形式。

电影艺术家们不断的从其他领域吸收艺术元素,组建成电影的艺术的规律,并运用电影的艺术手段和规律去表达和影响人们,除此之外,电影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特性,如:审美性、综合性、假定性、幻觉性、造型性、动作性。

电影的艺术性还和产业性相关联,这些都说明电影具有独特的艺术性,随着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电影的艺术性正在不断充实、变化。

五、电影艺术的的试听语言特征(论述电影的视听关系?在电影中声音与画面对观众的影响?)答:一、电影艺术试听语言电视艺术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重组的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应生活的艺术、语言、音乐和音响是构成影视艺术听觉语言的三个基本要素,同时镜头是电影艺术视觉语言最小的单位,通过长镜头、蒙太奇等电影艺术特有的艺术手段,声音和画面结合,创造出电影艺术独特的形式,视听元素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艺术要素,在电影艺术发展成熟以后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分割。

二、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即视听关系)声画结合是电影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电影艺术的视觉听觉关系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认识,从形式看他可分为声画同步和声画分立(分离);从内涵看可以分为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

声画分离意味着声音和形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他们通过分离的形式,在新的基础上求得和谐统一。

一般来说,分离是指声音来自画外,只是为了解决电影叙事上需要,对位一般涉及意义表达和情绪的营造。

声画对位中声音和画面分别表现不同的内容,也就是说镜头中声音所负载的信息同画面所呈现信息在内容上或情绪基调上不一致,甚至是相反的,虽然这两种信息背离给观众接受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必须要动用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才能了解创作者的意图,但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人印象格外深刻,冲击更大,在让观众获得更高审美快感上,他们分头并进又殊途同归,从不同方面表现同一内涵。

例如:反越战影片《现代启示录》中,画面上是不同的美军战机飞行员在接收不同的指令,一枚枚导弹从不同的方向不停地在轰炸着越南村庄,飞机不停的俯冲、拉起、投弹,地面上的人们四散躲藏、却又被轰炸的血肉横飞,而这惨烈的画面外响起的却是瓦格纳的交响乐《女武神》的“拯救”,恢弘的交响乐和血肉横飞的画面给人们造成的强烈视觉冲击,更带来极大的震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