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题破山寺后禅院(习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习题)

中考古诗文复习:题破山寺后禅院
2018年6月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一、文学、文化常识
1.常建,唐代诗人。

2.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二、重要注释:
1.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2.潭影空人心:指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3、万籁:此指自然界一切声音。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
1.主旨:诗人以清晨游破山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肃穆、幽深、脱俗和纯净,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2.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点出出游的时间和地点,“清晨”和“初日”点出时间之早,可见诗人对其向往之情。

描写初日与高林,给人以明丽、幽静之感。

颔联“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写禅房掩映在花木丛中,一个“深”字写出了幽静之意。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通过写鸟之乐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超脱凡俗的感受。

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以声写静,描绘了山寺万籁俱静的宁静气氛。

四、习题:
【第一组】
1.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

(2分)
2. 以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B.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简洁。

C.这是一首劝人摒除尘间杂念,清净无为、平淡度日的作品。

D.这首诗以诗人晨起游破山寺后禅院为线索。

【第二组】
1. “万籁”在诗中指的是。

(2分)
2. 下列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诗人在颔联中运用对仗手法,抒发对竹径、花丛、树木等美景的赞叹。

B.颈联写出诗人身处自然环抱的佛门,心中尘世杂念受到洗涤的空灵心境。

C.尾联笔锋一转,点明悠扬的乐器声给如此寂静的禅院带来了灵动的生机。

D.这首诗吟咏的是佛寺禅院,表达了诗人一心参禅朝圣的愿望。

【第三组】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人名)。

(2分)
2. 下列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
A.“通幽处”写出环境的凄清,表现诗人心情的落寞。

B.“钟磬音”是以有声衬无声,突出禅院的安静。

C.这首诗描写了古寺肃静、幽深的环境和自然山水的美好。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希望寄情山水、超脱凡俗的隐逸情怀。

五、考题链接:
2011届卢湾二模卷
1.诗中的“万籁”是指。

(2分)
2.下列对于《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曲折脱俗、鸟语花香。

B.颔联中“幽”和“深”两字写出了后禅院因少人问津而显得荒凉冷僻。

C.颈联中“空”字表现出诗人面对清澈潭水,俗念全消的自由、超脱之感。

D.诗歌表达了诗人进入深山古寺后,时有发现,流连忘返的愉悦兴奋之情。

2011届静安二模卷
1.“万籁”在这里是指。

(2分)
2.下列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 “初日照高林”一句中初升的太阳令整个画面显得活泼而富有生机。

B.“潭影空人心”的含义是清澈的潭水能令人忘却所有的事情,内心只余空白。

C. “但余钟磬音”,这里凸显钟磬的声响主要是为了点出“古寺”,首尾呼应。

D.作品中自然界的山水花鸟与古寺禅房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清幽脱俗之感。

2012届一模卷D卷
1.“万籁”在诗中的意思是。

(2分)
2. 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 “清晨入古寺”点明了诗人是在一大早登上破山寺后禅院的。

B.“竹径通幽处”写出了阳光明媚的竹林小路上禅房的幽静美妙。

C. “潭影空人心”表达了清清的潭水顿时荡涤了心中的尘世杂念。

D.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2012届松江一模卷
1. 诗歌中最能体现古寺环境氛围的两个字是“、”。

(2分)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突出诗人出游之心切。

B.颔联描写了后禅院的环境,禅房里花木长势茂盛。

C.颈联借景抒情,表达诗人愉悦、宁静的内心感受。

D.尾联以声衬静,营造出佛门圣地忘情尘俗的意境。

2012届金山一模卷
1.。

(2分)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是唐代诗人常建游历破山寺所写的一首题壁诗。

B.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寥、荒凉的环境特点。

C.全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D.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来映衬山寺宁静的氛围。

2012届普陀二模卷
1.本诗中“万籁”指。

(2分)
2013届长宁一模卷
2.下列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点明出游的时间、地点,“初日”照应“清晨”。

B. 颔联描绘出一幅翠竹、小径、花木、禅房互相掩映的幽深的画面。

C.颈联写出了诗人摆脱尘世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的喜悦心情。

D.尾联写钟磬齐鸣,表现出古寺禅院的热闹和繁盛。

2013届金山二模卷
1.“万籁”的意思是(2分)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点明诗人出游的时间和地点及入寺所见。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山寺的美妙、幽深和清寂。

C.颈联中诗人想借鸟儿之乐来排遣自己的苦闷。

D.尾联中以有声衬无声,烘托山寺的宁静气氛。

2014届一模卷A卷
1.对诗中“悦”和“空”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悦服空灵 B.悦耳空明 C.愉悦空明 D.愉悦空灵
2.诗人借禅院幽深静穆的环境氛围,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2分)
2015届虹口一模卷
1.对“空人心”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
A.使人俗念全消
B.使人心变得空灵
C.让人心都澄澈
D. 人心都空了
2.作者在诗中表达的追求是。

(2分)
2015届浦东二模卷
1.诗中“万籁”的意思是;“钟磬”中的“磬”是古代用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颈联对仗工整。

B.首联交代时间、地点,景物清新明丽,写出了诗人对佛地的向往之情。

C.“深”字写出了禅寺的幽雅宁静之美,“空”字写出了禅寺的空灵悠远之美。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隐逸山林的志趣。

2017届一模D卷
1.“空人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分)
2.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点出了出游的时间、地点及环境。

B.颔联描绘了破山寺环境的清幽美妙。

C.颈联以鸟儿之乐表现诗人的怡然之乐。

D.尾联以钟磬之音突出禅院的生机盎然。

2017届徐汇二模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4分)
①题破山寺后禅院②山居秋暝
【唐】常建【唐】王维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两首诗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第①首中的“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以声衬静;第②首中的“,”是以动衬静。

(2分)
2.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首诗都描绘了幽雅宁静的环境。

B.两首诗都表达诗人高洁的精神追求。

C.两首诗都写了富有诗情画意的风光。

D.两首诗都是格律诗中的五言绝句。

2018届静安一模卷
1、万籁此俱寂”的“此”指。

(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景使人感到古寺之静穆。

B.颔联描绘了禅房的美妙幽寂。

C.颈联以鸟儿之乐反衬诗人之苦。

D.尾联以有声衬无声突出禅院的幽静。

2018届黄浦一模卷
1、来源于本诗2分)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抒发了作者忘却世俗的隐逸胸怀。

B.表现作者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

C.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的道理。

D.表达作者对山中秋色的独特情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