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职业道德 第五章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职业道德 第五章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5 充分认识到创造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的 教育活动
第一节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一、教书育人的含义
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 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 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本章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让教师 深刻的认识到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 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 和义务。
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 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但是,应当清楚的 认识到:“育”是根本,因为它包含着人们的希 望,体现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所以,是技术层面 的,“育”是价值层面的,后者赋予前者以意义。
( 选编自《中国教育报》 2008 年 6 月 12 日 )
案例
素质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全面育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要关注每一名学生,尊重并培养、发展每一名学生的个性,使每一名学生的 个体潜能、智慧、创造力都得到充分发挥,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充满个性 活力,人格完善,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合格人才。
尹建庭还写过一本书,名为《人世老枪》,其中也是宣扬以上观点的。 其中有一段文字是:“中国古代哲人讲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无我’。既然 ‘无我’,那人活着与死去有何差别?所以我说,最高境界应该是‘有我’。 世界一切都必须为我服务,不然,这一切都没有意义。天下最大的谎话就是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什么捡钱包啦,见义勇为抓小偷啦,为中华崛起 而读书啦…不用问, 80% 是假话谎话。”
主要目标
让教师理解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 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
素质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全面育人。
开拓创新是教师的重要品格。
学习要求
1 了解教书育人的内涵
2 要理解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
3 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 全面育人
4 教师是知识的传输者,学生生活的导师,学生道德 的领路人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人:
第 五 章 教 书 育教 人师
的 天 职
目录
要 点 本章主要内容、问题、目标、要求 第一节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第二节 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
本章主要内容
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 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李庚南 老师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成功不仅来源于教学的成功与喜悦, 更来自于塑造灵魂的成功。她从教 50 年,当班主任 50 年,有人说她是新中 国历史上“班主任龄”最长的一位中学教师。为了做好一位名副其实的“人 师”,她以一位母亲或奶奶的心态,从“假如我是学生”想起,从“最后一 名”学生关心起,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努力进行情感教育,以 人格魅力育人。她说:“我用执著的爱心和自身的示范,追求教育的艺术境 界,在与学生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中达到生命的交流与融合,在引导学生奏响 生命交响乐的同时,也从中体会到了生命的自我价值,享受到了精神上的愉 悦。我最大的享受就是我无数的学生成才了,成家立业了,成为对家庭、对 国家有贡献的人。”
要把学生看成一个个具有丰富思想世界和鲜活个性的人,关注并尊重每 一名学生潜在的发展可能。从本质上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 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 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 特征的教育。
第二节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育的根本目的
育人
如何 做人
世界 观人 生观
行为 习惯
2
3
1
根本目的
4
三、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提 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 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主体 性
长效 性
Hale Waihona Puke 素质 教教育育 特特性性全体 性
全面 性
案例
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数学教 师李庚南,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致力于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探索, 反对加重学生负担,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她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致力于“学生学力形成与发展”的研 究。学力是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下学生自主建构、发展、超越而形成的知识、 技能、情感,态度的总和,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核心,是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
教书是指在课堂 上向学生传授系 统的科学文化知 识,培养学生的 科学文化素质, 发展学生的智能
教 书
育 人
育人是指教师通 过课上课下教学 活动和师生相互 作用的过程以及 教师的行为对学 生进行的一些显 性的或潜在的政 治、思想和道德
教育,促进学生 人格的发展。
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教”是技术层面的,“育”是价值层面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近代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德性。 一位优秀的教师,绝不是简单的“教书匠”和传授知识的 “工具”,他是知识的传输者,是学生生活的导师,是学生 道德的领路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影响人 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 个性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是 教师的天职所在。一位教师说过: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 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 勇于开拓的积极人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 远志向,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也是教师这一特 殊职业真正的生命价值所在。
案例
湖南株洲二中语文教师尹建庭,在给学生上入学教育课时对学生说: “你读书干什么?考大学干什么?也许你会说,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为了社 会主义建设,而我要明确地告诉你——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为别 人。读书增强了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资本,将来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挣下大把的钱,从而有一个美好的个人生活。比如生活愉快,人生充实,前 途美好,事业辉煌,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所以,我 强调读书应该是为了自己!”尹建庭还把这些观点写进他的教学研究论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