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对分工理论的发展
亚当斯密认为认为财富的源泉不仅在于劳动,还在于已形 成分工之下的劳动,否定了重商主义关于财富来源于流通领 域或商业活动的错误观念,和重农学派只把农业劳动看做是 财富唯一来源的错误思想。
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不足之处
混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分工和工场手工的内部分工 错误地认为交换引起分工,不谈分工的社会历史性质
他在《国富论》的第一篇、第一章的第一 句话就说:“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 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 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国际分工理论
•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 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 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 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 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 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 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 调和。
国际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把分工着成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加国民 财富的主要途径。他认为一国生产情况的 好坏, 从 而供应情况如何, 取决于两个因素: ( 1 ) 是该国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 2 ) 是 该国参加生产劳动的人数相对来说是多少。
在二者之间, 亚当斯密认为劳动生产率高低起着主 要 的作用, 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则是分工的结果。 他说: “ 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 以 一 及运用 劳动 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 技巧和判断力, 似乎都是分 工的结果 。”
经济学鼻祖
“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 神”
人物简介
Adam Smith (1723~ 1790) 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杰出的代表和理论体系的 建立者。 他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 归结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 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 斯密是公认的经济学宗师。Fra bibliotek主要著作
分工是亚当斯密全部经济学说的起点,整 部《国富论》就是从分析分工开始的。
小组成员
张贞殷 刘能 许晶晶 刘俊 李佳骐 黄嘉毅 林东明
为什么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分工使劳动专业化,提高了单个工人 的敏捷性 和技巧 节省从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专门从事某项作业的工人比较容易改良工具和 发明机械。
亚当斯密对分工理论的发展
分工交换理论并不始于亚当斯密,古希腊的色诺芬就 有这方面的论述斯密发展了前人的思想,作了比较系统的 说明,并且收集了许多历史材料,丰富了这一理论。这些 原理反映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和商品经济的一般趋势,在 理论上有一定的科学性,也为后进国家发展经济提供借鉴。
亚当斯密对分工理论的发展
亚当斯密最早全面地考察和叙述了分工对提高 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他详尽地分析了制造业内部 的分工,例如他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学家他 以制针工场实行分工为例说明分工的作用。一个 人单独制针,每天最多能制20枚,也许1枚也制 不出。一个制针工场把过程分为18个专业,由10 个工人分工劳动,每人搞1、2项作业,每天可制 针48000枚,这比分工前劳动生产率高24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