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度指挥升级方案**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0月目录1. 引言 (3)1.1. 编写目的 (3)1.2. 项目背景 (3)2. 建设目标 (3)3. 系统建设内容 (3)3.1. 卷烟营销过程监管 (3)3.1.1. 需求预测 (4)3.1.1.1. 预测流程 (4)3.1.1.2. 预测模型 (4)3.1.1.3. 预测质量 (4)3.1.2. 货源采购 (5)3.1.2.1. 存销比管理 (5)3.1.2.2. 工商网配 (5)3.1.3. 客户分档 (5)3.1.3.1. 客户分档周期 (5)3.1.3.2. 分档信息公示 (5)3.1.4. 货源投放 (6)3.1.4.1. 货源属性划分 (6)3.1.4.2. 紧俏品牌投放 (6)3.1.4.3. 新品投放 (7)3.1.4.4. 货源投放管理 (7)3.1.5. 客户订货 (7)3.1.5.1. 实时订单 (7)3.1.5.2. 规范订货 (8)3.1.5.3. 订单需求满足 (8)3.1.6. 订单结算 (8)3.1.6.1. 实时跨行结算 (8)3.1.7. 市场调控 (8)3.1.7.1. 市场监测与评价 (8)3.1.7.2. 市场状态调控 (9)3.1.8. 品牌管理 (9)3.1.8.1. 新品引入 (9)3.1.8.2. 品牌规划 (9)3.1.8.3. 品牌退出 (10)3.2. 卷烟营销动态分析 (10)3.2.1. 零售户分析 (10)3.2.2. 品牌分析 (10)3.2.3. 市场分析 (10)3.2.3.1. 总量市场状态 (10)3.2.3.2. 品牌市场状态 (11)3.3. 移动管家 (11)3.3.1. 零售户导航 (11)3.3.2. 三员实时位置 (11)3.3.3. 行业数据分析 (11)3.3.3.1. 全国对标 (11)3.3.3.2. 全省对标 (11)3.3.3.3. 城市对标 (12)3.4. 内管员移动办公 (12)3.4.1. 监管点提升 (12)3.4.1.1. 内管监管点 (12)3.4.1.2. 监管户筛选 (12)3.4.2. 处理流程优化 (12)3.4.2.1. 监管户接收 (12)3.4.2.2. 监管户走访 (12)3.4.2.3. 四员互动 (13)3.4.2.4. 信息查询 (13)3.4.3. 监督监控 (13)3.4.3.1. 内管员轨迹 (13)3.4.3.2. 工作质量监控 (13)1.引言1.1. 编写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描述指挥调度系统升级的主要建设内容;为指挥调度系统升级的建设提供参考。
1.2. 项目背景****是**行业最早建设地市级企业综合管控平台的企业之一,通过管控平台建设提升了移动技术和业务结合,充分解决了信息互通、基层管理及指挥调度的问题,提升了管理层和领导层对企业的运行状况的掌握,为企业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建设卷烟营销过程监管和动态分析功能,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层和管理层对市场化运行情况的掌握,及早发现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本公司的市场化改革符合市场化取向改革的管理要求。
2.建设目标继续完善指挥调度系统,将卷烟营销过程监管和动态分析纳入到市局监管体系,继续完善领导移动管家和内管移动办公系统,支持市场化取向改革运行。
3.系统建设内容3.1. 卷烟营销过程监管根据市场化取向改革的管理要求,对各个业务环节进行实时监管。
按照国家局的工作要求扩充预警中心的预警点,设置相关预警监管点进行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调度处理,主要包括需求预测、货源采购、客户分档、货源投放、客户订货、订单结算、市场调控和品牌管理等8个关键点共30多个预警点,以下详述行业监管预警点情况,具体内容按照实际调研情况进行开发。
3.1.1. 需求预测3.1.1.1. 预测流程工作要求:需求预测要求分年度、半年、月度三个周期进行预测,并按要求做好上报工作。
坚决克服非市场因素,采用自下而上预测流程。
监管点和监管规则:预警上报及时性:没有按照业务规范确定的上报时间及时上报。
预测流程规范性:自下而上预测流程痕迹数据与省级公司确定的预测流程不一致。
3.1.1.2. 预测模型工作要求:探索完善需求预测模型,对市场需求作出科学判断。
监管点和监管规则:预测模型应用:预测没有使用模型。
3.1.1.3. 预测质量工作要求:加强需求预测考核,促进商业企业提升需求预测水平。
监管点和监管规则:预测准确率:总量或分价格段预测准确率低于65%进行红色预警,总量或分价格段预测准确率65%到75%进行橙色预警,总量或分价格段预测准确率75%到85%进行货色预警。
3.1.2. 货源采购3.1.2.1. 存销比管理工作要求:合理设置存销比上下限监管点和监管规则:存销比上下限设置:未设置存销比上下限。
商业存销比上限控制:超出市局设置的停调线红色预警,超出市局设置的限调线橙色预警3.1.2.2. 工商网配工作要求:按照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方式,以工业企业为主体,实施工商网上滚动配货。
监管点和监管规则:商业脱销断档:顺销品牌商业累计断货天数超过30天,顺销品牌商业累计断货天数超过15天,顺销品牌商业累计断货天数超过7天。
3.1.3. 客户分档3.1.3.1. 客户分档周期工作要求:档位测评周期原则上不低于3个月监管点和监管规则:客户分档频率:一个季度内地市公司客户分档频次超过3次3.1.3.2. 分档信息公示工作要求:分档标准和结果要向零售客户公示,接受零售客户监督监管点和监管规则:分档信息公示:客户分档规则及结果没有公示3.1.4. 货源投放3.1.4.1. 货源属性划分工作要求:统一货源属性类别。
均衡满足品牌(规格)数不得超过地市级公司所经营顺销品牌(规格)数的30%,紧俏品牌(规格)数不得超过地市级公司所经营品牌(规格)数的20%,新品在销时间不超过12个月。
监管点和监管规则:品牌货源属性划分:紧俏品牌(规格)数超过地市级公司所经营品牌(规格)数的20%,均衡满足品牌(规格)数超过地市级公司所经营顺销品牌(规格)数的30%,新品在销时间超过12个月3.1.4.2. 紧俏品牌投放工作要求:紧俏品牌(规格)按档位投放,或按档位与价位段结合投放。
监管点和监管规则:限量供应品牌(规格)个数:限量供应品牌(规格)数超过50个或在销品牌(规格)数的一半,限量供应品牌(规格)数超过40个,限量供应品牌(规格)数超过30个。
紧俏品牌投放集中度:紧俏品牌投放集中度高于50%红色预警,紧俏品牌投放集中度大于30%小于50%橙色预警,紧俏品牌投放集中度大于20%小于30%黄色预警。
紧俏品牌投放面:紧俏品牌投放面低于10%。
3.1.4.3. 新品投放工作要求:对新引入的品牌(规格),地市级公司结合零售终端的经营能力、商圈位置等因素,尊重工业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共同协商制订投放策略,做到投放结果公平、公正。
监管点和监管规则:新品入网销售时间:新品采购到货后超过4个月不投放销售。
3.1.4.4. 货源投放管理工作要求:所有紧俏、均衡满足品牌(规格)要由省级集中订货平台自动计算投放数量,做到同档位、同价位段经营能力相同的客户享受一致的投放策略。
监管点和监管规则:货源投放人为限制:市场状态较好,有货源,连续2周不投放。
直营店紧俏货源投放:同档位直营店紧俏品牌购进量超普通零售客户5倍。
特殊客户紧俏货源供应:特殊客户紧俏品牌购进量占所有零售客户购进量的30%以上。
搭配捆绑销售:存在搭配捆绑销售疑点。
货源投放均衡性:最近7个订货日销量(或单箱值)环比增幅超过200%。
3.1.5. 客户订货3.1.5.1. 实时订单工作要求:实现实时形成订单,实时削减库存。
监管点和监管规则:实时订单:实时订单生成后,客户订单修改比率,超过5%。
3.1.5.2. 规范订货工作要求:尊重零售客户订货自主权。
监管点和监管规则:代订货:客户经理代订货(客户经理所有零售客户网上订货IP地址相同)。
人为删改客户订单:零售客户订单确认后通过不同的IP地址修改订单。
3.1.5.3. 订单需求满足工作要求:最大限度的满足零售客户订货需求。
监管点和监管规则:订单满足率:总量和分价类订单需求满足率环比下降10个百分点。
客户缺货率:总量和分价类脱销面环比上升10个百分点。
3.1.6. 订单结算3.1.6.1. 实时跨行结算工作要求:零售客户自主选择结算方式,自主选择结算银行,主动支付监管点和监管规则:跨行结算工作开展情况:未开展实时跨行结算工作;跨行结算通道未向所有零售客户开放;零售客户网上自主支付比率低于1。
3.1.7. 市场调控3.1.7.1. 市场监测与评价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多渠道的市场信息监测体系。
监管点和监管规则:市场状态异常:连续3个月总量和分价位段市场状态松,连续4周重点品牌市场状态松,连续4周重点品牌市场零售价格倒挂。
3.1.7.2. 市场状态调控工作要求:地市级公司要明确不同市场状态卷烟品牌(规格)的调控条件和规则,进行自我调控。
省级局(公司)发现地市级公司调控不力的,直接下达整改或者调控指令。
监管点和监管规则:市场状态调控工作开展:未确定并设置状态调控规则;顺销品牌连续4周市场状态松未调减。
3.1.8. 品牌管理3.1.8.1. 新品引入工作要求:按市场容量合理确定省、市两级市场的规格总数和不同价位段规格数,在主要价位段形成“主导规格—护卫规格—潜力规格”的梯形结构,构建科学、良性、有序的品类布局。
监管点和监管规则:品类规划布局工作开展情况:未确定并设置品类规划信息。
3.1.8.2. 品牌规划工作要求:按照市场需求,在不突破规格总数和不同价位段规格数的前提下,适时引入新品牌(规格)。
监管点和监管规则:新品引入:超品类配额仍引入新品;新品引入未开展试销评价;试销评价未通过仍引入。
3.1.8.3. 品牌退出工作要求:统一制订可量化的品牌退出规则,并固化到信息系统。
监管点和监管规则:品牌退出:未开展品牌退出评价;评价应退出品牌6个月后仍购进。
3.2. 卷烟营销动态分析3.2.1. 零售户分析客户分析重点从客户分布、终端建设、队伍建设、经营状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展示,分析零售户情况。
3.2.2. 品牌分析品牌分析页面分卷烟品牌和雪茄品牌两部分进行分析展示,选择某品牌,从品牌市场覆盖、销售增长、客户上柜、终端动销、市场潜力等方面对该品牌进行多维度分析。
3.2.3. 市场分析市场分析重点从总量市场状态和品牌市场状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展示:3.2.3.1. 总量市场状态总量市场状态主要从市场总体零售价格指数、社会库存与社会存销比、订单满足率、脱销面等几个关键指标进行分析,分析数据与直营终端动销数据和CPI数据进行对照,支持按区域、时间等角度进行钻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