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3节:程序选择结构——多重选择语句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多重选择语句学科信息技术年级高一教材书名:《算法与程序设计》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程理念强调结合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等多种学习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的过程中,学会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进一步掌握信息技术、增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新课程还强调教师应该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本教学设计就是在此背景下设计实施的。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多重选择语句》是第二章第3节的“程序选择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学完程序的顺序结构、程序选择结构IF语句后,是对选择结构更深入的了解和应用。
多重选择语句能够很好解决当条件较丰富的情况下,如何使程序的可读性、易用性增加,更好的解决所出现的问题。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多重选择语句的结构,学会利用多重选择语句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和欲。
学生情况:高一(9)是年级中的重点班,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可以,学生学习习惯好,接受能力强。
前面学习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等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在VB语言中的顺序结构中,学生基本上能够利用计算机完成简单计算、输入、输出功能,会使用If语句来解决两种情况的判断和选择问题。
在本节课中,通过在多种条件环境下来理解if语句的不足和多重选择语句的结构与功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广播系统、演示文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VB语言的多重选择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
2、掌握VB语言的表达式、表达式列表等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
3、学会使用VB语言的多重选择语句来实现选择控制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了解正确的程序书写格式,初步掌握程序调试运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老师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乐趣。
2、通过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感受计算机为生活服务的乐趣,建立使用计算机编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多重选语句的结构。
教学难点:在理解多重选择语句结构的基础上,如何利用计算机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设计在教学中通过如何使用键盘控制移动的坦克,用if语句进行比较,发现if语句解决这类问题的不足,引出多重选择语句,引导学生去解决这类问题。
教学中采用了“小组讨论”、“学生探究”、“任务驱动”、“师生互动”等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一、复习旧知提问前面所学习过的键盘事件及如何让控件移动的原理。
复习提问回答问题复习旧知,承上启下 3二、新授课1、提出问题:如何使用键盘上下左右和ASWD 八个按键实现两个坦克的不同方向的移动,并加载不同的图片?提问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2、分析解决问题,小组讨论:用什么算法和程序语句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回答:用选择结构中的If语句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练习:用If语句完成移动的坦克代码的编写。
If KeyCode = vbKeyLeft ThenImgtank.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pic\tankleft.jpg")Imgtank.Left = Imgtank.Left - 200End IfIf KeyCode = vbKeyRight ThenImgtank.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pic\tankright.jpg")Imgtank.Left = Imgtank.Left + 200End IfIf KeyCode = vbKeyUp ThenImgtank.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pic\tankup.jpg")Imgtank.Top = Imgtank.Top - 200End IfIf KeyCode = vbKeyDown ThenImgtank.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pic\tankdown.jpg")Imgtank.Top = Imgtank.Top + 200End IfIf KeyCode = vbKeyA ThenImgtank1.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pic\tankleft.jpg")Imgtank1.Left = Imgtank1.Left - 200End IfIf KeyCode = vbKeyD ThenImgtank1.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pic\tankright.jpg")Imgtank1.Left = Imgtank1.Left + 200End IfIf KeyCode = vbKeyW ThenImgtank1.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pic\tankup.jpg")Imgtank1.Top = Imgtank1.Top - 200End IfIf KeyCode = vbKeyS ThenImgtank1.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pic\tankdown.jpg")Imgtank1.Top = Imgtank1.Top + 200End If 提问思考并实践练习巩固If语句的学习53、学生思考If语句的不足:(1)如果用If语句来解决这个问题,请问用了多少个个If语句来完成?(2)这么多的If语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不便的地方?师生共同分析:(1)一个条件需要一个If语句,书写复杂,可读性差。
If语句逐条判断,程序执行效率低。
(2)对于多种选择情况,用If语句进行编写结构不清晰,容易出错。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小组讨论和分析理解If语句解决多种情况的不足34、教师引导Select Case语句的学习:有没有更方便一点的语句来解决这个问题?避免出现上面的不足。
在VB语言中,设置了一个处理多种情况的语句,称为多重选择语句,投影展出其基本格式,讲解其基本结构和用法。
(1)表达式和表达式列表可以是数值型或字符型。
(2)表达式列表与表达式类型应相同。
(3)表达式列表又称为值域,它有如下四种形式:Case 1Case 1,3,5Case 10 to 20Case Is>=10教师引导讲解知识点学习SelectCase语句的格式和用法引出SelectCase语句的学习5三、实践练习1、Case 表达式列表与语句组一对一情况请同学们把“移动的坦克”的程序用Select Case语句进行改写并调试运行。
Select Case KeyCodeCase vbKeyLeftImgtank.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pic\tankleft.jpg")Imgtank.Left = Imgtank.Left - 200Case vbKeyRightImgtank.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pic\tankright.jpg")Imgtank.Left = Imgtank.Left + 200Case vbKeyUpImgtank.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pic\tankup.jpg") Imgtank.Top = Imgtank.Top - 200Case vbKeyDownImgtank.Picture = LoadPicture(App.Path & "\pic\tankdown.jpg")Imgtank.Top = Imgtank.Top + 200讲解多重选择语句的执行过程教师巡视实际操作掌握SelectCase语句的用法13四、展示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程序,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学习体会,共同提高。
老师及时点评、鼓励。
总结和点评交流分享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5五、课后练习利用所学知识,将上节课的案例《小兔跑步》中的小兔按顺序加载8张图片,使小兔更自然布置任务上机练习运用SelectCase语句解决问题 2六、归纳总结1、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小结,再次提示学生注意程序书写规范。
2、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多重选择语句的格式和运用总结梳理知识点回顾和总结知识点的学习2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1.老师课上根据巡视情况和学生交流展示时的表现在总结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简单点评;2.设置“课堂练习题”和“课后练习题”任务,根据完成任务情况,课后老师给出量化评价。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节课以小游戏“移动的坦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的讲解中,以“如何将月份转换成英文?”为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感觉用If语句编写多种选择情况问题存在执行效率低、结构不清晰等不足,从而引出Select Case语句的学习。
这种通过逐条运行程序来比较程序的运行过程,体会程序的执行效率在教学过程中直观明了,效果良好。
在Select Case语句的学习中,通过趣味案例移动的坦克的把多重选择语句由浅到深的逐步讲解,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案例经典。
案例的设计大大提高了知识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解决了通常情况下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畏难、退缩情绪,既达到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让学生学会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使用“任务驱动法”,以情境创设→课堂活动→展示交流→归纳总结为主线展开教学,始终以学生学为主体,倡导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的主动认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