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钻石分级]国检标准

[钻石分级]国检标准

“钻石分级”国家标准克拉重量(C a r a t)大钻稀贵 小钻璀璨钻石重量以克拉(又称卡)计算。

1克拉=200毫克=0.2克。

一克拉分为一百份,每一份称为一分。

0.75克拉又称75分, 0.02克拉为2分。

在其它条件近似的情况下,随着钻石重量 的增大,其价值则呈几何级数增长;重量相同的钻石,会 因色泽、净度、切工的不同而价值相差甚远。

在每一种不 同的大小和形状中,都能找到品质优良的钻石,最重要的是找一颗大小适合而式样又让你喜欢的钻石。

你不妨在珠宝店内试戴看看,当它看起来和感觉起来都对的时候,那颗就该是你的了!净度(C l a r i t y)晶莹剔透 纯美难求钻石结晶于地球深处地幔岩浆之中,环境复杂,成分多样,温度压力极高,历经亿万年的地质变化,其内部难免含有各种杂物或存在疵瑕。

这些内含物的颜色、多少、大小、位 置分布对钻石净度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常使用权10倍放大镜对钻石内部、表面疵瑕及其对光彩影响程度将未镶嵌钻石的净度级别细分为L C、V V S1、V V S2、V S1、 V S2、S I1、S I2、P1、P2、P3共10个级别。

已镶嵌钻石划分为 极好,很好,好,较好,一般5个级别。

L C—镜下无瑕疵 V V S1/V V S2—极微瑕疵(肉眼不可见) V S1/V S2—微瑕疵(肉眼不可见) S I1/S I2—瑕疵级(肉眼不可见) P1/P2/P3—重瑕疵级(肉眼可见)色泽(C o l o u r)无色高雅 异彩罕见钻石有多种天然色泽,由珍贵的无色(切磨后白色),罕见的 浅蓝、粉红到常见的微黄不等。

愈是透明无色,白光愈是能穿 透,经折射和色散后更是缤纷多彩。

钻石色泽分级是在专业实验室的分级环境中,由技术人员将待 分级钻石与标准色泽比色石反复对比而确定。

最白的钻石定为D级(即从D i a m o n d的第一个字母开始)。

钻石 色泽共分为11个级别,依次分别为:D、E、F、G、H、I、J、K、L、M、N。

切工(C u t)精工雕琢 光芒尽现钻石的璀璨光辉归功于其独特的高折射率和高色散性能。

然而,未经切磨的金刚石也只不过相貌平平,只有通过准确计算、精 心设计和完美切割抛磨,使光线充分折射出顶面才能使美钻光 芒尽显。

钻石是最硬的物质,无坚可摧,永不磨损,一经切磨, 光辉永恒。

判别切工优劣的方法:拿起钻石,凝视跳动在顶面的光芒,车 工精美的钻石辉煌眩目,不会因镶嵌或款式不同而华采隐没, 很简单,是不是?你也能做得到。

车工的级别分为:很好,好, 一般。

在1997年颁布的珠宝玉石国家标准中,镶嵌钻石品质分级规则是:把钻石的颜色分为优白(D、F、G),白(H、I、J),浅黄白(K、L、M、N)三个等级;把净度分为L C、V V S、V S、S I、P五个等级。

并颜色净度两个指标综合成为极好、很好、较好、一般五个等级。

综合对照表如下:镶嵌钻石品级分级表净度 无瑕 极微瑕 微瑕 瑕疵 重瑕疵颜色 L C V V S V S S I P优白D E F G极好(1)极好(2)极好(3)好(4)一般(5)白H I J极好(6)很好(7)好(8)好(9)一般(10)䖞白K L M N很好(11)好(12)较好(13)一般(14)一般(15)这个钻石品质分级规则,在我国珠宝市场的营销活动、质量检验、价格评估以及教学实践中,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纠正了那些以次充好、模棱两可、无所适从的混乱秩序。

但近年来,笔者在质检实践,以及所见所闻的市场营销活动中,发现进行检验、对比、分析按这一分级规则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甚至是严重的缺陷。

它的负面效应直接影响着商业营销;另一方面也误导了顾客的选购。

以国际通行的、公认的“4C”标准相对照,笔者认为,这一分级规则至少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色级综合表所划定三等十一级,显然太粗。

国际标准分为十一级(D、E、F……N)是很好,它们之间是过渡关系。

然而,综合三个等级(优白、白、浅黄白)显然不合理。

如,浅黄白,包括K、L、M、N四级,检测证书只定浅黄白这个等级,但K色与N色差别是十分明显的,商品价格差别甚大,差额可以达40%~50%。

市场营销中,消费者往往认定白色不好,浅黄白色不好不愿购买浅黄色白级钻石。

其实,K级与J级是十分接近的过渡色级,而与N色级相差甚远。

价位上,往往浅黄白是一个定值,所以极不不合理。

而另一方面,真正的白色似乎应在H色以上,但综合表却把H、I、J定在同一白色级内,也不合理。

如果不划分优白、白、浅黄色三等级,直接使用国际色级D、E、F……N就不会出现上述矛盾,色级渐变,价位过渡,顺其自然。

净度综合表分为L C、V V S、V S、S I、P五等级,与国际标准一致,本来没有矛盾。

但是, 与不同的色级对照定位时,就出现了矛盾现象,显然欠妥。

如,在优白级对照净度五等级时,相应划定为极好、极好、很好、好、一般五等级,其实是两个极好级,缺欠一个较好级,与渐变规律矛盾。

同理,在白色级对照净度五等级时,相应出现极好、很好、好、好、一般五等级,其实出现两个好级,没有较好级,也是不合逻辑的递交。

同时,在浅黄白级对照净度五等级时,相应出现为很好、好、较好、一般、一般五等级。

其实出现两个一般级,亦不合理。

综合起来,可以明显看出,色级相同,而净度不同,却出现相同的等级。

如表中的座标代码(1)、(2)相同,(8)(9)相同,(14)(15)也相同,再如按逻辑规律,(5)(9)(13)应当相同,实际却不相同,无法自圆其说。

尤其是(5)(10)(15)三个档次,色级不同,差别甚大,只因净度相同,而划定却为相同等级(一般级),更使人难以接受。

如果按照逻辑规律划分,似乎应当更正如下几个等级名称:(5)一较好,(9)一较好,(15)一差。

也许定一个“差级”会 在营销中产生难点,无人花钱买“差级”钻石,对此可以另外设计一个恰当的“名词 ”。

切工钻石划分标准中,“4C”之一且是切工。

为什么在这个综合表中没有切工这一标准呢?实际上,切工的优劣与否,直接影响品级划分,影响光学效应,影响人们对钻石火彩的欣赏与认识。

而且商品价格上,差价可高达30%~40%,所以,商家可能会利用这一缺欠,以次充好,误导消费。

所以,笔者认为,检测证书中,没有划定切工的标准,是一个严重缺陷。

建议在分级标准中予以补正。

可以参照国际切工划分为优、良、一般三个等级。

重量也是“4C”标准中的一个指标。

但是,目前现行的各种检验证书中, 均无“重量”主一标准,消费者对此意见纷纷,认为重量没有证书保证,又不便检测,影响了可言度。

对于镶嵌钻石,检测机构确实无法实施检测。

究竟应该如何解决?笔者认为,要专门研究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绝不能空缺。

因为大钻当中,重量差一分,价格就差不少。

价价值是与重量的平方成比例递增的,不可小看。

再者,市场上也曾出现过一些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就所标识重量有误差而引起的纠分。

综合上述,现行的钻石品质分极标准,存在许多矛盾、缺陷,不之是问题,应当引起制订标准的部门重视,加以认真研究。

以求妥善解决。

这个标准,似乎清晰度很高,基实,人为因素太多,反而矛盾太多。

倒不如采取模糊概念、渐变过渡妥当些。

怒笔者直言,不如还是直接使用国际划分标准,即净度直接用L C、V V S、V S、S I、P五级,色级直接用D、E、F……N十一级,取消那个综合表的名称。

钻石4C 评价钻石质量的好坏与它本身的性质有关,也与加工质量有关,对于一颗成品钻石,国际上用4C 标准来进行分级,即颜色(C o l o r )、净度(C l a r i t y )、重量(C a r a t a g e )、和切工(C a t )。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各自的钻石分级系统,近年来国际珠宝协会(C I B J O )和美国珠宝学院(G I A )提出的分级系统得到了普遍认可。

我国在1997年5月也颁布了钻石分级的国家标准。

一.颜色:颜色是钻石分级中一个重要指标。

在颜色评价中,我们主要对开普系列的无色—浅黄系列的钻石进行分级,它是与一套颗粒大小相同、且颜色已标定的标准样比较而确定。

目前所用的分级标准以C I B J O (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和C T I A (美国宝石学院)的标准为主要参政。

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点不同:C T B J O 实验室中的比色石称为“标准比色石”,其中每一颗钻石对着每一色级的下限;G I A 系统使用的比色石,每一颗钻石代表着从E 开始每一色级的上限。

在有了一套标准比色石的情况下,我们再拥有合适的光源(比色灯),合适的分级环境(在黑暗的房间中使用标准光原)以及丰富的经验,我们就可以对钻石的颜色进行分级了。

钻石颜色等级系统对照表美国珠宝学院(G I A )国际珠宝协会(C I B J O )中国国家标准(1997年5月)D 极白(+) DE 极 白 EF 很白(+) FG 很 白 GH 白 HI IJ 较 白J K L L 次 白K M M N 一级微黄 NO P 二级微黄 Q R 三级微黄S -Z黄(或棕)无色 近无色 略带黄色 非常浅的黄色到浅黄色D H L P Z钻石颜色尺度图在钻石的颜色分级中,D、E、F级肉眼观察无色,G、H、I、J几乎没有颜色,但有经验的宝石学家能感觉到很淡的黄色,K-Z肉眼能看到黄色。

钻石的颜色对其价格影响最大,如1ct重的钻石,P 级只有D级价格的1/3,因此颜色的确定要求极严,在实验室中通常在钻石比色仪下进行颜色分级。

对于蓝、红、粉等其他颜色的花色钻石,花色钻石的颜色则色质越纯、饱和度越高越贵重。

过去花色钻石稀少且昂贵,近几年,在西澳大利亚找到了许多红色和玫瑰色钻石, 因而极大地丰富了世界花钻市场。

二.净度净度是钻石分级中另一个重要指标。

净度是指钻石内外缺陷的程度,包括包裹体、解理、裂隙、双晶、生长纹和蚀象等内外部瑕疵。

钻石净度等级系统对照表美国珠宝学院(G I A)国际珠宝协会(C I B J O)中国国家标准(1997年5月)F L(无瑕)I F(内无瑕)I F(内无瑕)V V S1(一级极轻微瑕)V V S(极轻微瑕)V V S2(二级极轻微瑕)V S1(一级轻微瑕)V S(轻微瑕)V S2(二级轻微瑕)S I1(一级微瑕)S I(微瑕)S I2(二级微瑕)I1(一级小瑕)P1(一级不洁)I2(二级小瑕)P2(二级不洁)I3(三级小瑕)P3(三级不洁)F L-I F V V S 1 V V S 2 V S 1 V S 2 S I 1 S I 2 S I 3 I 1 I 2 I 3 无瑕非常微小的瑕疵非常小的瑕疵小瑕疵大的瑕疵钻石净度尺度图下面的内容可以更好地指导你如何观察钻石的净度。

1.F L 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洁净,即宝石内部和外部均不见内含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