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 教案
教学难点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具器材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补充
一、导入
“隐士”一词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这样一种人遗世独立,令人敬仰。
“中国人一直很崇敬隐士,没有人曾经对此做过解释,也没有人要求解释。隐士就那么存在了:在城墙外,在大山里,雪后飘着几缕孤独的炊烟。从有文字记载的时候开始,中国就已经有了隐士了。他们与时代脱节,却并不与季节脱节;他们弃平原之尘埃而取高山之烟霞;他们历史悠久,而又默默无闻;他们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中最受尊敬的人。”
辞:一种文体,介乎散文诗歌之间,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体”或“骚体”,内容上重抒情,富有浪漫气息。
六、字词疏通与文意分析
<一>分段梳理句意,积累重点实词虚词、特殊用法
<二>文意探究(与句意梳理同步)
【序】——交代写作背景,出仕及辞官的缘由
思考:陶渊明出仕和辞官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出仕】“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家境贫寒,生活所迫,养家糊口。
七、《学海导航》拓展练习
教后感想
“乐夫天命复奚疑!”卒章显志,乐天安命。
六、如何评价陶渊明?
陶渊明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是一个不阿谀奉承、不谄媚求荣、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精神和独立人格的鲜活的生命,是一颗不慕荣利、不受世俗羁绊,敢于追求本真与自我的率真的灵魂。他给我们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永远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不被众说纷纭所困扰;永远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不被世俗世相所牵引;忠于自己、把握自我,真实的面对自己的灵魂,以务本求实的品质,冲破世俗的勇气,追求自己真正倾心的事物。(于丹)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为典故,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以此代指自己的院落是表明自己归隐的心志。松树傲岸不群,菊花的素净淡泊,诗人以松菊象征自己高洁坚贞、不同流俗的情操。
“抚孤松而盘桓”以孤松言志,表达遗世独立的人生态度。
【第三段】——田园生活的盎然情趣
探究思考:本段表现了陶渊明隐居田园的哪些乐趣?
——《空谷幽兰:寻访当代中国的隐士》(美,比尔波特)
提到中国的隐士,就不得不提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别官场,归隐田园,《归去来兮辞》便是他庄重的宣言书。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二、陶渊明
陶渊明(367~427),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田园诗鼻祖,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语言质朴自然。诗作题材:
“归去来兮”一声长叹,抒尽胸中郁结之气,让人顿觉舒畅、自在。
“心”“形”应该理解为自己的志趣人格和出仕为官的行为,即自己在官场失去了自我,丧失了人格,埋没了志趣。
一“悟”一“知”一“觉”两句一气呵成,诗人幡然醒悟,重获新生的悔悟和庆幸之情溢于言表。
“恨”揭示了他归家之心切。
【第二段】——归家生活的安适惬意
1描绘自然景色、田园生活,寄寓对官场、世俗社会的厌弃。
2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咏荆轲》等篇“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三、背景介绍“归隐之路”
陶渊明并非天生的隐士。少年时,受儒学熏陶,积极入世,曾有“猛志逸四海”“大济苍生”的抱负。无奈东晋门阀制度达到顶点,士族垄断高官要职,寒门庶族遭到压制,理想难以实现。后社会上老庄思想、隐逸之风盛行,陶渊明有了乐天安命,隐居避世的思想,他的归隐是他对污浊的社会现实彻底绝望后选择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纵使放弃了政治理想,仍坚持高尚的志趣,不同流合污。
“奔”表露了欣喜若狂的心情,与做官“惆怅独悲”对比鲜明。
“携幼入室……审容膝之易安”三句写“居家之乐”松菊相伴,畅饮美酒,闲适安乐,傲然自得。
“园日涉以成趣……抚孤松而盘桓”写“游园之乐”清净自在,无人相扰。
探究思考:本段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请找到相关的语句进行品读赏析
明确:“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看似写景,自然无雕饰,实则寄托深远,出则无心,归则有意,出仕为官本是无意,辞官归隐却是自己的意愿,“倦飞”即厌倦了官场的阿谀逢迎和污浊黑暗。
【辞官】(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污浊的官场理想无法实现;本性自然,却不得不折腰事人,同流合污违背自己的本性,这造成的痛苦比忍冻挨饿更难以忍受。这些是辞官的根本原因。(2)“程氏妹丧于武昌”——亲妹过世,需要去奔丧,这只是辞官的表面原因
【第一段】——表达诗人迷途知返、辞官归隐的决心。
明确(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琴书相伴的自娱之乐——乐琴书以消忧;
(3)农人邻里的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的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第四段】——表达乐天安命的思想。
“怀良辰以孤往……临清流而赋诗”叙述种种田园之乐,表达自己不慕名利,超凡脱俗的情操。
我们学过了《归园田居》,一起温习一下,全班齐背诵“少无适俗韵,性本爱
丘山……”《归去来兮辞》传达的人生态度与《归园田居》是相同的——厌恶官场,热爱田园。
四、诵读全文(利用早读时间,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疏通字词)
1.全班齐读(朗读指导)
2.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四个段落
五、解题《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来,助词,无实义兮,语气助词“回去吧!”课题:归去来兮辞上时间:第周星期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能理解并自主翻译文中的每句话。
2.赏析陶渊明的语言艺术,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感受陶渊明弃官归隐的心情以及他对官场的厌恶鄙弃和对乡村田园的热爱。
教学重点
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文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