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探讨
教学运行机制:是培养模式的关键。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制
度、培养保障制度等及以之相关的管理方式,它指向教学的方向性制度, 是培养目标实现的保证。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中的时空构造方式。高职教学组织形式具有
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征。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实践教学可以根据条件和 需要灵活安排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部分案例
实施注意事项
模式与方法改革
课堂“三允许”
允许学生出错; 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看法;
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提意见。
课堂“四不讲”
学生能说的不讲;
学生能研究出来的不讲; 学生能自己操作的不讲;
学生能自己得出结论的不讲。
课堂“五转变”
讲明白向悟明白转变; 教师提问向学生提问转变; 强制性课堂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 教师演示向学生演示转变; 老师独角戏向学生为主导转变。
四:学校教育与企业融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标准融合,职业素养与专业 教育融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融合; 四:专业认知实习,专业体验实习,顶岗实习,就业顶岗实习; 三:三递进:职业基本能力—职业专项能力---职业综合能力。
第三部分
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 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 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 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 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 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 操作性。
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核 心 课程1
核 心 课程2
课程整体设计
核 心 课程3
核 心 课程4
(模式、内容、方法)
课程单元设计 (内容、方法)
第二部分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模式? 两者的的关系?
一、关于模式
《现代汉语词典》:‚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
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现 代汉语词典》第894页) 《辞海》对模式的定义是:‚亦译‘范型’ 。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 辞海》1999年版第1596页) 。 尽管二者的表述不完全一样,但是基本涵义是 一致的,即模式是一种范本,是一个标准,是 一种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有组织的结构,是一 种具有权威性的思想体系,是众人模仿的样式 。也就是说,模式具有标准性、示范性、权威 性和指导性等特征。
二、当前我国高职课程模式
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徐国庆)
行动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姜大源)
职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戴士弘)
能力本位课程成为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点
南华工商学院
三、高职课程教学评价
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 评价的三个基本要求
1、以学生为主体 2、突出能力目标 3、突出任务训练
四、高职业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径
高职课程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探讨
胡道成 2015年3月
高职课程改革的动态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提纲
高职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课程教学方法
第一部分
高职课程改革的动态
一、高职课程改革的依据
16号 文 08精 品课
1、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 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2、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模式
三、现代的课程教学模式
1、传递──接受式
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
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
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适合于我系各专业基础理论课和考证课程。适
用面窄。
2、自主学习模式
基本教学程序是:
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
→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
可普遍采用,对教师要求高。
3、抛锚模式
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 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 效果评价 适用于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强的课程,如广告实 务、营销策划、方案设计等课程。核心是巧设情 境,合作学习。
4、能力本位模式——CBE
围绕职业活动中所需要的实际能力,以职 业分析为基础组织课程、开展教学、进行 评价的模式。 程序:
一、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
指向性: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 操作性: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
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
完整性: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
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 有终。
稳定性:在一定时间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灵活性:必须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内容、现有
谢谢!
值观
(三)关注课程单元
不是内容的单元
不是自己规定的单元
是时间的单元(每节课、每次课)
是“电视连续剧”的“一集”
(四)单元设计的关键
目标:能力、知识、素质。在努力提升素 质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目标。 内容:课程内容的载体,如项目、任务等 。 主体:老师(主导),学生(主体)
(五)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培养规格:基本的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是按一定程序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是人才
培养活动的重要载体。核心是课程结构。
培养途径:是人才培养活动的形式,可分为基本途径和综合途径. 基本
途径是课程教学、实验与实训、社会实践三方面。综合途径原本主要指“ 学研产结合”的培养途径。
(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内 涵(1)
“目标方式说”: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 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 “结构方式说”: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 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 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 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总和说”: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以相 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对不同类 型专业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将培养目标和规 格作为人才培养的依据,而不是内容,强调的是 培养目标和规格“各个实现载体”的总合。
6、翻转课堂
Inverted Classroom 。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 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 学习。 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 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 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 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 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协作 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 真实的学习。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 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 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第四部分
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一、高职课程教学方法举例
项目导向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小组讨论法 学赛结合法 案例教学法 角色扮演法 ……
体现: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高职教育理念
二、高职教学方法选用
一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二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三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
二、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
传授式 :“讲—听—读—记—练”(最古典) 程序结构模式:“感知—记忆—理解—判断”(
17世纪,夸美纽斯)
五阶段教学模式:“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
用”(莱因)
实用主义教学模式:“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
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杜威)
职业分析图(表) 确定能力标准 构建课程教学内容 实施与评价
职业分析图
职业核心能力
5、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按照‚职业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工作 过程分析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思路, 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开发及学习 情境设计工作。 以项目为导向,按照具体项目的‚资讯 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六个工 作过程来开展教学,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 “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并掌握职业技能 ,培养职业素质。
四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五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三、课程改革关键点
三个层次:
教师如何改造自己的课程 系部如何建设自己的专业
学校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
(一)基本原则
理论性应用型
(二)课程改革目标
知识目标:应用知识为主,边做边学;理
论知识为辅,渗透学习。 能力目标:单项能力,综合能力。 素质目标:心态、道德、精神、动力、价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3+2”循环模式;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三化”培养引领发展(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 模式案例化,学生实训公司化)模式;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走“双主体”培养之路育工厂化农业人才 (校农联合双主体);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岗前训练、顶岗实践、就业”三位一体的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训练基地—企业---行业企业);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校企联盟、四方联动,工学交替四四三人才培养 模式(学校、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四方联动,人才培养四个方面融 合,设计四个工学结合阶段,实现三种能力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