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对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工作开展有效的监督县人民检察院杨莹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不受任何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和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真理”。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它既是监督的主体,又是被监督的对象。
检察机关接受人大的监督既是我国国体、政体的规定,是一条宪法原则,也是检察机关全面履行职责、防止司法腐败的重要保证。
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的重要职责,是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检察制度的重要特色,是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性质和职能的重要体现。
因此,人大对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工作进行监督是人大对检察工作开展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工作开展监督的法律依据我国最具权威、最高层次的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法院、检察院的司法监督具有相应的政治与法律层面的制度依据。
从政治层面来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现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
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并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亦拥有对同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监督权。
从法律层面来看,《宪法》规定,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有监督宪法实施等职权。
而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国务院、最高院和最高检的工作,可以撤销国务院同宪法、法律和法令相抵触的决议与命令。
全国人大在其认为必要时,可以组织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对特定事项进行调查。
现行《宪法》同时规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由人代会产生,对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受其监督制约。
《人大监督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行使监督职权。
”《地方人大组织法》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职权的行使方式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从而使我国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相应的立法权和更为广泛的监督权。
此外,《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一章第十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三章对检察机关的人员任免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检察官法也对此做出了相应规定。
因此,作为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基层人民检察院必须自觉接受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检察机关各项工作的监督,包括对反贪、反渎侦查工作的监督、对审查逮捕、起诉工作的监督以及开展诉讼监督工作等方面的监督。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基层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的重要支柱,也是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根本保证。
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工作开展监督的必要性诉讼监督是检察机关按照法律规定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即对侦查机关的立案、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对法院的判决、裁定是否正确,审判活动是否合法,以及监狱、看守所的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的监督。
诉讼监督工作对于加强权力监督制约,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司法公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众多基层检察院对诉讼监督工作越来越重视,并不断运用查处职务犯罪、抗诉、纠正违法通知、检察建议、建议更换办案人等方式开展监督工作,及时纠正诉讼中的严重违法行为和错误裁判,严肃查处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努力追求监督的力度、质量、效率和效果的有机统一。
然而基层检察院在开展诉讼监督工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由于与侦查机关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导致对侦查机关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违法采取搜查、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以罚代刑、漏罪漏犯、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等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监督;对检察院提起抗诉的量刑畸轻畸重案件法院改判很少;检察机关既是法定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又是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机关,身兼两职,容易出现监督上的缺位等等。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基层检察院开展诉讼监督工作进行监督是必要的。
首先,有利于检察队伍的建设。
我国近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说过:“夫法之善者,乃在有用法之人,苟非其人,徒法而已。
”检察队伍的素质决定着检察工作的好坏优劣,如果检察队伍出现问题,违法执法的现象便不可避免,更无法去监督其他执法部门开展工作。
其次,有利于诉讼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检察机关诉讼监督的对象有侦查机关、审判机关还有监狱机关等,虽然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神圣的监督职责,然而在开展监督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方面阻力和干扰也很大,还存在着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等现象,致使监督工作不能顺利的开展,因此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差距还很大。
该项工作如果有了人大的监督和支持,检察机关就有了坚强的后盾,不仅能够使诉讼监督工作更加规范,工作也会更加有效。
此外,人大可以将对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工作开展监督作为人大工作的切入点,间接实现对公安、法院等部门的监督,从而真正实现司法公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工作进行监督的现状近年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检察机关的监督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监督的形式和方法越来越多,人大监督工作已经从一般性的程序监督发展为实体性的比较深一步的监督,效果也不断增强。
但专门针对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工作方面的监督还不够到位,主要问题有:一是监督大多流于形式,取得实效不够理想。
对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基本停留于听听汇报,看看报告,翻阅报送材料。
执法检查时也只是查看一下卷宗,审查一下文书,没有深入了解具体案情,检察机关开展诉讼监督的原因,开展诉讼监督正确与否,监督是否取得实效,为何出现个案监督失败,是干警的专业素养问题或是公安机关、法院没有按照法律规定严格执行,或是存在人情关系等等案外因素,致使较多问题未能被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
二是没有很好运用强硬的监督措施。
对有些发现的问题该纠正的没有纠正或没有完全纠正,该督办的没有督办或没有督办到位,该查处的没有查处或查处不彻底。
三是与基层检察院联系不多,对基层检察院的困难和需求了解不深,无法对基层检察院开展诉讼监督工作提出有效的指导性意见,发挥人大权力机关权威性的作用,在检察院开展该项工作过程中予以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四是地方人大相关机构不健全,专业性人才缺乏,监督力量不足,也成为地方人大对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工作开展有力监督的障碍。
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工作进行有效监督的方式方法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积极探索监督方式,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并要讲求监督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定期或不定期听取和审议专题报告。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除了一年一度听取并审议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例会听取并审议工作报告及专题工作外,还可以针对检察机关在开展诉讼监督工作中遇到的重大、特大案件及有关情况,特别是对一些政法部门有分歧、争议较大的疑难案件,随时召集会议听取汇报,予以监督或协调。
(二) 加强对诉讼监督案件的个案监督。
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人员对基层检察院日常报送的关于诉讼监督的材料,如检察建议书、检察院作出的不立案、撤销案件的决定书、提请抗诉报告书等法律文书应仔细查阅,一旦发现其中存在检察机关监督不当或者被监督对象没有接受监督并作出回复等个案,应深究其原因。
可以要求检察院报送案件具体材料并说明诉讼监督的理由,对监督不当的予以纠正;可以要求被监督部门对不接受检察院诉讼监督原因作出说明,如被监督部门给出的理由无法成立,则由人大出面协调并监督该部门予以落实,从而真正保障诉讼监督的正确性和实效性。
(三) 加大对地方人大机构中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由于检察机关开展的诉讼监督工作专业性较强,只有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相应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对此项工作才能进行更好的监督。
地方人大机构应加强对该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可以让该类人员到公检法部门挂职,通过实际办理案件,更加深入了解诉讼监督工作,并从理论上不断研究和总结人大如何加强对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工作的监督问题,以更好地指导、推动实际工作。
(四)交办有关事项。
主要是人民群众的有关来信及上级交办的事项。
检察机关在依法处理立案监督、撤案监督、刑事抗诉等案件过程中,有时会引起群众或有关部门的不同看法,出现案件当事人意见较大、当事人申诉上访等问题。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经过调查,对确有不当的,可转交检察机关并督办复查。
这样做,既解决了群众告状难的问题,取信于民,又督促检察机关克服官僚主义现象,提高办案质量和工作效率,更多地为群众办实事。
(五)积极发挥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作用。
为了解决“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2003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报经中央批准后,下发了《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并开展了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
2014年9月5日,最高检印发《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和监督程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将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违法的”、“阻碍律师或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而不退还的”等三种情形也纳入监督范围,进一步扩大了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效果。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促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工作的监督。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人民监督员选任制度,2014年9月1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印发《关于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选任管理人民监督员,明确了人民监督员的选任条件和选任程序等。
笔者认为可以对人民监督员中人大代表所占的比例进行合理的规定,地方人大也可以就人民监督员的选任进行全程的监督。
其次,要进一步深化和规范人民监督员制度,可以将人民监督员监督的范围扩展到检察院开展的各项诉讼监督工作中去,并保障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各项工作真正实现全面的监督,这也是确保依法正确行使检察权的一项重要改革探索。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