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验教学案例感恩父母我爱我家

体验教学案例感恩父母我爱我家

体验,让爱如此简单
——体验教学案例:“感恩父母,我爱我家”
题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体验教学在无教之境中,实现最理想化的教学境界。

教育无为,大爱无声。

让我们去体验、感悟吧!
案例背景: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细心呵护着,在家里,孩子是家人关注的中心,在他们的心中只有索取,没有回报。

父母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劳。

一旦有错误时,父母多说几句,他们就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有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原因,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予以反思,应该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多开展一些相关主题的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亲情,学会感恩,回报父母。

案例介绍:
主题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常怀感恩之心。

3、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学会与父母沟通、换位思考,学会感恩,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主题活动程序安排: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主题活动的准备
1、收集有关“父母”“亲情”的图片、感恩文章、影视作品等
2、想一想,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父母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为他们做了什么,怎样感恩父母。

3、活动时采取个人表达、小组交流、角色表演和班内展示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主题活动的实施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引发体验
播放音乐
在课前两分钟的候课时间里,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安排了歌曲《母亲》以设计体验的引发点来达到导课诱情的效果。

选择这首歌,一则其名与该课主旨相一致,同时歌曲反复吟唱的“啊,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又和主题“感恩”相吻合,能营造一种回报父母的情感氛围;二则这首歌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一听到这耳熟能详的歌曲,便情不自禁的附和起来,有较强的向心力。

这样就能通过触及同学的体验领域,促使他们的内心燃起体验的火花,产生求知、探究的欲望和体验的初步感受,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多媒体出示:“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二、情感铺垫“书”发感言交流体验
同学们附唱完歌曲之后,我根据同学已有的情感铺垫,抓住同学们的心灵火花迸发的那一瞬,马上长驱直入同学的心田,进入内心独白和心灵交流的环节。

在这一环节,每个同学都根据课前发下的表格,伴着轻音乐,走进自己的记忆长河,在成长记录单上写下:①自己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爱;②写出对母(父)爱的体会(用彩笔、线条、图案来表示),通过自己的感悟、体验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体验,并选派代表在班内交流体验。

写下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亲情故事有:父母在寒夜带我看病,父母辛苦工作,母亲的白发……;这些体验虽不是直接的语言表述,但确也很生动地展示了同学们真实的内心体验。

很多学生流下了感动的泪花。

三、问卷调查感受体验
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我在课堂上按资料介绍做了这样一个“感恩调查问卷”:
(一)、了解我们对父母的了解程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

1、爸爸、妈妈每天早上几点起床?几点上班?晚上几点下班?
2、下班回家后,还要为你做些什么?
3、在你的学习上,你爸爸妈妈给过你帮助吗?
4、你父母知道你生日吗,给你过生日吗?
5、你回家后为你父母做过什么?
6、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现在我想再问问家长,你们能说出自己孩子的生日吗?(用手机联系家长)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有大多数的同学都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的生日,而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生日却相当清楚。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因为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要多于我们对爸爸妈妈的爱;正因为他们的这种爱,他们对我们的关心和了解才会比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多,所以他们对我们的生日相当清楚。

(二)、展示以父爱母爱为主题的诗文、歌曲和故事。

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爱无处不在。

四、情感升华发展体验
1、搜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照片及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感恩事件,让学生通过照片,回忆自己成长历程中父母所做的点点滴滴,体会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激发学生心存感恩之心的情感。

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这些同学用心里话表达了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意,那么同学们认为以后应该怎样做,才能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学生讨论)
讨论之后得出:
2、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孩子与父母交换角色,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做一天爸爸或做一天妈妈。

洗衣叠被、买菜做饭、打扫卫生,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辛苦。

主题活动的效果与收获:
这次“感恩父母、我爱我家”主题活动让学生第一次真正的认识了自己的父母,体会到了父母无私的爱,让他们更加懂得了热爱生活,珍惜父母所给他们的一切,也是他们第一次正确认识自我。

学生们也表示要牢记父母之爱,做到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五、积极践行深化体验
如何让同学对这一节课能余味无穷,并在记忆中留下真真正正的印象。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同学的自白:“回报父母,我会……”。

每个人均在成长记录单上写下自己的“体验”。

我也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把自己的心里体验送给同学:老师对大家说:“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爱默生);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爱的天堂。


我相信,从此刻起你们都会做到关爱父母,回报父母!”学生群情激奋,异口同声:“对!“至此,歌曲《我的老父亲》悄然响起——
在乐曲中结束课堂。

案例分析和反思:
一、活动主题应来源于生活实际
思想品德课的主题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关注周围生活时发现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周围的生活及现象,从而提出自己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进而确定思想品德课的主题。

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教育非常有必要,开展“感恩父母”主题活动是有效可行的,值得在学校中推广。

由于父母养育之恩是孩子感受最深的,因此我们更应让学生从感恩父母做起,通过感恩父母,进而推己及人,达到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学校、感恩社会的目的。

二、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课的内涵
注重实践是思想品德课课程的基本特征,但实践并不等于走过场,应该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的内涵。

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中始终以亲情为线索,以情境为载体,以体验为目的,以参与为手段,使学生热爱父母之情油然而生,报答父母之心情真意切,真正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教学境界。

“体验是最好的老师”。

体验来自生活,“生活即教育”,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让我们携手共进,用体验引领成长,打造精品课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