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羽毛球拍穿线法

羽毛球拍穿线法

穿线的方法有很多种,大家说的比较多的就是YY的“四点法”;GOSEN的“张人法”以及VICTOR 的“威克曼法”。

似乎每个品牌为了增加自己的品牌文化都想自创一套穿线法(不知将来有没有“李宁法”?),但其实这些穿线法都大同小异,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不同,也没有谁好谁差的说法,因为他们都遵循一些基本的法则。

1. 空拍上机,穿一根再拉紧一根,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了保护线。

如果先全部编好再去拉紧就会使用穿线鈎,在鈎线的过程中对线表面层的伤害很大,有时还会让线纽成‘麻花’状。

2. 拉紧竖线的过程中一定要从中间往两边拉,这样做的好处是使球拍两边受力更均匀,这一点尤为重要。

因为如果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都容易使球拍变型。

3. 横线磅数比竖线高10%。

因为在拉线过程中先拉的竖线此时拉线没有阻挡,当拉完竖线拉横线的时候竖线已拉紧而横线通过竖线时走线是一上一下交错通过,故拉横线时要受已拉紧竖线的阻挡,线有上下弯曲的走向。

因为必须增加10%的拉力才能最终使横线与竖线的实际磅数保持一致。

以上是拉线必须要遵守的三大原则,不论你使用哪一种穿线法,这三点都必须遵守,不然你肯定算不上一个好的穿线师。

再说说作为一个金牌穿线师应当做的工作及细节问题1. 从拿到球拍的那一刻起,首先应当做的工作是检查。

检查球拍的胶粒是否有脱落或破损,如果有则应及时补上或更换,这样既能保护线也能保护球拍。

(但个人认为这个环节最还好是由球拍主人自己去做,当然,如果球拍的主人是现役的职业运动员则例外。

)2. 固定。

这个环节尤为重要,可以说就像羽毛球技术里的后场高远球。

这是基础,做不好就不能拉好线。

固定的得太松就会使球拍在拉线的过程中变型,固定得太紧就会使球拍在拉线前提前变型。

这一项工作需要凭拉线师的感觉来定。

固定这一环节需要拉线机仪器的精确度。

两个支臂一定要左右对称并处于同一水平面。

拍头位置以及拍框与中杆连接处一定要压好,垫子一定要顶住拍框,使球拍在拉线过程中没有松动现象。

所以我一直主张用羽拍专用拉线机拉羽毛球拍。

在某些细节上羽拍专用拉线机对球拍的呵护会很细致。

六个点都固定好后就可以开始拉线了。

3. 调整线夹的松紧。

线有粗有细,每一款线的线径都不一样,所以拉线之前一定要根据所拉的线的线径来调整一下线夹的松紧,松了夹不牢,紧了伤线。

更何况线夹用久了自己也会松,所以这个程序也一定不能少。

4. 拉线。

在这个环节里面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a.竖线一定要从中间往两边拉。

b.尽量使用底座夹,不要去使用飞夹,飞夹固定线远不如底座夹牢固,c.拉线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胶粒,在球拍的某些位置胶粒很容易随着拉线的走向从拍框往外移动,在某些位置一定要用手抵住胶粒从而避免线与拍框直接接触。

d.拉线过程中尤其是拉横线的过程中一定要用手护住球线,使线在拉紧过程中处于直线状态,这样磅数会更加精确。

拉线完毕之后也不需要再理线。

(拉完后再理线的算不上好的拉线师)e.拉紧过程中要尽量慢。

因为线有它自身的延伸性,慢一点磅数会更准确,当然也不能太慢。

f.最后打结的那根线最好增加10%,因为打结的那一小段线没有用机器收紧,人力收紧的肯定不会有机器收的那么紧,增加10%的磅数可作一些弥补。

4.三种穿线方法我更倾向于YY的“四点法”和VICTOR的“威克曼法”而不赞同GOSEN 的“张人法”。

理由是,也许“张人法”磅数更精确,球拍受力更均匀(这点还有待商榷),但他有两个致命伤是无法弥补的:1.拉线时间过长使球拍变形时间也就过长。

在拉线过程中,球拍处于受力严重不均的状态,时间越长对球拍越不利。

2.大量使用飞夹。

飞夹固定线本来就不牢固,使用飞夹就会使磅数不准确,更何况哪种穿法使球拍受力更均衡本来就是笔糊涂账,没有精确的定论。

在这种情况下,就先违背了两个大的原则。

所以我比较不认同“张人法”。

拉线并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而是一项固定模式的工作,按照一定程序走完就行了,并不需要去发挥多余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我觉得,线拉得好不好并不在于穿线师是否花了几千块钱去取得了一个拉线师认证,而在于拉线师在拉线过程中的严谨程度,一定要细心,不要犯错,不要为了速度而省略一些东西,只要你对你的顾客,还有你手中的球拍与线认真负责,你就是金牌穿线师。

羽毛球穿线知识大全羽毛球拉线机的组成部分●底座:接触地面的用于固定拉线机的部分。

●支柱:用来支撑拉线机的部分。

●工具盘:固定在支柱上,存放工具的部分。

●牛角盘:拉线机固定球拍的地方,包括两个支架、四个固定臂和两个线夹●轨道:轨道和机盘相连,机头在轨道上滑动从而控制拉线过程和拉线磅数。

●机盘:用于支撑牛角盘的部分,是和轨道相连。

●机头:主要是齿轮和校磅器。

穿线中应注意的事项●穿线机在使用的时候要平稳的放置桌面。

●摇动机头时候用力要均匀,不要过猛。

●校对好手动拉线机磅数,检测磅数的准确性。

注意每周检查一次。

●摇不动的时候要检查一下问题在哪里,不能越摇不动越用力,只能造成机头的损坏。

羽毛球拍上机前检查工作●全新羽拍在拉线前,须检查球拍表面是否有裂痕,气孔等缺陷。

●使用过的羽毛球拍,在剪断旧线时,剪线的顺序必须从球线面中央开始,依序由内向外逐条扩剪。

●对使用过的球拍重新上线前,检查线眼粒是否有残缺,坏损。

●球拍上机时检查拉线机是否完好及放平。

●将羽毛球拍,固定在“6点持夹架拍器”上。

●寻找球拍的对称点,放平在穿线机上。

●待穿线羽拍上机时,不得用过大的力让球拍处于“预先变形”的状态,否则,必须重新架放球拍。

穿线工序●SOTX羽毛球拍采用标准的拉线方式——两线法●将羽拍的横线、竖线分开拉。

横线的张力与竖线的张力不同。

●穿完竖线,需羽线长度为5.5米,约为球拍总长的8.5倍;●穿完横线,需羽线长度为4.5米,约为球拍总长的6.5倍。

●竖线的张力要求:SOTX球拍所示的张力范围(如LG200、≤24lbs )。

●横线的张力要求:在竖线张力的基础上增加2磅的张力。

●先拉竖线由拍头中点开始分别向两侧均衡拉线,保证球拍左右两边变形一致、弹性对称,注意:末尾两条竖线的跳线规则和拉力方向。

●后拉横线横线要从框头开始,逐条向框底拉,并将横线第六条磅数在竖线磅数的基础上增加2磅。

●竖线要由拍头中点(从上1孔穿入)开始,分别依次向两边对称穿拉。

当穿出下9孔后,必须跳到下12孔再穿入(其间跳开两个线孔),在上11孔穿出,再从上10孔穿入,从下10孔穿出,跳回到下8孔穿入打结,完毕。

特别注意:竖10线才是最后要拉的竖线,而不是竖11线。

●横线应在上6孔打结后,从上7孔穿入开始拉线,分别依次往框底穿拉,直到穿出下9孔止,从下7孔穿入打结,从而结束横线的拉线工作。

打结方法1. 把要打结的弦线穿过打结孔,并将要打结的弦线由上方绕过主弦,缠绕主弦两圈2. 把3 穿过 1 和 2 两个线圈,再把 3 穿过 1 和 2,共绕两圈3. 接着先拉紧 4 ,然后再拉紧5任何穿线机器在穿线中,都要保持一穿一拉的方式,这样才会使球拍张力更为均匀。

而且尽量不要使用丁字钩来快速扯线,因为快速的扯线过程中会造成球线的摩擦,产生过热的现象,而伤害到球线。

拉线磅数与线、球拍的关系●是指球拍在拉线时所使用的力量的大小。

SOTX的WOVEN系列拍最高磅数可拉到31磅,一般的球拍最低也能拉到24磅。

●拉线力量的大小和球拍的弹性成正比,并不是弹性越大越好,拉线的磅数根据各人的习惯而定。

一般专业选手的磅数很高,球拍很紧,使用这种球拍必须有力量为基础,●对同一支球拍而言,球拍自身的总体性能并不会因拉线张力的提高而相应提高,同时磅数越高也会缩短羽线的寿命,当线断时容易造成羽拍变形。

●球拍拉线的松紧同球员的角色也有关系,进攻型的拉得通常紧一点,防守型的稍微松一点。

通常磅数越高,回球的速度越快。

标准穿线的目标是最大限度保持球拍原有结构,最大限度保留球线应有弹性,最大限度创造用拍者与球拍之间的“共鸣”。

一般说来,前两点是一个“标准”的穿线师应该做到的,第三点则是“有心”的穿线师应该做到的。

对于前两点“标准”的要求,以下系个人归纳的八个要诀,供各位参考:空拍上机,横竖分开,从中开始,逐条穿线,边穿边拉,匀速牵引,有升有降,标准打结。

关于羽毛球拍的穿线目前受到行业认可的标准穿线法有:1、四结双拉穿线法,即YONEX公司球拍说明书上所称的标准穿线,以下简称四结;2、二结双拉穿线法,即GOSEN公司推广的张人穿线法与胜利公司推广的新型穿线法,以下简称二双;目前还在受行业检测的穿线法有:环游世界穿线法、美津浓TC系列球拍专用穿线法等。

已经被认为不适合羽毛球拍穿线要求而被淘汰的穿线法有二结单拉穿线法(以下简称二结)、假四结单拉穿线法。

标准穿线的目标是最大限度保持球拍原有结构,最大限度保留球线应有弹性,最大限度创造用拍者与球拍之间的“共鸣”。

一般说来,前两点是一个“标准”的穿线师应该做到的,第三点则是“有心”的穿线师应该做到的。

对于前两点“标准”的要求,以下系个人归纳的八个要诀,供各位参考:空拍上机,横竖分开,从中开始,逐条穿线,边穿边拉,匀速牵引,有升有降,标准打结。

一、空拍上机在外面穿线一般会遇到以下三种架拍的情况:1、空拍上机,球拍上面不编任何线(图1);2、球拍编好中间的几条竖线,再放上架拍系统(图2);3、球拍横线、竖线都编好,再放上架拍系统(图3)。

第一种对职业穿线师来说是标准的架拍方法,也是对技术完美性的一种追求;第二种是现在存有争议性的一种架拍方法,一部分人对此颇有微辞;第三种是属于被淘汰的穿线方法,是大家唯恐避之而不及的“二结穿线法”、“假四结穿线法”的架拍方式。

空拍上机最大的好处是一开始就规避了第三种不标准的穿线方法,对于第二种情况,先编好中间几条竖线后再放上架拍系统的情况,从操作方法看,已经不是“空拍上机”了,但这种似乎不标准的手法是否也像第三种穿线法一样给穿线带来负面影响呢?其实这仅是一个个人习惯的问题。

第二种上机方式与第一种纯空拍上机的方式一样,从开头就已经规避了第三种非标准穿线的情况,同样也定下了从中间往两边穿,即我们后面会提到的“从中开始”这个要诀的基调。

第一种情况相对于第二种情况就好像是某啤酒广告,声称“不添加甲醛酿造”一样,追求完美本身是没有错的,但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细节没做好就被上纲上线批斗,我觉得是完全没必要的。

以我本人的穿线操作习惯,时间充裕的时候绝对是第一种上机方式处理。

这种方式就像我们潮汕人喝功夫茶一样,虽然费点工夫,但同时也能体会到一种心境。

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我就会使用第二种上机方式处理,就像拿个大杯、抓把茶叶、倒进热水就开始喝一样,味道一样,省时、省事。

第二种方法,编这几条竖线的同时,其实也在观察球拍。

对于第一种方法,观察球拍与编线是分两步进行的情况;对于第二种就是同时进行,节省了一些时间。

而且相对于把球拍架好在机器上再编线,自然不如把球拍拿在手上那么方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