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2、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能力目标: 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

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

如: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4、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

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
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

下面我们来看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乡愁》。

二、〖走进作家〗
余光中:诗人、评论家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1949年去台湾,现居台湾。

多年漂泊海外,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游子思乡之情是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乡愁》的创作背景: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

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三、〖朗读感悟〗
1、听朗读录音划分节奏、重音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在陆/在那头
2、听歌曲《乡愁》,感受诗歌浓浓的乡愁
3、齐读诗歌,感知诗歌意象:
1.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托物寄情
2.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
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3、在四个人生阶段,作者又因什么而愁?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别——对母亲的思念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对妻子的依恋
后来——坟墓——母子诀别——对母亲的怀念
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对故土的眷恋盼望祖国统一
个人的思乡之情——普遍的家国之情
结构:
四、〖拓展讨论〗
1、诗歌中所选取的意象之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

这些意象是按照诗人的人生经历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并且从感情的抒发来看,是层层推进的关系,邮票、船票、坟墓等三个意象,不过是铺垫而已。

末节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深情,比起前面三节的乡关之思、思亲之情,具有一种崇高美,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2、这四种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学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
“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童年时母子分别
青年时夫妻分别 中年时母子死别
盼望祖国能早日统一
“乡愁”
思念祖国:深化主题
“国愁”
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以小见大
小结:抒情诗与意象:抒情诗是诗歌的一种。

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但抒情诗有意象,是作者的情意和客观的物象相感应而以文字描绘出来的图景。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余光中的《乡愁》具有单纯而丰富的美,它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正好成为各个不同时期同一感情的象征物。

四、拓展迁移〖赏读诗歌〗
下面是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乡愁》,根据前面积累的读诗方法赏读这首诗,并说说两首《乡愁》之间的同异。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朗读体会诗的情感基调,朗读节奏,朗读重音。

这首诗共三节七行,非常短小,但却别出心裁,诗意隽永。

把乡愁写得缠绵悱恻,令人感叹不已,全诗共用了三个画面来表达乡愁:
(1)故乡月夜的笛声 ------寄寓月明之夜便会思乡
(2)雾里的挥手别离 ------难回故乡的一种惆怅
(3)没有年轮的树-------对故乡绵绵无期的思念
2、学生欣赏,总结异同:
同:诗人都是选择几个深意的形象或画面来表达同样的主题,两篇都是通过创造性的比喻来书写心中的愁,两首都是抒情诗。

异:余诗主要是通过形象来推进诗情,席诗主要通过画面和比喻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余诗的思想深度比席诗要广和深;余诗的结构比较对称,在表达的情感上,席诗相对细腻和缠绵。

3、再次齐读,感悟乡愁主题.
五、仿写练习仿照余光中的《乡愁》试以乡愁为主题,仿写一段诗
现场仿写,并请同学起来朗读自己的作品
六、课堂结语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让我们铭记那永远的乡愁。

一、导入
二、介绍作家、创作背景
三、朗读1、学生朗读2、听朗读3、听歌曲4、学生再读
四、提问1、运用哪些意象 2、以什么变化组诗
3、在四个阶段因什么而愁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别——对母亲的思念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对妻子的依恋
后来——坟墓——母子诀别——对母亲的怀念
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对故土的眷恋盼望祖国统一
个人的思乡之情——普遍的家国之情
结构:
五、讨论:1、诗歌中所选取的意象之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

人生经历的先后顺序 感情的抒发是层层推进的关系 三个意象 铺垫而已海峡” 抒发的爱国主义深情 崇高美 更能打动
2、这四种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童年时母子分别
青年时夫妻分别
中年时母子死别
“乡愁”
思念祖国:深化主题 盼望早日统一
“国愁”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学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以小见大
小结:抒情诗与意象:抒情诗是诗歌的一种。

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但抒情诗有意象,是作者的情意和客观的物象相感应而以文字描绘出来的图景。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余光中的《乡愁》具有单纯而丰富的美,它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正好成为各个不同时期同一感情的象征物。

六、赏读
这首诗共三节七行,非常短小,但却别出心裁,诗意隽永。

把乡愁写得缠绵悱恻,令人感叹不已,全诗共用了三个画面来表达乡愁:
(1)故乡月夜的笛声 ------寄寓月明之夜便会思乡
(2)雾里的挥手别离 ------难回故乡的一种惆怅
(3)没有年轮的树-------对故乡绵绵无期的思念
同:诗人都是选择几个深意的形象或画面来表达同样的主题,两篇都是通过创造性的比喻来书写心中的愁,两首都是抒情诗。

异:余诗主要是通过形象来推进诗情,席诗主要通过画面和比喻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余诗的思想深度比席诗要广和深;余诗的结构比较对称,在表达的情感上,席诗相对细腻和缠绵。

七、仿写练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