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突破·逻辑题训练
撰稿人:由宁
一、明确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从2017年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来看,逻辑推理题所选材料一般都比较容易理解,且比较贴合实际,设题时往往涉及以下复句关系。
1.条件关系
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常见的形式有三种: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条件关系复句常犯的错误有:条件关系混淆、条件与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条件推段结果绝对化等等。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句式:
“如果……那么(就)……”、“只要……就……”“有……就有……”、“倘若……就(则)……”
“哪里有……哪里就有……”“一旦……就……”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句式:
“只有……才”“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才……”
2.因果关系
一种事物或一些条件的存在导致另一种事物的产生,其中前者是因,后者为果。
因果关系常犯的错误有原因和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等。
高考中在考查复句关系时往往有非常明显的标志词,如说法比较绝对的词语,大家要多多留心。
3.对应关系
二、掌握简单的逻辑知识
(一)概念
概念能揭示事物或者现象的本质属性,有自己的内涵(反应本质属性)和外延(具体范畴)。
例如:人,其内涵是能思维、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
其外延包括大人、小孩、男人、女人、中国人、外国人、古代人、现代人……
(二)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后两种又叫全异关系。
例:鲁迅的《孔乙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孔乙己明明偷了别人的书,却死不承认,争辩道:“窃书不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偷和窃在概念上是全同关系,孔乙己却硬把它们说成全异关系,结果引来了人们的嘲笑。
(三)命题
“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例如:①由宁是语文教师。
②距离一模考试还有多少天?③请你好好学习!
例句①是明确的判断,是命题。
而例句②③是疑问句和祈使句,没有明确的判断故不是命题。
(四)推理
推理是由已知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往往要通过复句的语言形式来体现。
在各种推理形式中,最常见的是“三段论”。
比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包含着一个“三段论”:“圣贤是不会有过错的,我们不是圣贤,所以,我们不可能不犯错误。
”这种推理形式是通过两个前提(即“圣贤是不会有过错的”和“我们不是圣贤”),得出一个结论“我们是会出错的”,而且两个前提包含共同的词项“圣贤”。
“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他有选举权,所以他已经年满18岁了。
”请你尝试找出
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三段论还有许多有趣的东西,大学部分专业开设逻辑课程,你可以研究)
(五)逻辑规律
同一律:在统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始终保持一致,不能中途偷换概念,改变话题。
矛盾律:同一思维过程中,针对同一个对象,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是真的,肯定一个必须否定另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
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是假的。
三、高考逻辑试题总结
(一)题型一
1. (2017全国3)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
“爆竹声中旧岁除”,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题步骤总结: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二)题型二
3.(石家庄质检一)下面文段有多处逻辑问题,请就其中三处加以说明。
(5 分)
腐乳是指豆腐经过特定霉菌发酵后,再用盐和各式香料渍制成的发酵食品。
发酵后,豆腐
的营养会发生一些变化:其一是B 族维生素含量增加,其二是蛋白质更易于被人体吸收。
所以我们应从网上找到在家制作豆腐乳的帖子,按其方法多多自制腐乳,以改善我们的生活。
不过,腐乳的盐含量大,吃它将使盐的摄入量超标,这是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家庄质检二)下面文段有三处逻辑问题,请指出并加以说明。
(6 分)
冬季流感流行,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室内活动,也不经常开窗换气,这样一来会导致病毒
快速传播。
何况北方使用暖气,室内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比较脆弱,容易被病菌入侵。
因
此只有经常开窗通风,并使用加湿器,才能有效预防流感。
另外,要少熬夜,“夜猫子”是流感病毒最喜欢的对象。
早睡早起,就能避免得流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题步骤总结
弄清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列、选择要对应,递进要逐层深入,转折要前后相反,条件结论要
正确,推断不能绝对化,因果关系要明了。
逻辑题答案
1. 第一处错误已经给出,燃放烟花爆竹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财产损失,但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火灾与人身伤亡没有必然关系,或者说,火灾不是人身伤亡的充分条件。
第二处和第三处的逻辑错误都与第一处类似。
第二处,原文表述是“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
限制燃放烟花爆竹能减少火灾的发生,但却不是避免火灾发生的充分条件。
第三处,原文表述是“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限制燃放能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但却不是避免环境污染的充分条件。
上述三处推断都与对充分条件的理解与表达有关,相关语句都相当于“只要……,就……”的关系,而“只要”所引导的条件本应是后面“就”所引导的结果的充分条件,材料中并不符合,于是出现了逻辑漏洞。
②限制燃放不一定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
③限制燃放不一定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2.答题步骤:
(1)全面分析材料具体内容
(2)重点把握句间逻辑关系
(3)仿照例句精准拟写答案
3.(1)“其二是蛋白质更易于被人体吸收”不是营养的变化,前后内容不对应。
(2)因果关系失当。
豆腐的营养发生变化,不是人们应该自制腐乳的原因。
(3)绝对化。
吃腐乳未必会使盐的摄入量超标。
(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4.(1)过于绝对。
“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分室内活动,也不经常开窗换气”太武断,因为流感流行的原因是很多的。
(2)条件关系不妥,预防流感,不一定只有经常开窗通风,并使用加湿器才有效。
(3)条件关系不当。
早睡早起,不一定就能避免得流感。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